​华夏基金“规模最大”宣传措辞被指误导性陈述,警惕合规问题损害机构声誉丨金舆之言

时事   社会   2024-11-01 21:29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  第134期 ——



华夏基金“规模最大”宣传措辞被指误导性陈述,警惕合规问题损害机构声誉

10月29日,新浪证券发文称,华夏基金一则有关发行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营销图片涉嫌虚假宣传问题,引发舆论关注。文章引述市场人士观点称,华夏基金在电梯间内的该则推介广告,“投A500就选规模最大的华夏基金”用大字标识,清晰显著;而实际上华夏基金仅仅是在ETF领域规模第一,却用小字体写出,或存在误导性陈述。

文章称,《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对基金公司的宣传推介材料做出了严格要求。《办法》指出,在缺乏足够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使用“业绩稳健”“业绩优良”“名列前茅”“位居前列”“最大”“最好”“最强”“唯一”,以及“坐享财富增长”“安心享受成长”“尽享牛市”等易使投资人忽视风险的表述;不得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表述。

微博账号“新浪证券”创建#A500基金大战烧到电梯间# #华夏基金自称规模最大或涉嫌违规#等话题,并转载相关报道内容,吸引部分网民及“微博ETF之家”“基金指数跟踪”等行业自媒体转发。



“虚假宣传”存在声誉风险隐患
流量加持下易发酵形成危机
  
()


此类涉嫌“误导性陈述”问题背后的负面隐患在当下存在较高的发酵风险,值得金融机构警惕。中证A500市场关注度高,有媒体引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网民反馈“时隔三年再一次在电梯内的广告屏看到公募产品”,称基金公司“不放过任何有流量的地方”,采用多种手段提升自身产品曝光度。

从舆论焦点上看,公众在聚焦基金公司抢占先机之时,也对各方在销售环节的合规性多有考量。如有媒体关注到,有的公司仍在抢抓客源的过程中变相发放“红包”,不符合证券基金的销售管理办法。并且今年以来,个别媒体调查梳理各大消费者维权平台及基金圈、股吧等发现,“虚假宣传”是基金投诉的一大重灾区。财联社也曾分析相关消费维权事件特征指出,虽然公募基金运作相对其他行业较为规范,但并不意味着在现在这个“万基”时代当下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在此背景之下,此类有关基金公司违规行为的争议易引发网民反感情绪,尤其是处于行业头部地位的基金公司本身在合规性上就承载着较高的舆论预期。一旦基金公司处置不当、没能及时平复舆论质疑,或将导致此类敏感争议持续发酵,乃至扩大化形成社会热点事件。不但涉事公司会面临被舆论视为负面典型的风险,陷入危机,更会波及行业声誉、影响良性发展的生态。



问题牵连合规管理漏洞
金融机构应主动规避负面隐患
 

()


华夏基金此番在电梯间营销推广中制造“噱头”,再以小字注释提醒的做法,易引发舆论质疑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主观故意“打擦边球”进行诱导宣传问题,其相关措辞也存在以非专业、非理性的声音助长行业攀比风气的不良影响。这一营销方式不是符合声誉风险管控理念的恰当措施。

该事件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金融机构营销宣传内控部门在营销和媒体推广环节工作上的疏忽,表明机构在内容发布审核流程中尚有待完善之处。有网民在华夏基金宣传图下评论表示“规模大小不是关键,合规性才是王道”,这也侧面显示出公众对机构能否做到以合规性为根本出发点、符合行业秩序,主动规避有违法律法规风险的负面隐患的考量。

可见,金融机构还需秉持审慎性原则,妥善评估宣传工作对机构业务和声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他业务、宣传策略等展开声誉风险排查工作,源头防范化解声誉风险隐患。若出现不当营销类声誉事件,金融机构可在核实引发舆论质疑的主客观原因基础上,采取适当方式适时澄清事实情况,回应社会关切,为公司和行业发展营造客观、良好的舆论环境。


 本期作者

主任舆情分析师 赵劲




编辑:李娅琦 | 责编:朱明刚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供包括《网络舆情》内参、舆情监测、声誉管理、舆情培训、智库咨询、大数据平台建设、新媒体研究和融媒体技术应用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是国内较早、产业链完整、业务齐全的舆情服务机构和信息增值服务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