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人:孩子与父母
孩子年龄/性别:15岁/女孩
指导老师:纪卓君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孩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后,就再也不去上学;
特别敏感、极端,爱胡思乱想,想到不好的东西,就自己打自己;
出现了躯体化症状,跟陌生人说话,会手抖、恶心、呕吐。
经过指导,孩子与妈妈关系变好,内心有了力量,走出了抑郁焦虑,爱上了学习,成功返回学校。
自从女儿被查出抑郁休学以来,我被她折磨得也快抑郁了。
动不动就跟我发脾气,控诉我不爱她,把她逼成了抑郁。我一声不敢吭,她却越闹越委屈,每次闹到最后,都得躺在地上哭,一哭就是俩小时!
有时候不闹了就绝食,一绝就是两三天,不吃饭,不喝水,嘴皮干的都裂开出血了,也不管,我看着心疼,每天给她炖点冰糖雪梨水,让她奶奶端给她,她也不喝,说不想欠我们!
老喜欢胡思乱想,一会说人生没有意义,一会说要想人生有意义,就得为社会做贡献,她要好好学英语,然后出国、或者去深山老林里当环保少女,去拯救人类,拯救地球。
一个15岁的大姑娘,放着好好的学不上,整天就知道发魔怔。我又急又气,但也不敢表现出来,生怕哪句话说不对又刺激到她。
那段时间,我愁得每晚都睡不着,怎么都想不通,到底哪里做错了,让女儿变成了这个样子?
又很担心,万一女儿一直都变不回正常,不去上学,这辈子可怎么办啊!
我这个妈,到底该咋当啊?!
01
女儿抑郁后魔怔了
我和老公感情不太好,因为他的工作性质,需要常年跟着项目走,项目在哪,他在哪。
所以,家里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我操心。
可能是一个人带孩子有些吃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孩子的问题,我就很没有耐心,从女儿上学开始,朝她发火那是家常便饭的事。
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女儿的成绩一落再落,考试不是全班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我很焦虑,于是每天女儿放学,我都拿着小板凳,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写作业。
只要她敢开小差,我上去就是一巴掌,还用修炼了几十年的“唾沫星子功”,对她铺天盖地一顿吼。
在我炮火连天的输出中,女儿学习成绩上去了不少,期中考试,还破天荒的考了个全班第八。
我原以为,我的洪荒之力终于把女儿变成了“神童”,可谁知,女儿班主任的一通电话,瞬间把我打回了原形!
她告诉我,女儿上课时,全身发抖,还喘不上气,她让一个同学带她去透透气,可女儿竟然在操场上,当着那位同学的面,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
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我女儿虽然学习不好,脑子笨,但精神没问题啊,怎么好好的会割自己的手腕?
带着疑惑和不解,我来到学校。可看到女儿那满是疮痍的手臂,我差点没晕了过去!
老师说,孩子自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可能是心理出了问题。
没有办法,我只好带女儿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女儿真的被查出了抑郁焦虑。
我很不能接受。但女儿仿佛找到了“救命”的解药,彻底扔掉书本,躺平摆烂了!
我有心想催她学一下习,可她眼睛一瞪,两手一掐:
“我都抑郁了,你还让我学习,你一点都不知道心疼我,不配当我妈。”
我被气得怒火中烧,想上去扇她。
但想到女儿的具体情况,我只能大灌一壶冷水,浇灭心中的熊熊火苗。
妈妈反映孩子的情况
我本以为,女儿在家躺个十天半个月,就会好起来。可谁知,她不但一点没好,还整天作天作地作神仙!
做好的饭不吃,挑肥拣瘦的,说她抑郁了,要科学饮食,我做的饭不科学,想害她抑郁加重,不盼她好。
人变得也特别敏感,神经兮兮的就爱胡思乱想,而且竟想些不好的事,比如什么小时候在学校受了欺负什么的,想到就自己打自己,下手还特别狠,一巴掌下去,整张脸都肿了半块。
最让我感到无语的,是她总冷暴力我,我跟她说话,她不但不理我,还老用眼白楞我。
而且出现了躯体化症状,一紧张就手抖、胸闷、恶心,不能见生人,有次我请她舅妈来当说客,她直接吐了人家一身!
看着女儿的状态一天比一天消沉,我真是既心疼又无奈,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02
女儿为什么会抑郁
无奈之下,我开始上网搜索青春期教育的相关内容,想要知道怎么样才能帮女儿好起来。
在学习了很多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我长期的吼叫式教育,损坏了女儿大脑发育的规律,导致女儿陷入了抑郁焦虑。
人的大脑有三个部分:本能脑、情绪脑和大脑皮层。
人脑的功能
它们功能各异,一层包裹着一层,随着我们日益成熟,我们会在这三层大脑上构建思维系统。
本能脑是最古老的大脑,已经进化了超过1亿年,当你感到恐惧时,本能脑会被激活,做出战斗、逃跑或者静止的反应。
情绪脑则给人类带来了情绪化的生活,它的基本功能和本能脑类似,也是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反应,不过情绪脑最关注群体、家庭或者部落的生存、关注当下的欲望。
大脑皮层中的左右脑视觉想象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聚焦未来,完成计划,实现目标。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大吼大叫,也不能强忍着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我们的焦虑、愤怒、抱怨会激活孩子的本能脑、情绪脑,让孩子感受到不安和紧张。
长期处于这种情绪环境中,孩子会逐渐陷入消极的思维模式,认为自己不够好,无法满足父母或他人的期望。
妈妈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
女儿就是这样。这几年,为了让她能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没少喉她、骂她。
刚开始时,女儿迫于我的“淫威”,确实有所改变。
但时间久了,女儿在我的“精神体罚”下,大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情绪调节能力逐渐减弱,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消极,最终陷入了抑郁。
03
帮女儿走出抑郁,爱上学习
那该怎么做,才能把抑郁躺平的女儿拉出来,让女儿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呢?
我的心理医生和咨询师给了我几个方法,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各位父母一些帮助。
1
# 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再去引导孩子
身为家长,不管教育手段多么不科学,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尤其面对孩子的拖拉磨蹭,不认真,消极怠工,我们真的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但脾气是有传染性的。如果家长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气,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糟糕,也让孩子内心痛苦。
所以,想要改变现状,让教育真正奏效,我们家长要先做到管控情绪,再来引导孩子。
①
吼孩子之前,先“冷却”情绪。
当你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
做几个深呼吸,慢慢放松,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②
尊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
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应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情绪,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
如果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庸,便容易陷入强硬要求—遭到反抗—更强硬要求—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
③
接纳“不完美”,与孩子共成长。
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
家长要正视这份“不完美”,接纳自己,拥抱孩子,抛开负面情绪,与孩子共同成长。
心理咨询师在教妈妈怎么和孩子相处
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放松了下来,朝女儿发火的频率也明显降低了。
骂孩子的次数少了,女儿的情绪也变得冷静平和,不再一点就炸,开始变得愿意跟我说话,亲子关系也在修复中越来越亲密。
2
# 用积极正向的语言,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递增效应”,意思是,人都喜欢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人,而讨厌那些对自己喜欢程度减弱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能在沟通中,不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喜欢和认可,她们的配合度和主动性也会越来越高,愿意表现得更好。
当孩子陷入抑郁时,我们做父母的常常会对她们失去耐心,甚至感到无奈。
然而,实际上,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值得被庆祝。
无论是她主动提出出去散步,还是开始和我聊聊她的日常生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都是她逐渐走出抑郁的标志。
于是,我开始学会欣赏女儿的每一个进步,无论进步多么微小。
比如:当她开始尝试自己整理房间,哪怕只是收拾了书桌上的一小堆书籍,或者愿意多吃一口饭,又或者主动打开书本,哪怕只是翻了几页便放下了……
我都会尽我所能,夸奖她,给她信心,让她明白,妈妈一直都在这里,为她每一个小小的努力和进步感到骄傲。
在我日复一日的夸奖和鼓励中,女儿的变化越来越大,精神状态开始变得稳定,也愿意走出家门,到外面走走了。
一天上午,我带女儿去楼下晒太阳。
本来只是想让她呼吸下新鲜空气,没想到女儿晒着晒着,就说:“妈,我们能不能去买个花盆回来种点花?”
那一刻,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因为这说明,女儿终于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开始大步“向前走”了。
从那以后,女儿开始种花、养鸟、学习地理生物知识。
周末趁我不忙的时候,还让我带她去大熊猫保护区,和工作人员一起采集大熊猫的粪便与生物气息,拿回家自己做研究。
在家自学了一段时间,女儿越来越想念学校的生活了。
3
# 帮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爱上学习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帮孩子重拾学业信心,孩子才有重新返校的信心。
了解到女儿有返校意愿,我开始鼓励女儿:
“哪怕先做到一天做十分钟的题呢,都是进步!”
女儿觉得这太简单,把时间提高到每天做半个小时的题,此外还加阅读半小时的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而我在旁边也做到了,不限定质量,不做检查,让她在低压力环境下学习。
慢慢地,女儿每天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天早晨,吃过饭,不用我说,就很自觉的开始做题。
可坚持了几周,女儿遇到了瓶颈,每天学习超过3个小时,她就很难坚持,学着学着就想玩,拿起手机就放不下。
要是以前,我肯定要批评她,要求她管住手机,合理安排时间。
但这次我换了个角度:
“你能在2周时间内,做到从完全不看书到每天能学习3小时,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如果现在在时间上不能突破,我们可以调整一下计划啊,看看怎么把效率提上去。”
我的鼓励让女儿有了笑容,她点点头说:
“那我就从我最不喜欢的科目开始学,在我状态最好的时候攻克最难的题,等学到我喜欢的了,那就当做是给我自己的奖励好啦!”
我点点头,给她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2个月的自学,女儿基本把学习时间和进度,调整到跟学校同步了。
就这样,女儿顺利返回了学校。
更令人欣喜的是,返校时恰逢考试,她以前成绩最差的物理和数学,破天荒的考了个全班第五!
孩子返校后,妈妈的感谢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