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杏坛采薇选关注,阅读更多内容。
坚持文化自信,复兴传统文化是党中央的战略,也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更是中高考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学习传统文化,本号推出“文化散文”。这类散文以原创为主,适当转载,也接受投稿。写稿要求见《本号公告:文化散文 闪亮登场》(可点击跳转查看)。这类散文,语言轻松活泼,内容生动有趣,围绕中小学生课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类文章,能帮助同学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更有利于学好传统文化知识,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
“打春”应该如何“打”
作者:文 馨 唐嘉跃 来源:《人民日报》2025/1/30
立春,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节气一般始于每年公历的2月3日至5日,今年始于2月3日。 立春的“立”代表开始。“春”的甲骨文描绘草木破土而出,代表生机。立春,预示着万物苏醒、草木萌发。 古代有“花信风”的说法,意即带有开花信息的风候,是一种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历。 迎春花开在立春第一候。迎春花,在我国有上千年的栽培史。迎春常与连翘混淆,一种分辨的方法是:迎春花每朵6个花瓣,连翘每朵4个花瓣。 樱桃花开在立春第二候。樱桃树春初开白花,繁英如雪。 望春花(玉兰)开在立春第三候。玉兰花大味香,被我国一些城市选为市花,白玉兰就是上海的市花。
在很多地方,立春俗称“打春”。用“打”搭配“春”字又当何讲呢,这个春又该怎样打?
翻书寻源,这个“打”字的背后是由来已久的仪式。简言之,“打春”源自打春牛。 传说中,东夷族在首领少暤的带领下迁居黄河下游,从游牧改为耕作,由他的儿子句芒管理此事。句芒烧草灰确认春天来临准备播种时,犁田的老牛却仍在冬眠。有人建议用抽打让老牛起来耕田,但句芒说牛是帮手不能虐待。他让人捏成泥牛,挥鞭抽打,鞭声惊醒了老牛,老牛便跟随人下田干活了。后来,句芒被尊为掌管草木生长督作农耕的神祇,他看灰立春、鞭挞土牛的做法也积淀成人们判断时令及时耕作的习俗。 在周代,立春之日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人们沿袭句芒的办法,制作真牛大小的泥牛,鞭之以督春耕。
在汉代,鞭打春牛迎春已经相当流行。《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立春之日要“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唐宋时期,鞭春牛的仪式在全国上下同时进行,更为盛行。春牛被打碎后,人们争抢落下的土块带回家,或放于田中或置于牲圈,讨个吉利。 清朝时,出现了竹木骨架的纸牛,牛肚里放入五谷或小牛犊。此外,人们还会制作“芒神”牧童,来增加“打春”的欢乐气氛。 立春之日打春牛一脉相承,但制作春牛的时间历朝历代不尽相同。而且春牛在形象与做工上也非常讲究。比如,牛身涂以代表五方之色的五彩;牛高四尺,象征春夏秋冬;牛长八尺,寓意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牛尾一尺二寸,代表十二个月份等等。 立春之日打春牛,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立春民俗活动中,人们又扬起了象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鞭子”。
在春天降临的时刻,“打春”打出的是欢腾与喜悦,吉祥与祝福。扩展阅读:
文化散文:趣话古代护照
文化散文:黄沙道中,一路稻花
语文教学30年,读书思考,勤于笔耕;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教师文学表彰奖一等奖;全国多家学生读写报刊作者,指导学生作文发表获奖数百篇次。本号发布原创文章
内容涉及教育、生活、写作、时评、
摄影、美图、随笔……
每周工作日推送学语文、写作文、精品作文、
语文教学、应考方略等类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交流,约稿,转载。 作者微信号:bljszylw
声明: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管理员删除。
传播信息,请点分享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