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红27军战斗始末

文摘   2024-12-07 13:32   湖北  

点击分享此文章


鲜为人知的红27军战斗始末  

                         

丁鸿鸣


在红四方面军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一支红军队伍,史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因为当时战斗形势的需要,实际存续时间较为短暂(1932年10月2日-11月12日),但红27军先后转战十多个县,行程3000余里,经历了大小战斗数十次,歼敌近4000人,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大大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斗争信心,其政治影响较为深远,值得我们永远追忆和无限敬仰

为进一步挖掘和宣传红27军的英雄战斗历史,我们搜集并整理了时任红27军政委郭述申同志的回忆记录,方便让我们更准确、更全面地熟悉和了解当时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围剿”的斗争严峻性、残酷性。作者满怀深情的回忆,事实清晰,细节具体,生动感人,令人读后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回忆录作者郭述申(1904-1994),湖北孝感人,曾任过鄂豫皖边特委书记、红27军政委、红28军政委、红25军政治部主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31军政委、新四军5支队政委等军职;后赴东北从事地方工作。人民日报曾评价,郭述申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下面请静静地分享郭老前辈回忆红27军鲜为人知的战斗始末。

 附


回忆战斗在皖西北的红二十七军

  郭述申


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在皖西北成立和战斗的时间不长,起的作用却是很大的。我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回忆整理这段历史是责无旁贷的。

一、红二十七军的成立

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进入十分艰苦的阶段。由于蒋介石集中30万兵力,以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术对鄂豫皖苏区进行残酷“围剿”,加之张国焘盲目轻敌,没有进行反“围剿”的准备,我主力红军经过几次恶战,未能改变被动局面,开始向皖西北地区转移。

当时,我任皖西北道委书记。皖西北根据地的形势也很严重,敌人步步向根据地中心区进逼。按照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省委的部署,我们撤出道委所在地麻埠,向西南转移,在古碑冲附近与分局相遇。因敌追兵逼近,情况很紧急,分局率红军主力南下,我带着道委机关和部分地方武装随后转移。当我们行到英山西界岭时,与率领第79团掩护主力转移的东路游击司令员刘士奇和红27师师长徐海东会合。恰在这时,接到张国焘派人送来的一封信。他以分局名义,要我负责组织鄂皖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鄂皖边区的斗争。

10月1日,我和刘士奇、徐海东等带领部队和道委机关到达英山县金家铺地区。那里聚集着2万多名地方干部“跑反”群众和红军伤病员,他们是跟随红四方面军向鄂东北转移时被敌人堵截下来的。当时,我们正处在敌四面包围之中,形势异常危急。当天,我和刘士奇、徐海东等在英山县土门潭开会,分析形势。我们认为:敌人必然要派重兵到鄂东北“追剿”红四方面军主力,因此,我们要向皖西地区活动,以牵制敌人,并掩护两万多名地方干部、群众和伤病员安全转移。为此,亟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加强武装斗争。会议根据分局指示,成立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我任书记,委员有刘士奇、徐海东、吴保才、王建南等同志,将聚集在金家铺一带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统一编成红27军(又称东路军)。会议还确定了部队的行动方针:从内线转向外线,向东行动,避开敌人锋芒,寻机打击薄弱之敌。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斗争方针,为坚持皖西北地区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10月2日,在金家铺的河滩地召开红27军成立大会。皖西北道委机关和道区军事指挥机关改为红27军军机关,军长刘士奇,我任政委,副军长吴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下辖第79、第81师。第79师师长徐海东、政委王建南,辖第一、第三团。一团由红27师第79团改称,团长张四季、政委杜本莲;三团由六安、霍丘两个独立营和皖西北道区军事指挥部战斗模范营及英山、霍山、六安三个保卫连合编而成,团长程启波、政委詹大列。第81师由军部兼师部,辖第二、第五团。二团由英山独立十三团改称,后蕲春县游击队编入该团,团长熊海清、政委曾照瑞;五团由霍山独立团(两个营)和五星县(今霍山县西部燕子河地区)独立团等合编,团长陈光辉、政委洪善维。道区军事指挥部直属部队改为军直属分队。全军4500余人。

27军是在斗争形势十分危急的关头成立的。它把皖西分散的武装统一起来,继续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对于团结和鼓舞群众继续坚持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对于箝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反“围剿”起了重要作用。

二、转战外线

当时围追红27军的敌人有梁冠英第25路军(辖第32师和独立第5旅)、上官云相第47师、郝梦龄第54师、曾万钟第12师、陈调元第46师、宋天才第75师及地方武装顾敬之部等。我们决定跳出敌人的合围圈,向太湖、宿松方向前进。

10月9日,我军到达宿松县趾风河以东的栗树嘴、苗家垄,遭敌第46师两个团堵击。我和刘士奇、徐海东等研究后认为,敌46师战斗力较弱,我军指战员求战心切,趾风河一带是丘陵地区,地形有利,于是决心集中全军力量,歼灭该敌。确定由徐海东率领第79师第一团迂回至敌人侧后,其他各团从正面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徐海东带领部队很快攻占小石门制高点,切断敌人的退路,予敌以重大杀伤。敌军陷入混乱。其他各团乘势向敌人发动猛攻。激战至下午4时多,毙伤俘敌约一个团,俘敌副团长1人,缴获迫击炮2门、机枪8挺、步枪500多支、子弹4万余发。随后,我军撤至趾风河南北一线,控制叫雨尖、白崖寨等制高点,防敌反扑。

10日,敌第32师及宿松县反动武装陈金旺“猎虎队”从陈汉沟方向追来,占领了趾风河西南的云天岭等制高点,并向我叫雨尖等一线阵地发起攻击。敌第46师的两个团也纠集残部,从趾风河以东向我军进攻。我军腹背受敌,形势很不利。我们决定先顶住敌人,天黑后再转移。激战至黄昏,我军主动撤出战斗,乘夜暗向太湖县弥陀寺方向前进。趾风河战斗,虽然没有打破敌人的围堵,但狠煞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一个星期内,敌人未敢轻举妄动,为我军转战赢得了时间。

10月中旬,我军转向东北,经店前河、河图铺,行至潜山县衙前(现岳西县城)以东的一条山沟里,遭敌第54师堵击。后面随行的群众和伤病员也都拥到沟里,人多沟窄,行走不动。如敌人从两侧压下来,我军将有覆灭危险。军长刘士奇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迅速抢占衙前东侧几个山头,抗击敌人的进攻。同时,立即组织群众火速转移。我军与数倍之敌激战三个多小时,反复冲杀十多次,终于打退敌人,我军亦伤亡300多人。其中一团损失最大,牺牲营连干部10多人。战后,随行的伤病员纷纷要求归队。我们决定把300多归队的伤病员都补充到一团,使一团的地斗力得到恢复。

在这半个多月中,我们最感棘手的是随军“跑反”的群众。他们人多,又无组织。部队行动时,他们漫山遍野跟着走;遇到敌人时,又到处乱跑,有时把部队都插乱了。我们几次试图把这些群众组织起来,但由于敌情紧急,同时,这些人从各地聚到一起,互不相识,而且老的老,小的小,组织几次都未奏效。部队只好边作战,边掩护群众,艰难地前进着。

我军越过衙前,拟北渡淠河,返回皖西北根据地。行至头坨,遭敌第32师截击。因前卫三团战斗失利,全军折向东,继续在外线转战。10月24日到达官庄地区。全歼敌32师一个营。此时,敌人32师分头对我追堵,我军星夜向桐城县土岭方向转移。行至土岭,先我到达的敌32师已布好阵势,追敌也紧跟而来。我军只能进不能退。全体指战员一鼓作气,冲破敌人的堵截,直插桐城县大沙河边。过河后,一团占领河东岸有利地形,架起机枪,隔河与追敌展开激战。敌人数次企图抢渡大沙河,都被打退。下午4时,敌人停止攻击,我军遂撤出战斗。这一仗,一团又伤亡200多人。战后,又有200多名归队的伤病员补充到一团,有些人伤口还化着脓。

大沙河战斗后,我军经舒城县晓天镇、六安县毛坦厂附近,于11月初到达霍山县三里店。在这里召开鄂皖工委会议,对一个多月来在东线游击的情况进行总结。会议认为,我军远离根据地,缺衣少粮,部队天天行军作战,兵员补充和伤病员安置都有困难。于是,决定渡过淠河,返回皖西北根据地。

11月6日晨,我军到达磨子潭附近淠河东岸。敌第32师94旅已经占据河两岸的大小山头,控制了黑虎山制高点,堵住我军的去路。尾追之敌第47师也跟踪而至,占领我军来路上的两侧山头,切断我军退路。我军被压在河川峡谷里,情况异常紧急,军长刘士奇决定立即突围,并把这一任务交给79师一团。在徐海东带领下,一团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强渡淠河,向黑虎山发起冲击,用刺刀和手榴弹杀出一条血路。然而,突破口很快又被敌人封锁。徐海东带领突击队再次进攻。同时,我们命第三团团长程启波率领突击队从敌侧翼设防薄弱的几丈高的陡壁攀登上去,向敌发起突袭。我们率后续部队乘势冲入敌阵。霎时,敌人大乱,纷纷溃逃。我军胜利突出重围。这次战斗,歼敌数百人,我军也付出很大代价,许多随军参战的群众也牺牲了,我和79师政委王建南、一团政委杜本莲都负了伤。磨子潭突围,显示了红27军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打不散、拖不垮的部队。

突围后,我军经大化坪、漫水河到达西界岭进行休整。由于作战减员,我们决定将五团分别编入一、二、三团。11月14日,我军到达根据地边缘吴家店地区,决心在此阻击敌第32师和第47师,不让敌人进入根据地危害群众。敌人出动飞机30架次,对我阵地狂轰滥炸,并连续发起冲锋,都被我打垮。一团阵地是整个战场最激烈的焦点,团长张四季在带领部队反击中壮烈牺牲。听到张四季牺牲的消息,我的心情很沉痛。张四季是很能打仗的,有勇有谋,是海东同志的得力助手。他带领的一团在东线转战中立了大功,在全军上下有很大影响。军长和我商量,决定立即由黄绪南接任一团团长职务,坚决顶住敌人。经过三昼夜激战,我军打退数倍于我之敌的多次凶猛冲击,毙伤敌近千名,胜利进入赤南根据地。


三、开赴鄂东北

皖西北根据地遭敌“清剿”损失很大。庐舍成墟,田园荒芜,一些地方成了无人区,根据地只剩下赤城县(今商城县南区)的一部分,六安县六区(金家寨)和三区(龙门冲)的一部分。11月18日,我们到达大埠口,与坚持这一地区斗争的红25军第75师224团会合。该团是9月底在东西界岭间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向鄂东北地区转移后留下来的。我们向224团领导询问主力红军的情况,他们也不清楚。大家心里都很着急。

根据当时形势,我们决定在大埠口进行短暂休整。鄂皖工委在此召开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应迅速找到省委,问清分局和主力红军的行动,确定根据地的斗争方针。会议对恢复皖西北根据地的工作做了部署,将随军转移的干部有组织地分到各地开展工作,动员随军群众回家乡,安置伤病员,并由副军长吴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率领第二团留下来恢复和坚持皖西北根据地的斗争,军长刘士奇和我率领第一、三团及224团赴鄂东北找省委。

我军在赴鄂东北途中,于商城县新店子夜袭顾敬之反动民团,毙伤团匪200多名。这一仗很鼓舞士气。这是军长刘士奇指挥得好。我和士奇同志相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给我的印象很深。他原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方面军转移时,留下任东路游击司令员。他既能做政治工作,又能指挥打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后来在“肃反”中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我军继续向鄂东北前进,到达光山县的沙窝村,准备筹集些粮秣。这时,敌75师一个旅从商城县西余集追来。我军很快占领沙窝附近有利地形,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歼敌一个多营,余敌溃退而去。我军从容进入鄂东北根据地。11月24日,我们在七里坪附近找到鄂豫皖省委。省委9名委员,除我一人在皖西外,其他同志都在鄂东北。这时我们才知道,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已经西去。省委曾于11月12日在红安县长冲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反国民党四次“围剿”下的总任务》的决议,对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作了部署。在省委领导下,鄂东北根据地军民一直坚持斗争。

27军与鄂豫皖省委会合后,省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将红27军一团恢复为红27师第79团,第三团归红27师指挥,第224团归还第75师。同时决定恢复皖西北道委,仍由我任道委书记。从此,鄂皖工委和红27军番号撤销。

27军成立的时间不长,但经历了大小战斗数十次,歼敌近4000人,转战十多个县,行程3000余里,有效地打击了敌人,配合了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保存了数千人的武装力量,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鼓舞了群众的斗争信心。(姜为民 郭奉滨整理) (原载于《军史资料》1988第八期)






本刊主旨:分享红色故事,叙写生活趣事,回味过往旧事。(本刊分享的作品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供兴趣和爱好相投者之间学习和交流。如有分歧可私下留言并联系沟通。)

责任编辑:点点

投稿箱:943879159@qq.com

微信号:D997267


给其他同学吧


随笔叙过往
主要刊载散文、随笔,侧重回味过往旧事、分享生活趣事、叙写红色故事。 (投稿箱:9438791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