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争议的公示内容
情况说明全文
“专科学历”“95后”“女干部”,本次事件集中了政务舆情的高敏热词。一时间,舆论场呼吁做好细化公开、充分回应质疑的声音走高。如红星新闻评论称,官方回应此事中的三人是通过了选拔考试产生的人选,想必选拔过程是符合程序要求的,但具体细节包括考试的得分情况、个人工作成就等,若能有更细化的公开,社会的质疑声应该会大大减少。对于年龄、学历与社会整体观感存在明显反差,或是“破格”录取的情况,依然有必要主动给予更多说明,以公开换公信。
另有观点关联“三定向”评论称,在考编竞争更为激烈的当下,这般面向专科生的“三定向”做法,其合理性自然容易引发人们的质疑。也有观点关联“干部选拔”标准评论表示,领导干部本来属于极少数,本就应该优中选优。
事件发酵后,新京报发文六问“三名95后女干部拟获提拔”,进一步推升话题热度。结合舆论反馈看,吉安市委组织部回应媒体关于选拔过程公开透明、三位当事干部能力的提问表示:“该公示的我们都会公示,但是有些流程按规定不会公示”“我们经过了严格的选拔考试,成绩都有掌握,但是不能公开”等回应,仍未完全打消舆论疑虑。反而“言之凿凿”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回应话术恐加剧权力想象空间,恶化舆论观感。
此前,“江西赣州团市委常委15岁参加工作”话题登上热搜。有网民根据一些公开信息判断,当选共青团赣州市委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的“00后”李楚彬15岁理应还在就读初中时,就已经参加工作,而且只读到初中毕业,目前是在职大专学历。这看上去有些违背常理的履历以及其中潜藏的诸多疑点,让网民质疑其何以担任团组织“领导”,究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是“好风凭借力”?
可见,“干部选拔任命”作为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常态性内容,正面回应舆论关切、少说“官话”,既能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正声,也能还政治生态以清朗网络空间。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郭婧
编辑:李娅琦 | 责编: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