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却有真相,寻找镇江这几口井

文摘   2024-11-26 08:40   江苏  


暑假期间,高中时的老同学约我去老家聚聚,我就去了。到了老家,我的第一站,就是老屋门前的打谷场。打谷场上,有一口井,那天,我站在井边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许多和井有关的记忆。
在原镇江地区武进师范学校的校园里,有一口井。我是1978年2月去武进师范读书的。武进师范地处武进小镇南夏墅,那时,学校有自来水管可以放水,是不是外面来的自来水我就不知道了。学校的生活区有一口井,有的时候,我们也去井里取水。印象很深的是1978年冬天那令人感动的一幕。寒假放假前,我们的被子和帐子照例要洗下。在前一天,就有一位女同学和我约好了,说第二天来给我洗被子和帐子。

第二天,天非常冷,朔风凛冽,寒气刺骨。早饭后,那位女同学如约来给我洗被子和帐子。记忆中,女同学在洗,我就傻傻地在井旁边帮着提水,提水工具是一个坏了的篮球。不一会儿,女同学的手就冻得通红,但是她毫无怨言,还是乐呵呵的,一边做事,一边和我聊天。这个情景,几十年来我一直记着,很遗憾的是,因为帮男同学洗被子和帐子的女同学有几位,帮我的那位女同学叫啥我却忘记了。我可以原谅自己的是,这样的事在那个年代很普遍,我们当时年龄就20岁左右,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的事情有很多。每次放假,都会有人帮我们洗被子和帐子,我们也会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大路中学的食堂旁边,也有一口井。我在大路中学读书时,经常去那口井里取水。井在食堂北面的一个小院里,井口上面还有木质天棚遮风挡雨。当时没有自来水,学生在食堂蒸饭吃,早晨来学校的时候,自带一个饭盒,饭盒里装着家里带来的米。到学校,先去井里取水淘米,米淘好后再放上井水,然后就直接送到食堂蒸笼里。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在大路中学。工作后,我住在学校里,一直就是使用这个井水。

结婚后的第二年开始,我们小家庭住在学校里,喝水、煮饭、洗衣都是用这口井的水,取水工具也还是一个旧篮球。早晨起来,我第一件事就是用塑料桶去井里拎水,跑几趟,可以将厨房里的小水缸注满。白日里,淘米、洗菜、洗衣服都是去井边,洗碗也是去井边。井水的好处是冬暖夏凉。夏天的时候,偶尔有菜吃不完,怕放在家里变馊,就会小心地用竹篮盛了吊在井里,早晨取出来,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时孩子很小,有许多东西要洗。常常是妻子在井边洗衣服,我用旧篮球拎水。现在想来,那样的时光很温馨。

早年,岳父岳母住在城西寿康里。岳父岳母的门前也有一口井,井距岳父家不足20米。城里有自来水的,所以不需要喝井水,但是,记忆中那口井,还是给了我们很多便捷。印象中,用得最多的是夏天傍晚。城里的夏日温度很高,傍晚的时候,要坐在弄堂里乘凉。弄堂狭而短,热度也不散,所以最好弄点井水洒洒降温。于是,在一些傍晚,我就会去那个井里取水洒在地上。水刚洒上去的时候还热气腾腾的,过一会儿就好了,坐在洒过水的弄堂里,会有一些凉意。晚饭过后,巷子人家聚在一起,人手一把芭蕉扇,一边扇风,一边聊天,无意中听到人家屋子里电视机传出来的声音,温馨市井,就是这样了。那口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冰镇”西瓜。中午我们买了西瓜来,用一个网兜兜着,放在井里冰着。午睡醒来后,去井里取了西瓜来吃,真的是爽口怡人。

我大路老家的门口,也有一口井,位置在打谷场上的一个水泥地。童年的时候,夏日的晚上,我最喜欢在水泥地上吹风、乘凉。现在,那个打谷场已经失去了集体打谷的作用,原来的位置建了一个村老年活动中心。现在,这口井是村里人重要的生活中心。我每次回去,都要经过这口井。每次经过这口井,都会看到一些邻居在那儿取水,或洗衣,或洗菜。他们看到我,都会说:“建平啊,又回来啦。”听到熟悉的乡音,我就会停下来,和他们聊几句。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井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它和家乡、人群的概念常常连在一起。白居易《府中夜赏》诗曰:“樱桃厅院春偏好,石井栏堂夜更幽。”李贺《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这些,都是写井的。而我的这些关于井的记忆,又都关乎爱情、亲情、友情,还有乡情。

一艘小船,只能承载5个人。四个警察执行任务带着两个坏蛋上船后,船却没有沉。问:这是什么原因?

在本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内给我留言  , 就能知晓答案

崇德尚文
记得年少春衫薄,你爱谈天我爱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