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摆烂玩游戏半年,成功复学后,这位妈妈的经验分享:改变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做“赋能型父母”

文摘   2025-01-02 17:26   山东  


孩子年龄/性别:17岁/男孩

心理指导老师:周老师

孩子情况: 

高一暑假开始厌学,拒绝学习,也不愿返校,嫌假期时间短,没休息够;

多次编造各种理由逃避上学,为了不去学校,故意用刀划伤自己手臂;

休学半年,在家沉迷网络,刷视频、玩游戏,作息黑白颠倒,没有上学打算,甚至以死威胁父母。


现在,孩子不再沉迷游戏,重新找回学习动力,顺利复学,目前正全力备战高考,状态特别好。


青春期叛逆、厌学、游戏上瘾这个话题,几乎是每个家庭都绕不开的“坎儿”。


看到孩子整日沉迷游戏,不思进取,哪个当父母的不得急火攻心,操碎了心!


要说起我家儿子,我真是有一肚子的苦水。


自从儿子迷上游戏,整个人状态越来越差,人也没了精气神了,感觉都快要垮掉了。


看着彻底摆烂的儿子,我每天心急如焚,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


我恨死游戏了,但更气自己养了这么一个自甘堕落的儿子。


那段时间,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真的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


我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只要能让儿子好起来,重新振作,让我做什么都愿意!



皇天不负有心人,儿子现在终于成长了,已经顺利复学,正一门心思备战高考,状态特别好!


从“叛逆”到“懂事”,从“亲子冲突”到“和睦相处”,这一路走来,我终于明白:


孩子不是懒,而是能量低,父母学会做“赋能型父母”,才能真的改变孩子!



儿子三番五次不去上学


从小到大,我对儿子就一个念想:让他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好在,儿子确实挺争气,学习自觉又努力,从来没让我多操心。


可上了高中,一切都变了样。


整天牢骚满腹,不是抱怨作业多、压力大,就是嫌休息时间不够。


一催他学习,就“嗷”一嗓子吼回来:“能不能别管,唠叨什么啊?!”


想想自己,每天在外头辛苦上了一天班,累得跟狗似的,回来就盼着能有个省心的时候。


结果呢,他倒好,学习吊儿郎当,一点都不让我省心。


高一暑假,我本来指望他能好好利用假期预习功课,为新学期做准备。


结果呢,作业扔得满桌子都是,理都不理,整天就知道抱着手机玩游戏。


我越想越不是滋味,心里的火“蹭蹭”地往上冒,脑袋一热,把他的作业撕得满地都是碎片,冲他就吼: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不想写,永远别写了,我看你以后怎么办!真是太不争气了!”


可儿子却一脸不在乎,翻着白眼跟我说:“正好我也不想写,你撕了更好!”


我一下子愣住了,越想越气,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想想这些年为他付出的心血,真是觉得寒心。


暑假过半,学校通知高二提前复课,我心想这下好了,开学了他就能收心学习了。


谁知道,返校那天,他磨磨蹭蹭地就是不肯出门,嘴里还嘀咕:“学校这是有病吧,这么几天够谁休息的!”


我心里明镜似的,他哪是没休息好,纯粹就是没玩够。


我好说歹说地劝他去上学,可他就是不听,还振振有词:


“我说了没休息够就是没休息够,我不去,你帮我请假吧!”


我心太累了!眼看就要高考了,他一点也不着急,满脑子就想着玩手机、刷视频、打游戏,真是恨铁不成钢。


后来请假时间到了,可他还是那副德行,我一急,上去就拽他,想硬拉他去学校。


没想到,他居然一把抓起桌上的水果刀,在自己手臂上划了一道口子。虽然伤口不大,但也把我吓得够呛。


他倒好,一脸淡定,幸灾乐祸地说:


“你看我现在这样,怎么上学?去了也学不了,等手好了再去吧。”


手受伤了也没耽误他玩游戏,半夜三更还能听见他跟游戏队友大呼小叫。


为了让他戒掉游戏,我想尽了办法,没收他手机,掐网线......可这些对他来说根本没用。


没手机他就找同学借,家里没网他就去网吧蹭,整个人跟魔怔了一样。




9月初,好不容易熬到他手上的伤痊愈,我心想这下总没有理由不去上学了。


可他却直接告诉我:“我不想上学了。”


我又愤怒又震惊,心想,不上学怎么能行?马上就高考了,再不上学就彻底考不上了!


“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你看看你现在,别说考大学了,高中能不能毕业都是个问题。再这样下去,你真就废了!”


儿子一听这话,脸立马就拉下来了,冲我嚷嚷:


“你别管我!我说不去就不去。我又不傻,放着好日子不过,去学校找罪受?你就当我是个废物吧!”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心头就像堵了块大石头一样,喘不过气来。


我身心俱疲,只好帮他和学校申请休学一段时间。


休学后,他更是肆无忌惮了,整天关在房间里玩游戏,除了吃饭、上厕所,眼睛就没离开过手机。


整个人都变了,脾气火爆,说什么都不听,一说就急,家里整天争吵不断。


最严重的一次,他甚至放出狠话说:“再逼我,我就死给你们看!”


从那以后,我和他爸就再也不敢管他了,真怕他犯起浑来,做出什么傻事来。


我就想不明白,儿子怎么叛逆成这个样子了?一想到他小时候那可爱的样子,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疼。



孩子不是叛逆,而是能量太低


以下内容为心理咨询师讲述


孩子摆烂的背后,源自能量被过度消耗,心里只剩下深深的挫败感。


一位教育家曾说:“好的家庭,要做孩子最强劲的加油站;好的父母,要做孩子最重要的能量源泉。”


可生活中,很多父母的教育,却没有给孩子的成长做“增值”,反而在“消耗”孩子。


在与这位妈妈的深入交流中,我了解到,这位妈妈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是一个能量极低的人,每天活得像一个“哀怨的妇人”。


不是在指责儿子不懂事,不好好学习,就是在埋怨老公不着家,不管事。


最重要的是,妈妈因为学历不高,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她不希望儿子再重蹈自己的覆辙。


于是,她对儿子寄予了极高的要求和期望,甚至不惜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想让孩子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包办型父母。这类父母倾向于为孩子安排一切,从学习到生活,事无巨细。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太多的父母想要助孩子一臂之力,而他们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包办”。



包办式教育看似是为了孩子好,最终结果可能是孩子成年后步入社会,变成了一个“提线木偶”。


对于孩子而言,由于长期处于被过度保护和包办的状态下,他们就会缺乏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导致他们的内心能量薄弱,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举个例子:

就像我之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她妈妈就会给老师送礼,让老师们多关照她。


上大学选专业,父母也要她听从他们的安排,即使父母看上的专业她并不喜欢。


毕业后,父母就开始忙着给她找实习单位、安排考研。但她好像特别不争气,考研连续两年失利,在家待了两年。


她特别自责,但却无法改变现状,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像这位妈妈,何尝不是很多父母的缩影呢?


因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的不满,他们便把过高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只要孩子稍有不如意,他们便认为孩子不够好,处处挑剔孩子的不足,不断放大孩子的问题。


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做什么事都感觉没意思,只有打游戏的时候,才能感到一丝快乐。


在这种长期低能量的状态下,孩子就会变得萎靡不振、情绪暴躁、叛逆厌学......



做赋能型父母,孩子才能真的改变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给孩子赋能。


孩子能否拥有“高能量”体质,跟父母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当了解了孩子问题的症结以后,这位妈妈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迫地询问我,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拯救岌岌可危的儿子。


我告诉她,当务之急不要逼孩子学习,只需要全身心做一件事情:帮孩子补充内心能量。


下面是父母为孩子能量赋能的3个实用方法,推荐给所有父母学习:


1、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别总一直盯着孩子。


龙应台说:“如果你把孩子盯太紧,那你就成了他的绊脚石! ”


父母过多的关注、过度的唠叨,每天无数个要求,小到喝牛奶、喝热水、穿秋裤,大到考多少分、拿多少名、上什么大学......


不管是出于对孩子好,还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都是对孩子的一种逼迫,他们可能在沉默中爆发,或者跟父母越来越对立。 


在面对孩子问题时,这位妈妈一直很焦虑、很担忧,总幻想着有一个方法,可以一下子就让孩子回归到正常,愿意去上学。


但我是这样回复她的:


只要你盯着孩子不去上学这件事,你就会一直处在焦虑担忧的状态,你的无力感就会增强!


作为父母,要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管理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要让自己总是处于这种情绪漩涡之中。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举例说明:

比如,晚上该睡觉了,孩子还在看电视,催了几遍都催不动,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


有的父母会是这样的感受: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我说的话越来越不管用了,这时就会很生气,很愤怒。


当我们识别到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要立刻停下来,而不是被情绪带偏了,带跑了。


当我们有了情绪,如果这个时候立马指责孩子,就是被情绪所掌控。如果我们能够停下来,我们就控制了情绪。


我们可以尝试3分钟自省,在这3分钟时间内,可以足够考虑几个问题,问问自己:


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还是我自己的问题?


还是我自己的标准问题?


我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我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


所以,当我们能够停下来,问一问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刹住了车,没有被情绪所掌控。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不需要压抑自己内心,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这样也能够让孩子更好的了解我们。



2、多赞美孩子,重视夸赞的力量,掌握“341 肯定法”,赋予孩子内心力量。


父母说什么样的话,就散发什么样的能量。


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方式,如果总是积极正向的,孩子也会变得元气满满。


当父母把家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场”,孩子无异于生活在“垃圾堆”里,会不断侵蚀着孩子的能量


有远见的父母,会借助语言的力量,多给孩子赞美和鼓励。


父母平时可以多用“341肯定法”,为孩子的能量“加油”。



如何运用“341肯定法”,举例说明:

想象一个场景,你的孩子考试得了75分,比平时退步了不少。


传统的反应可能是:“才考这么点分数,你最近是不是都没好好学习?”这样的否定只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抵触情绪


运用341肯定法,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首先,在任何时候(比如发现成绩的当下),在任何场合(可以是私密的房间里),针对任何事件(这里是考试成绩),都可以运用以下四个步骤


肯定情绪:“我看得出来,这个成绩让你也很困扰,是吗?”(认可孩子的失落感)


肯定动机:“我知道你其实很想考好的,前几天还看到你在复习。”(理解孩子想要进步的心情)


肯定做得好的地方:“这次虽然总分不太理想,但我看到你在计算题部分得了满分,说明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找到闪光点)


肯定可改善的地方:“要不我们一起看看应用题部分,讨论一下解题思路?相信通过练习,你一定能做得更好。”(建设性地指出提升空间)


这个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一个完整的沟通体系。


通过这四个步骤,我们既给予了孩子情感支持,又指明了进步方向。


无论是对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还是面对调皮捣蛋的行为,我们都能用这个方法找到恰当的沟通方式。



3、停止包办,学会选择性地放手,把自主权交给孩子。


心理老师说,这位妈妈从来没意识到,自己是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


她一直认为儿子沉迷游戏、不听管教这些行为,只是单纯的青春期叛逆。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她无意识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控制”着孩子,希望孩子事事按照她的想法做,总想干涉孩子。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就会被压抑,觉得自己毫无“自我掌控感”,只能在游戏中寻找被剥夺的自由,通过虚拟的成就感来弥补现实中的缺失。


我想说,每个父母都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地爱孩子,有些父母不愿意放手,很多时候是担心孩子做不好,会受伤。


但是你要知道,孩子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只要给予他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孩子完全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具体要怎么做呢?举例说明:

不能强迫孩子一回家就写作业,但孩子的作业又必须完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最好的方法是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引导孩子自己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父母可以与孩子沟通,先和孩子约好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如果是8:30睡觉,那8:30以前的时间完全交给孩子自由支配


至于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做作业,父母不必强求,只要孩子能完成学习任务,能按时睡觉,先做哪件事后做哪件事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做的话,孩子会感觉自己能得到父母的信任,更尊重父母。


同时,让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事情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


总之,家是孩子最放松的地方,千万别把家又变成孩子的另一所学校。



最后,我想说:


没有满身缺点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父母。


想要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积极向上的孩子,父母一定让自己保持较高的能量。


父母能量层级越高,才越能全方面地看待孩子,激活孩子内心的能量,给孩子注入温暖的人生底色。


从“厌学摆烂沉迷游戏”,变得“积极主动复学”,不仅见证了孩子的改变,也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反思与成长。


当您遇到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时,请务必保持冷静,耐心寻找解决之道。如果实在力不从心,寻求专业力量的帮助,无疑是明智且负责任的选择。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自卑敏感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教育
汇聚全国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真实的家庭案例,传授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集团270余位心理咨询师,助力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