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分享|| 清凉海岸的知了声声

文摘   2024-08-01 21:40   湖北  

点击分享此文章


清凉海岸的知了声声


丁鸿鸣



世界各地对蝉的称呼很多,称“知了”只是其一。无论人们怎么称呼,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蝉(知了)的第一印象和感受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烦其声,厌其音。

久居乡村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蝉的噪声,城里虽仍有蝉鸣,毕竟数量渐少,噪音的威力也在减弱。时隔数年,当我再赴北戴河时,对这里的蝉鸣却有了新的认识和感知。

当然,盛夏来海边的大多是为避暑。我们刚下车,除了感受到凉爽外,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高亢的蝉鸣。

刚开始,我们以为是初来乍到,对蝉声有些误解,可接下来几天的感受是,这里的蝉似喝了兴奋剂,高音喇叭一般的鸣叫声始终居高不下。永不知疲倦的高亢叫声,犹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洛·贝尔贡齐、新世代歌神沙费纳的美声唱法,其声昂扬悠长且听不懂,对于不会欣赏美声唱腔的人来说,剩下的就只有刺耳的难受,年长者的心脏也似乎隐隐有刺扎感。

茶余饭后的共有项目就是散步聊天,散步促进身体健康,聊天增进心理沟通。尤其是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人汇集在一起聊天,联络了感情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和见识。
这几天的共同话题自然是聊蝉(知了)。我们知道,当今要想科普自己尚不熟悉的知识,上百度是最简便的解决方式。今天聊的方式却不一样,大家都没查手机,至少没当面读出手机百度的科普内容,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体验,都注入了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因而聊的话题更让人有参与的兴趣。

这里的蝉鸣为何音量如此之大,简直有些歇斯底里呢?问题官的发问总是那么精准、中肯,让人不舍昼夜地去钻研,不厌其烦地想去探个究竟。

一个似对音乐颇有研究的,神乎其神地解释道,一般来说,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音,因鸣肌每秒能伸缩约一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故能起到共鸣的作用,且可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其鸣叫声就显得特别嘹亮。而雌蝉的乐器构造就不那么完全,发不出声,故称作“哑巴蝉”。哦,原来我们在北戴河听到的是雄蝉的鸣叫声。

还有一个应该是研究生物的,其解释与众不同。他说,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雄蝉的叫声,在雌蝉听来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为什么雄蝉会叫?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故雌蝉不会叫,这是典型的男高音独奏。与母鸡下蛋时不一样的是,公鸡也在旁边使劲起轰般的鸣叫,那才叫公母齐鸣,和弦合奏。

也有人拿官网的解释作补充,蝉是一种吸食树液而生的昆虫,因其身体两侧有两个较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被称作“双鼓手”,自然就气量足、发音高。



眼见上一个话题聊得差不多了,又有人提出新议题了。那蝉什么时候鸣,什么时候停呢?鸣叫声有什么变化或区别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却从不参与答题,好像是老师故意要考倒学生似的。但回答问题的人却不在乎难易,看来这又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不过,这个话题也让我们观察和辨听了好几个昼夜,才又展开一番新的据理力争。

初到北戴河海边,猛一听,这里的蝉鸣之声昼夜不停、音量之高经久不息,于是很好奇它哪来如此旺盛的体力和耐力,何以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凡事一较真,就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异或丝毫的变化来。

有人说,蝉有预报天气的法力。随着白天日出,气温逐渐升高,蝉的鸣叫声会逐渐升高、拉长,犹如山林中练声的歌手,发出的是经久不息的、永不知边界的超长高音:“知——知——”,然后向山野深处无限穿透、延伸,音高刺耳而厌,单一无变化而烦。随着日落,夜间气温渐降,的鸣叫声略有变化,音量仍旧高亢,但音长由单音变为双音:“知—了—知-了”,声波略有起伏。再细听之,夜间的鸣叫声中还夹杂着些许蛙声、虫声,使得声音的乐感更加丰富、柔美,不再如白昼那么音调单一、枯燥寡淡,顿觉天凉气爽,气定神闲,渐感夜深人静,睡意绵绵。

海边凉,潮气浓。连日的降雨更加重了空气的潮湿度,蝉的昼夜活动规律也似乎随着气温的下降有了新的变化。白天连绵的雨点声好像冲淡了蝉的鸣叫声,又好似蝉的鸣叫声变少了些,又变得柔和了些;夜里就安静多了,年轻人早已入睡,只有年长者突然少了有规律的蝉声相伴,却变得有些不习惯,迟迟没了睡意。

清晨早起,意外发现一桩奇案:宾馆走廊上、公厕里,满地都是蝉虫的尸体,整齐地陈列着,有一股怪异、阴森的戾气。

一位颇有探长气质的游客走上前来,左瞧瞧,右看看,神秘地宣布:此案告破矣。

晨起的众人渐渐围拢过来,侧耳细听“探长”对案发现场的案情分析。据“探长”分析说,从近日观察看,蝉喜欢扑在树荫下,气温越高,叫声越欢;气温下降,鸣叫声变弱,证明蝉喜高温又避光。近日连降大雨,夜间气温骤降,蝉因冷而入室,宾馆内空间狭小不利飞行,蝉又怕光,于是撞墙倒地而死。你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满地的蝉都是肢体向上,仰面而亡。可能是仰面后的背部着地,肢体使不上劲,挣扎无果后,地面冰凉加速致死。

众人伸出大拇指附议:有道理!那位问题先生也不再提问了,围观的游人渐渐四散而去。

夏日炎炎,蝉声绵绵;荷香阵阵,乐享其间。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听,远处阴凉的树丛中,随风飘来阵阵清脆的诵读声,那是唐人虞世南吟诵的五言诗句《蝉》;隐约中还伴有轻柔的抚琴声,八段锦伴音下的晨练声,早已唤醒晨起的游客,纷纷寻声趋步前行……。





给其他同学吧


随笔叙过往
主要刊载散文、随笔,侧重回味过往旧事、分享生活趣事、叙写红色故事。 (投稿箱:9438791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