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学霸女儿抑郁了… 心理医生:孩子出现这三种变化要警惕!

教育   2024-12-03 09:02   浙江  


“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是抑郁症?”


在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心理科门诊,又一位妈妈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


妈妈张女士(化名)是位全职妈妈,每天除了日常家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负责女儿的学习。虽然付出很多,女儿一贯的乖巧和优秀,却让她一直心怀安慰。


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上了初二以后,整个人都变了,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原本以为只是有点情绪,觉得带孩子看几次心理医生就好了,没想到已经严重到得了抑郁症。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张女士想不通。


“这个阶段出现抑郁障碍的孩子,其实我们临床中经常会碰到。就这个病例而言,也是有迹可循的,只是家人很难在非常早期的时候就察觉到。”浙大儿院心理科副主任高维佳感叹道。



高维佳 副主任医师 博士


专业特长:儿童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的诊治


研究领域: 情感障碍和ADHD相关的认知功能及脑影像学机制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湖滨院区)、周二上午、周三全天(滨江院区)





周围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突然情绪崩溃,甚至自我伤害





张女士的女儿丽丽(化名),今年14岁,就读于某初中实验班。自从她进入校园,就一直是同学和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从小成绩优异,孩子也很独立能干,一家人都对丽丽的未来有很高的期待。


进入初二以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情绪起伏很大。特别是在一些考试后,情绪低落加重,经常动不动哭泣,莫名其妙发脾气,有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去上学,心情特别烦躁的时候甚至会经常采用划伤/咬伤自己手臂的方式发泄情绪。


究竟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还是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


张女士和丈夫试图和女孩开展进一步交流。没想到,女儿内心似乎有很多委屈,边说还边掉眼泪。


原来进入初中实验班后,班里的同学都是各个学校挑选出来的尖子生,丽丽的成绩优势就不明显了,最多只能是中等水平,丽丽几次和父母反馈落差较大,感觉自己很笨,比不上别人。


一开始听女儿倾诉后,张女士只是鼓励和安慰她,同时要她更努力,夫妻俩都认为这只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会好。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丽丽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情况还越来越严重。因为张女士是全职在家带孩子,丈夫开始认为是不是因为妻子没有教育好孩子,导致孩子不努力,成绩一直上不去。夫妻俩因为这事也经常吵架,全家人都处在一种情绪低压中。


虽然内心很不愿意承认,种种迹象却表明,孩子可能真的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不但折磨着孩子,还影响了一家人的生活。最终,想解决问题的张女士,决定带女儿去见心理医生。





在医院确诊了抑郁症

心理医生:想逃避什么,什么就会出现





浙大儿院心理科医生吴聪冲表示,内心想逃避什么,什么似乎就会出现。


在浙大儿院心理科诊间,经评估,女儿丽丽被诊断为青少年抑郁障碍,也就是抑郁症,需要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


在这么权威的医院确诊为抑郁症,张女士和家人知道想再逃避已经是不行了,必须面对,她却还是想要知道个为什么:从小到大都让家里人省心的女儿,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像变了个人?为什么就会得了抑郁症?


“这类事情比较常见。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容易出现情感的波动和变化。在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如作业繁多、课程难度增加、考试压力、同学之间的相互比较等情况会让孩子处于紧张、高压的状态。而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度关注以及对未来过高的期待可能会让孩子更为担心考试失败,产生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此外,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冲突矛盾多,特别是因为孩子自身问题产生的家庭矛盾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可能会促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用、连累了父母等,从而陷入情绪低迷状态。”


“没想到,我们给了孩子这么大的压力,现在说后悔也晚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孩子治疗。”张女士说。




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1%

孩子出现这三种状况要警惕!





高维佳副主任医师表示,青少年抑郁障碍是青春期最为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1%


“抑郁障碍仅仅是一种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我们不能将抑郁障碍视为弱点或污点从而排斥或歧视抑郁障碍患者,它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和综合的过程,需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为抑郁障碍患者创造一个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环境。”高维佳说。


家长平时可以对孩子的情绪、行为和躯体变化进行观察,如果这三方面出现相关变化,要尤其引起警惕


1) 核心症状: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无助或兴趣减退、不愿意上学、社交退缩被动、想要独处的表现,同时部分可表现为烦躁、易激惹和频繁情绪爆发、自伤和自杀意念和行为。


2)心理症候群:出现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问题困难、学习能力和成绩下滑以及觉得自己没有用、感到无望、内疚自责、紧张焦虑、容易胡思乱想等情况。


3)躯体症状群:常见的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以及乏力、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手抖、腹痛等各种躯体不适。


此外,可以通过一些自评问卷,如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简易患者健康问卷(PHQ-9)来初步反映情绪变化。


重点提醒:需谨记自评结果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如有感觉自己可能有抑郁的倾向,应积极寻求支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青少年抑郁障碍科普知识1+1:


一、什么是青少年抑郁障碍?


青少年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心境低落或易激惹、兴趣减退、快感缺失,同时伴随进食、睡眠、躯体不适、注意力下降和记忆下降等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自伤甚至自杀行为,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学业、社交、家庭功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与成年抑郁障碍患者不同,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常常不能主动、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情绪体验,多通过行为和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不愿意上学、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各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此外,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还可以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一点小事容易情绪爆发、频繁与家人或同伴发生冲突以及划手等自伤行为。



二、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和综合的过程,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教育评估与训练及社会技能训练。对于轻度和无并发症的抑郁障碍患者,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教育改善情绪;而对于中度至重度抑郁障碍或支持性治疗无效的患者,往往需采用心理治疗和(或)药物治疗以及社会支持等治疗方式。在治疗期间,治疗方案往往需根据患者症状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坚持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身边有抑郁障碍患者应怎么做?


很多家长对青少年抑郁障碍存在一定的误解,觉得是“孩子叛逆期到了,所以常常和自己对着干”、“孩子就是懒、不想读书、逃避读书”、“被家里人宠坏了,不听话”、“只是这两天不太开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抑郁障碍,了解抑郁障碍是并非简单的“叛逆行为”或“心情不好”,而是一种严重的、可能长期存在的心理疾病,需积极求助于专业医疗机构,早期规范治疗。


与此同时,抑郁障碍仅仅是一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我们不能将抑郁障碍视为弱点或污点从而排斥或歧视抑郁障碍患者,需通过共同努力,为抑郁障碍患者创造一个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环境。


此外,改善家庭环境,改变教养方式对症状的改善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父母/亲人应减少家庭纷争,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采用倾听和理解的方式给予他们情感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关注患者的安全,避免其产生自伤/自杀/冲动行为。


编辑 / 陈西瓜、木玉

排版 / 陈西瓜

审核 / 高维佳副主任医师

供稿 / 心理科吴聪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猜你想看

不是拍电影,是真的!家住临平的13岁男孩蛋蛋告急,莫干山院区上演极限救援


对话省级医院掌门人 | 浙大儿院:引领儿童医疗创新,推进三医协同改革


一旦发生无法治愈 儿童近视,如何选择合适的干预、矫正方法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要有一个吧~

浙大儿院
提供医院最新资讯,发布儿童常见疾病及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