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世忠:高校招生圆了我的升学梦(上)

文摘   历史   2024-07-06 13:05   甘肃  

点击上方第二组蓝字,关注成纪广林


成纪广林,讲述古成纪秦安的历史文化

高校招生圆了我的升学梦(上)
文|雒世忠

成纪广林按:雒世忠,生于1948年9月,秦安县叶堡镇叶堡村人。退休干部,曾任秦安县政协副主席,天水市作协会员。
上学以求成才,成才以报国家,这是大多数青少年憧憬的人生之路。1966年5月,正当全国各地高中毕业生“厉兵秣马”,夜以继日地加紧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之时,“文革”的狂潮铺天盖地席卷全国,高考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大学招生被迫暂停。
时隔5年,1971年恢复的大学招生取消文化考试,实行所谓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即“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制度。不再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招生对象改为初中或高小以上文化程度,所谓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包括劳动锻炼两年以上、所谓表现好、贫下中农欢迎的上山下乡和回乡未婚知识青年)。
事实是,由于当时大学招生的学历、年龄等条件极宽,又不进行文化考试,符合条件者便特别多,但层层下分的招生指标却特别少(年均每八九个生产大队才摊到一名)。于是,想上大学的人之间竞争便特别激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说,招生对象往往直接由公社或县上甚至省上定到人头,“带帽子”下达到大队,轮不到普通群众推荐。真正受贫下中农欢迎、想上大学而没有门道的人,往往“提上猪头,也摸不着庙门”。
和其他青少年一样,我原也梦想入大学深造,虽然当时招生也提“重在表现”,但在整天阶级斗争喊得山响,大量有优先入学权的工人、贫下中农子女被拒之大学门外的情况下,地、富、反、坏、右的子女奢望入学,简直象“天方夜谭”。因此,我在碰了几次“钉子”,看了几次权势者的“白眼”之后,便彻底灰了升学的心。

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拨开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的迷雾,全国人民又真正沐浴到了共产党的阳光。197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在大队文书办公桌上看见一张《人民日报》。其头版头条登载着新华社1977年10月20日的通讯,题目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并在头版配有题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的社论。我漫不经心地阅读起来,但随即这两篇文章便深深地吸引并打动了我,使我的心跳越来越剧烈,感情越来越激动。
《人民日报》社论肯定了解放以来大学招生工作的巨大成绩,历陈了“四人帮”抹杀招生工作成绩,对于招生工作和整个高等教育的破坏,指出:这一切都是灾难性的。进行高等学校招生重大改革,“为的是广开才路,提高质量,早出人才,早做贡献,以适应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新华社报道的当年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对招生工作的改革要点是: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招生政治条件为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等;文化条件恢复“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招生范围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直接招生等;招生办法恢复文化考试,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批准”的办法。此外,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报考者,年龄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

我噙泪读完了社论和报导,一下子意识到: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高考制度重新回到了世人面前。我那年29岁,自以为在队里从事杂交高粱和杂交玉米制种,算得上“确有专长”,符合报考条件,于是,内心又萌发了参加高考的欲望。(未完待续)

成纪广林
甘肃秦安档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