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杏花乡:大别山下隗店美

文摘   2024-07-01 08:29   湖北  


点击分享此文章


大别山下隗店美


丁鸿鸣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变富了,也变美了。

时代在变,我老家的一切也在变。 
我的老家地处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杏花乡隗店村,是一片不大起眼的丘陵地。记忆中的村组名称,大致有丁家岗、隗家、下秦岗、周家匠、田垄李家、七斗冲、喇叭冲、邓家咀、老胡家、后塆、南冲、楼上等,人口不足二千,不靠大山也不傍小河,就这么普普通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突破发展的瓶颈,家家户户,穷字当头。我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考”大学走出来的那批人中的一个。

我老家的村名叫隗店村。因隗()属小姓,能读对的人不多,很多人错读成隗(guǐ),因而熟人中常有人开玩笑问“你们隗(鬼)店真的有鬼么”?我也常笑着答道:欢迎您常到隗(鬼)店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啦!

想不到,我的笑答是对的了。随着乡村振兴的崛起和生态旅游的兴起,昔日门可罗雀的僻壤丘陵地,如今却已成为门庭若市的和美富庶地。这里既适当投资兴业,也适合休闲观光。

越来越多的乡村十分在意荣誉。不论是从振兴发展角度评选的“示范乡村”,还是从生态旅游角度评选的“最美乡村”,或是从其他角度评选的“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都着实令人羡慕。

我久居外地,回乡不多,但对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还是十分关注的。家乡的巨变,也常让我们这些曾是从乡村“考”出来的人从此有了自豪感和荣耀感,尽管这些变化之中不一定有我们这些常年漂泊在外之人什么功劳或付出。

每每回到老家,总喜欢到附近的山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时常感叹老家变化不小啊。虽没获得过什么全国、全省,甚至全市、全县的最美村、示范村之类叫得响的荣誉,但在我内心深处,我的老家隗店村就是最美的乡村。

老家隗店村有红色之美。隗店村有拥军的传统,曾有不少热血男儿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村子虽不靠近大山,但周边海拔不足200米的庙山、寨山等,也曾经历过好几场战斗的洗礼。据说,当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路过这里时,行军七天七夜,附近村民主动送粮、送物;朱德总司令亲自授予“模范青年团”称号的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团长丁思林,就是从本村丁家岗湾参加革命的红军小少年。村民们至今仍惋惜:丁思林团长若不是过早牺牲在太行山抗日战场,那也至少是少将一枚啊。

老家隗店村有田园之美。隗店村属丘陵地带,颇有乡村气息,就像婴儿浑身散发着奶味一样,这在闹市是感受不到的。远远地眺望,那一座座种满山茶、花果的山丘,呈波状的绿色曲线,连绵起伏,宛如轻快的音符;侧耳细听,那田野丛林的蛙鸣之声、蝉叫之语,此起彼伏,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夜间,萤火飞扬、夜莺鸣唱,彻夜不止,那是乡村里早已听惯的永无休止的絮语,令人陶醉地早早进入梦乡。

   老家隗店村有育人之美。老家的乡亲们向来崇尚知识重视科教。记得村里以前曾有一所小学,我的大哥等几位乡村老教师就曾扎根那里几十年,村里的许多孩子和我一样,都是在大哥那一辈老民办教师的启蒙教育之下才逐渐走出乡村的。多年来,隗店村已向社会各界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此后每年被全国各大高校录取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数不胜数;在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就职的精英白领、专家学者、领导老板等能人干才多得难计其数,真是一块英才辈出的宝地。

老家隗店村有发展之美。近几年来,隗店村委积极唱响“共同缔造和美乡村”,想方设法谋划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吸引种植能人回乡创业,流转承租撂荒地,建成莲子产业基地、果蔬种植基地、山茶花卉基地等,既可兴业富民,还可休闲观光。离县城不过二公里的隗店村,就这样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一阵阵手机、相机的“咔擦”声拍出了游客们满脸的幸福。眼前的美景禁不住令人高声吟唱《谁不说咱家乡好》:“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直唱得人如痴如醉,是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啊!

老家,是我们灵魂的归宿地,即使那里曾经是穷山恶水之地,但我们仍然感恩那些养育我们的流水与土地。这正如一首歌词中赞美的一样:“百灵的歌声萦绕耳旁,天边的彩云带着吉祥。神奇的土地养育我成长,你永远是我心灵的向往……魂牵梦绕只为了你思量,你永远是我心的避风港。”
如今的老家,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正逐渐改变了自身的劣势,在山地间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那满山的果、满地的绿也不断地带给了村民们美好的期待和幸福的向往。


给其他同学吧






本刊主旨:分享红色故事,叙写生活趣事,回味过往旧事。

责任编辑:点点

投稿箱:943879159@qq.com

微信号:D997267


随笔叙过往
主要刊载散文、随笔,侧重回味过往旧事、分享生活趣事、叙写红色故事。 (投稿箱:9438791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