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普娃逆袭的另一条成才之路

教育   2024-08-21 08:50   新西兰  

最近,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带娃在新西兰插班。在这一个月中,我忙着荒野求生,体验着纽村的各种截然不同。         

 

前几天认识了一个来自河南郑州的阳光大男孩,名叫Kimi。他给我分享了自己落地一年的求生经历。

*Kimi拍摄的雨后彩虹

KIMI今年17岁了,目前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就读11年级。16岁生日的那天,他离开郑州,独自开启了新西兰的留学生活。           

 

去年中考一模后,总分600分,他考了440分,这是什么概念呢?据小帅哥讲,这个成绩如果他努努力,中考可能最多能再增加50分,在郑州也就能冲刺一个当地二批次公办高中。

根据河南省的高考升学率预计在未来最多也就能上一个三本。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综合考虑了教育水平、留学成本费用、安全系数、气候各方面因素,最终通过新西兰银蕨计划,转道新西兰上高中。       

 

01

英语学习

很多人在考虑留学时都会担心英语问题。小KIMI介绍,他在国内严重偏科,数学理科类的学科相对还好,英语就很差了,当时申请学校进行英语摸底测试时,只考了A1-A2这个成绩(相当于雅思3.5)。

小伙子戏称自己英语基本完全“零”基础。去年7月,在第一次独立乘机去新西兰时由于听不懂,被饿到了第二天晚上。当时在从国内前往新西兰的过程中,他自己独立经历了3次转机,从郑州——广州——奥克兰——惠灵顿。

真正的挑战,是在奥克兰转机去惠灵顿,飞机上全部是外籍乘务人员,需要用英文交流,这让紧张与疲惫的小Kimi吃了一点“苦头”,当空乘人员询问是否需要食物或饮品时,Kimi因为听不懂,稀里糊涂的一律回复了“No,thanks”,小伙子因此饿了一路。

到达惠灵顿机场后,学校的老师举着大牌子站在出口等待着Kimi。在前往寄宿家庭的路上,Kimi说这是他第一次一对一的全英文交流,“当时非常紧张,可以说把毕生所学的英文都用出来的,能用的不能用的,会的不会的,瞎蒙的都说出来了。你还别说,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有时候你一些图文并茂的东西,人家更好理解”。在一路的说笑中,很快就到达了寄宿家庭。   

KIMI给我分享了他学习英语的一些经验。一开始为了能够大致听懂别人在说什么,可以借助翻译软件,“但软件只是工具,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它”,要大胆地与寄宿家庭的家人、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不怕说错,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提高。

在专业英语上,要借助字典,词典,预先把学习中遇到的专业词汇意思查出来,这样大致就能明白老师在讲什么,“我现在生活英语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有些专业课可能还只能听懂60%~70%,但这很正常,国际生在专业词汇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大家不用太着急。”        

 

02 

寄宿家庭的相处

寄宿家庭不是留学生在新西兰的一个简单的住所,而是在新西兰的“家”。Kimi跟我分享了他和住家爸妈的相处日常。

学会接纳,换位思考 ,成为一家人。

第一天到达寄宿家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钟,寄宿家庭的“妈妈”“拎着一条狗就出来接了”。不同于想象中的繁华高楼,KIMI的寄宿家庭在惠灵顿郊区的一个小镇,这里的房子大都是独门独院的。

寄宿家庭的家长非常热情的带Kimi通过家里的照片墙认识自己的家族,虽然kimi当时真的听不懂,但疲惫的他主打一个情绪价值给到位,一直耐心微笑着说 “Yes",直到住家介绍完毕后他礼貌地说“Good night、See you tomorrow”。   

初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同的语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让Kimi置身于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Kimi一开始觉得既然交了寄宿费用,就要享受“服务”,而寄宿家庭的父母认为既然你来到了这里,就要把这里当作“家庭”。

双方的矛盾一度升级到了“互相看对方都不顺眼”的程度。

好在双方都为了这段关系做出了努力。

寄宿家庭的父母总是会耐心的与Kimi交流,希望Kimi能够真正把自己当作家中的一份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一起参与准备晚饭,或者吃完饭后帮忙把餐具收到洗碗机中,对家庭中的琐事多一些参与。

Kimi也学会了换位思考,逐渐理解了寄宿家庭的善意,睡前主动把手机放到客厅,保证好的睡觉习惯;晚饭后主动收拾餐具;周末外出可能晚回来时提前报备,原本习惯早睡的寄宿家庭的“父亲”还会去车站接他。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Kimi在与寄宿家庭的相处中越来越得心应手。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和深入,真正有了一家人的感觉。   

03 

学习方式的不同

· 课程种类丰富多元

新西兰独有的NCEA课程体系,涵盖40+多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或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学校的教室并不固定,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教室,让学生永远保持新鲜感和对学习的热情。Kimi说“相比于国内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像机器人一样日复一日,这里的模式丰富多彩”。  

· 自主探究式学习

KIMI说在国内上学时,老师主导着整个过程与课堂走向,每个班级的人数很多,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犯困,而在新西兰,每个班级的人数很少大概十几二十人左右,老师更像是衬托着学生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中作为主导,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答案,当你需要帮助时再去求助,这更有利于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课堂全程是自己动手,没有停着的时间,怎么会犯困呢?”

· 作业形式不同

新西兰的作业与国内作业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国内,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老师通常在课后布置,学生放学后需要在当天独立完成。

在新西兰,作业更像是课堂的延伸,侧重于总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需要当天完成,并且作业中有独立完成的部分,也有小组完成的部分,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团队合作。            

 

04

未来的无限可能

热爱运动的Kimi除了学校的各种活动,周末时间也给自己安排的有声有色。从他居住的小镇到市区需要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健身或打球的过程中,还结识了一些在新西兰读大学的大朋友,大家志趣相投,Kimi也从他们身上学习思索着自己未来的方向。        

 

“我不喜欢按部就班,更喜欢去打破牢笼,做有挑战性的事情,来新西兰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英语,想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初步目标是美国,其次是澳大利亚八大,奥克兰大学可以作为保底。”     

 

Kimi非常阳光自信,称自己是“天选之子”,因为他“觉得自己总在散发着自信的光芒”。经过一年的适应、学习,Kimi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学已经在跳级学习12年级的课程。他觉得“在12年级到13年级之前,还会取得一个质的飞跃”。

*Kimi的各学科老师都给予了他肯定与鼓励

祝福这个自信的大男孩未来的求学道路一路畅通,拥抱未来无限可能。

本周四晚19:30,Miki粥会直播新西兰的插班感受,分享教育升学路径。感兴趣新西兰插班留学的家长可以点击预约——


欢迎加入MIKI粥新西兰留学插班群

Miki粥
媒体人,写有《顺义妈妈不配有梦想》一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