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背后的男人,是怎么练成的?

教育   2024-08-19 08:15   新西兰  
本届奥运会优秀选手争奇斗艳,但却被裁判席上的郭晶晶抢走了最多热搜。
作为本届跳水项目的裁判长,她英姿飒爽,在一堆男裁判中间镇定自若,一袭白衣指点江山、举重若轻,大女主的气场稳稳拿捏…
遥想当年港媒被郭晶晶哐哐打脸——
婚前三天两头说她被豪门公子甩了,反逼霍启刚因为怕失去老婆,立马向她求婚;
婚后嘲讽她寒酸,天天去小摊扫货、戴五毛钱发圈,然后就拍到她和老公亲手搬家,生活感满满;
后来又爆她被香港贵妇圈排挤,豪门太太合影独缺她一人。郭晶晶没有回应,而是忙着学英文考国际泳联裁判证,转身坐上了奥运裁判长的位置…
她很努力但从不是为了雌竞,只是为给中国跳水运动争取到更公平的竞赛环境。
真正是人狠话不多,男人堆里都找不出几个。所以有人说,她融不进香港贵妇圈是对的,因为贵妇的老公们才配跟她坐一桌。
当豪门太太在为冠夫姓傲娇的时候,百亿财富早已被郭晶晶甩在了身后。
光芒万丈的她,以绝对实力牢牢掌控住自己的人生,连豪门老公都变成了她背后的男人,被媒体叫做“郭晶晶老公”…
不过我觉得,嫁入豪门还能活成大女主,离不开默默支持她的老公。
她老公虽然出身豪门但不纨绔:尊重女性疼老婆、心态好没有大男子主义,处事得体以家庭为本;
人到中年没有发福,四十多岁还带着白衣少年气;搬家被拍到亲力亲为,身体素质过硬,肩扛手拎不含糊;
论学识,霍启刚更是不差,前两天刷到他做英文演讲,一口地道伦敦腔。
好奇的我忍不住搜了一下他的履历——
11岁就只身到英国私立男校读书,以全优成绩考入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拿得是经济学与管理学双学士学位…
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英式教育很培养绅士的品格。难怪香港豪门要抢着把继承者们送往英国…
01
为什么香港豪门都热衷英系教育?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教育体系的优势、文化背景的契合、以及为子女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圈层融入所做的长远规划。
先说教育体系的优势 ——
学制与时间成本低。英国的本科通常为三年,硕士一年,相比其他地区可以更快完成学业,节省时间成本。这对于豪门家庭来说,意味着子女能更早地进入职场或开始其他活动。
很多人都以为普通家庭的小孩想出人头地,需要趁早,其实对于豪门二三代来说更要趁早!
就拿赌王家族来说,几房太太明争暗斗,子女乌拉拉十几个,想要掌控家族的商业帝国,不早点崭露头角,手里连渣都不剩。
而且,英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学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豪门最怕什么?富不过三代。最怕小孩养得太乖太听话,按部就班地读书,没有思考能力,最后空有学历,实则变绣花枕头——
商业搞不定,创新没思路,只能躺在祖辈打下的江山上,混吃等死。
英系教育的底层,是一直对抗这种富二代天生的惰性。

图:shanshan

强调运动精神,大冬天穿短裤,每天几个小时户外运动;强调独立思考,从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不拘一格创新的勇气…
这些都是豪门能够延续的基本保障。
文化背景的契合,也是他们选英国教育的一大原因。
英国的精英教育体系强调全面发展,体育、艺术和社会活动缺一不可,这与中国传统教育有相似之处,但更国际化。
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英国有着悠久的贵族文化。送子女去英国读书有助于他们融入更高层次的社会圈层,建立有价值的人脉,为婚姻、事业布局。
有人可能不信,豪门也需要拓展人脉?
看20岁的姚安娜还参加巴黎成人礼舞会、和王子共舞就知道,家里有矿的这个群体,向上走的欲望比普通人更强烈。
豪门家庭通过送子女去英国读书,也可以让子女接触到更多与自己家庭背景相似的人,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广泛的社会联系。
当然,除了拓展人脉资源之外,英国名校诸如牛剑如今仍站位世界之巅,提供给学生最开阔的全球视野和竞争力。
这对于豪门家族来说尤其可贵。富二代凭自己实力得到社会认可,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经验和自信。
就拿郭晶晶的老公霍启刚来说,学生时代投资股票,03年大学毕业和朋友创办公司,随后去了高盛学习资产管理,到所罗门做分析师,磨炼了好几年才辗转回家族企业。
担任霍英东集团副总裁,还有多项公职,活跃于各种体育协会还做了政协委员。
当然,我认为他最正确的人生决策是娶了郭晶晶,一举成为爱家爱国、有口皆碑的好好先生的豪门继承人范本:上的了演讲台下得了厨房,做事笃定却没有大男子主义。
很多人羡慕郭晶晶会嫁,其实是认可了霍启刚的为人。
02
不过我觉得,即便家里煤矿,养娃也可以从英式菁英教育中汲取经验。
那,什么时候进入英国教育体系最好?
霍启刚11岁去读英国私校,之前一直在香港赫赫有名的圣保罗。为什么他选择这个年龄赴英国读书?这里面有几个知识点。
其一,英系的教育讲究入学年龄。一般来说,11+、13+、16+都属于常规入学点,但这里面也有很多门道。
比如说,11+是女校最早的入学点,13+则是常规招生及男校的最早入学点。
这两个入学点的招生规模更大,招生人数更多,招生流程和环节也会更加规整,留学家庭择校时会更多地考虑学校整体的教学理念、风格与孩子是否契合。

但是,凡是常规人就多,想进顶尖公学卡点申请就会非常卷。
就拿哈罗、伊顿来说,英国的王子都蹲过的学校,本地精英都要提前抢入学,夸张的程度不亚于国内幼升小,小孩刚出生就准备升学排队…
中途转入至少提前3年准备,光是入学测试就要考两年,我觉得这倒不是因为它学术高不可攀,而是waiting-list过于庞大,名校选拔拼命拖。
所以,霍启刚11岁去英国读书做准备,近水楼台,按部就班地升学,最后相对轻松地拿下了牛津。
16+是英国私校的最后一个入学点,入学之后学生会开始A-Level或者IB课程的学习以及本科的申请。
在这个阶段的择校,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更看重学术以及学生的未来走向。但想拿到好学校的offer就比较难了,甚至需要提供GCSE的分数。
激烈竞争的原因,其实跟国内升学逻辑类似,名校席位有限——
牛剑升学率排名前20的私校每年只有5-10个16+入学名额,例如威斯敏斯特公学男生只有10个名额,女生50个(仅Sixth Form才招生);
但今年如阿宾顿和温彻斯特也宣布2025年开始招生女生,名额数量又有所变化…
大多学位都在学生升高中前就已经分完,剩下几个,全球牛娃拼智商…
英国严丝合缝的升学路径,越早进入,对考牛剑越有利。
我朋友的小孩国内学业中下游水平,读个二本都悬,11岁跑到英国读了个村校。虽说是个村校,但三百来人的学校每年能出十几个英国G5。
首考数学成绩年级第一。
她爸看了成绩单,都敢盘算小孩以后读牛津还是剑桥了…
她爹妈之所以早早送她去英国读书,是知道如果16+再申请,大学冲刺名校的机会只能靠天赋异禀…
03
除了申请要早,还有很多其它门道…
首先,是入学考试。
与13+常规入学点相比,16+申请的入学考试难度会更高,英文数学是必考项,不同学校的入学考试形式及流程还不一样。
比说有些私校第一轮就要提交UKiset成绩,包含批判思维、语言积累、写作能力等;英文成绩要达C1,对应雅思成绩至少6.5+。
对于备考家庭来说,信息搜集能力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一。
多的是优秀的学生眼睁睁看着私校名额流走,也多的是学生非常“运气”地进入了远超预期的学校…
其次,选课也是个大坑。
大部分英国私校开设A-Level,或也同时开设IBDP课程,但也有部分私校是仅提供单一课程,两种课程类型以及大学专业的选择和申请策略也截然不同。
比如,准备申请工程设计专业,那么A-Level阶段就需要选择物理,计算机科学,进阶数学等课程。而如果在Sixth Form阶段没有选择这两项则无法申请。
但是很多家长送娃留学前,并不知道这些情况,还有人自己网上找信息。
有个朋友信了网红大V推荐,把娃送到了英国乡村中学,等办完入学发现,村中出了学业不卷之外,要啥啥没有,干啥啥不行。
网上说学术强大,真实情况是英国本土娃连五个字母的单词都拼写不出;
网上说校园环境好,大冬天的学生宿舍里连个暖气都不给提供;
网上说老师亲切,小孩发烧都愣是没有同意她留在宿舍休息…
折腾了一个月就想转学,怎奈4万英镑的学费她直接交了一年(不知道可以按学期交),转学要扣不少钱,只好忍下去…
好在小孩13+还有机会扭转局势。转学她找到必益教育——
这家专注英国低龄留学规划申请20年的机构,帮她快速清晰地捋清了教育思路,针对性地提升小孩的薄弱项,最终帮小孩跳到了英国菁英私校,学业和生活都步入了正规…
按部就班读下去,不出意外的话,英国G5妥妥拿下。

回想过去一年的折腾,朋友庆幸找了专业机构,可以及时止损。
一年60万金钱的损失还算小事,小孩的升学时间错过了就再也无法挽回。几百万赴英留学本想换一个好前途,选错了学校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消除信息差,是出国留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事,所以送娃出国前,建议大家多看多了解,尤其是选择专业机构提供的信息。

刚好,

9月必益菁英私校招生峰会即将到来,必益一次性邀请到14多所私校的招生官即将来华,进行面试,并为留学家庭提供现场资讯分享的机会。

想去英国留学的家庭强烈建议参加,扫码即可报名:

08月21日晚19:30,Miki邀请必益的老师做客直播间,聊聊英式教育塑造绅士品格的底层逻辑,分享伊顿等百年公学如何选拔学生,解答关于英国低龄留学的困惑——





Miki粥
媒体人,写有《顺义妈妈不配有梦想》一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