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5 年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都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然而,航贸行业却被紧张与焦虑所笼罩。
在这个行业年终冲刺的关键时期,出货高峰期的到来如同打开了 “麻烦匣子”,各种棘手难题一股脑儿地涌现出来。港口的码头作业区就像一个被过度填满的巨大容器,拥堵得水泄不通。原本顺畅的货物进出流程,如今变得磕磕绊绊,就像一辆在崎岖山路上艰难行驶的破旧汽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珠三角地区的众多工厂都赶在年前交付货物,这使得港口的作业量如同坐火箭一般急剧上升。码头的工作人员和设备 24 小时连轴转,却依然难以应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状态。进港的道路上,车辆密密麻麻地排着队,一眼望不到头,仿佛一条巨大的 “钢铁长龙”,严重阻碍了货物的正常进出。
不仅如此,春节临近,许多司机都选择回家过年,导致司机资源极度紧缺。出口拖车业务因此受到了显著影响,陆运价格也像坐了直升机一样直线上涨。据了解,近期拖车运费在原本的基础上暴涨,涨幅达到了 50% - 300%,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出货安排也变得更加困难重重。
“落箱难” 更是让整个局面雪上加霜。在一些港口,出现了未开港和开港都难以落箱的尴尬情况。比如,部分 18 日开港的箱子,到了 19 日下午就被禁止进港,而原本进港时间截止到 20 日。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船公司的常规操作。每到年关,为了避免年假期间船舶放空,船公司往往会大量收柜。这就好比一个人暴饮暴食,结果导致码头落箱堆场这个 “胃” 不堪重负,柜子堆积如山。有客户反馈,通过电话确认,原本 1300 个舱位,实际却涌入了 4000 多个箱子,这差距简直大得惊人。
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各方都有怨言。集卡司机们辛辛苦苦跑运输,却因为各种问题赚不到钱,心里满是委屈;货代们在中间协调,也被各种难题搞得焦头烂额。双休日,船司和相关部门不上班,大家都在观望明天会怎样,也在猜测节后到底会甩多少柜,甩几水。今年出现的这些问题,到底是船司的问题,还是客户的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客户要求提前出货,船公司配合提前放舱放箱,看起来就像他们约好了一样。但从各方反馈的情况来看,尤其是码头方面也出来埋怨,船公司似乎很难推脱责任。不过,船司可能会回应说:“我们只是提供了便利,最终还是客户决定。” 言外之意,跟他们没啥关系,一切都是客户的决定,最后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也控制不了。
从立场角度去指责船公司可能不太公平,因为他们或许根本没有考虑过后续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配合能力以及现实运行规则。也许在放箱新政实行之前,他们从未进行过具体调研,也有可能只是少数几家船公司大量接货放舱或集中放箱。但不管怎样,问题就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未开港不能进港,先做箱后落箱,已开港的也不能正常进港,码头堆满了柜子,却进不去。这可把货代、车队、司机们害苦了,还引发了一地的纠纷和愤怒。
另外,近期船期延误叠加年前集中出货,使得暂落的箱子严重积压。对此,相关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在安排做箱前,一定要确认船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落箱,以此来降低运营风险。面对如此复杂混乱的局面,航贸企业需要合理规划出货计划,积极想办法应对,共同度过这个难关。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合理处置,适当控制放舱放箱政策,确保集卡运输顺畅有序。毕竟,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航贸行业这艘大船平稳航行,千万别到最后大家都赚不了钱。
本文综合互联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