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这个小众小吃,烂是真烂,吃也是真好吃

文摘   2024-10-31 17:16   江苏  
大港、大路、丁岗和姚桥一带,由于地处镇江城东,便被人们昵称为“东乡”,简单的两个字,却让人感觉特别有味道。那里,不只有以“宜侯夨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也有以飘着稻花香的国家级开发区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不只有夕阳下炊烟袅袅的美丽乡愁,也有以朱家、张家等宗祠文化为代表的纯朴乡风,不只有圌山日出的壮美风景,也有令人垂涎的各种美食,而其中,烂面饼总是那样招人喜欢。

国人对饼情有独钟,花样也繁多,山东人酷爱大饼,直径四十厘米,厚也有两厘米的那种;新疆人喜欢馕,看上去像个金黄色的大盘子;武汉人爱吃油炸饼,里面还会放点肉丁;镇江人偏爱加酥的芝麻烧饼;而东乡烂面饼,与它们都不同,皮薄似纸,馅心青绿,软烂可口,味道鲜美。

据说,苏东坡尝过此饼,还专门写下“此饼送与蟠桃会,神仙取饼不取桃”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吃后感”。或许,这事的可信度值得商榷,不过,中国的哪一道美食不是与一个美丽传说或故事连在一起呢?

如今,这饼的名气越来越大,从东乡人家传到了城里餐桌,从最初为了庆祝中秋延伸到平日里招待亲友,从寓意团圆幸福扩展到小孩子过百露,祝他稳稳当当,茁壮成长。

做烂面饼,首先要会和面。看过一些介绍,可由于说法众多,反倒让自己有点迷糊,有的说要加盐,有的说要放点小苏打,还有的说要用温水再饧面等等,可位于大港街上商贸小区入口处的周家菜饼铺子,和面方法却很简单。面对我的请教,女主人热情地告诉我说,她们什么都不放,就是面粉加清水搅拌,并做起了现场教学,这,很给我以好感,相信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是这般友好。

她在面粉中倒了些水,拿起筷子在盆里连续打圈,一会工夫面粉就被搅成了黏稠的糊糊,并对我说,这样就可以了。她估计我没弄得太明白,便用筷子向上挑着那面糊,只见筷子头上的糊糊停顿了一下,便慢悠悠地往下坠,最后断裂的地方露出长长的面丝,我知道,那是一种稀与稠、软与硬的临界点,确实是一种“烂乎乎”的状态,借此,我晓得它为什么叫烂面饼了。

在找到答案的一刹,我突然觉得,大自然很有意思,假如说某一个人是这么一种状态,那肯定会被人瞧不起,可用于做这饼却是恰到好处,也许,这正是世间万物既千姿百态又和平共存的理由。

她抄起糊糊放进铺了一层厚厚面粉的盆,裹住面粉后三两下就把它揉成了一个长棒条,接着用手掌在上面轻轻砍了砍,于那凹陷处顺势揪下一截,双手揉搓,成了一个带凹坑的面球,她往里面放满菜馅,便开始捺,一边捺一边从四周拎起面皮,收口捏紧,菜馅被全部封进后,她用双手如同鼓掌似的来回轻拍,不一会,面团就变成了一个直径有二十厘米的大圆饼,只是它薄得有些令人担心。

她把饼放进平底锅,又用手指背面向下和向外压了压,那饼似乎更薄更圆了,随后,在饼上淋了淋菜油,用铲子一翻便开始煎制,而她,则熟练地转过身去做下一个。

煎制的过程,感觉没什么难度,留给我深刻记忆的,除了翻饼时需要新淋上些油外,便是静静地等待,那饼一边冒着油泡,一边传出香气,让人不时地咽着口水,这种视觉味觉上的刺激也引发了自己新的认知,原来,这世间的等待,不都是心急或埋怨,只要遂了你的心,便是一种幸福,便甘愿痴等,便无怨无悔。

等上一阵,终于吃到了嘴里,瞬时感觉,这饼妙就妙在一个“烂”字,而根子则在那面皮。假如太厚,整个饼子不容易做熟不说,而且也没了那软塌塌的身段,但是皮子如果过薄,一则装不下很多馅,没人会喜欢干瘪的饼子,二则,无论是前期用双手拍,还是后期用平铲来回翻,都容易把皮子弄破,也就没了卖相。

细想,这世间之事,要的就是那个度,既要薄,又不能过薄。当她告诉我已同母亲做此饼二十多年时,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位同事几次试做此饼,每次馅心都会调皮地跑出来。

做烂面饼,虽谈不上多高的技术含量,可它的原理,却如同书法、绘画、做手术等一样,大家看上去都差不多,甚至还有狂妄者会自诩,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貌似的差不多,有时却意味着天壤之别。

在这个新的时代,每一个行当都需要自己的“工匠”,匠心独具,坚守执着,精益求精。

一艘小船,只能承载5个人。四个警察执行任务带着两个坏蛋上船后,船却没有沉。问:这是什么原因?

在本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内给我留言  , 就能知晓答案

崇德尚文
记得年少春衫薄,你爱谈天我爱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