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是儿童重症监护室(ICU)常见的疾病,我接诊过的休克孩子小到几个月的小婴儿,大到十五六岁的青少年都有。其中有治疗顺利很快转回普通病房的,也有个别因病情来势凶猛、进展太快,最终没能挺过来。
儿童休克非常凶险,随时可能致命,对于家长来说,如果能够早一点识别出休克的表现,尽早就医,能明显提高最后的救治成功率。
笔述专家:叶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综合ICU主任、主任医师
叶盛 主任医师
浙大儿院综合ICU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综合ICU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科分会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灾害儿科学组委员、急救学组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急诊/重症学组副组长。
专业方向:儿科全科常见病和危重症循证诊治。
什么是儿童休克
所谓休克就是人体的循环系统崩溃了,养分和氧气不能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人体各处的器官和组织,导致这些器官组织无法正常运行。
休克的常见类型包括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在儿童重症监护室里,最常见的是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还有一些是心源性休克。
我们曾接诊过一个8岁的女孩,因为发热、咳嗽持续一周入院,起初家里人以为是感冒没重视,就在家中自行服药,结果到医院检查后提示大片肺炎,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孩子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伴发脓毒症,一度发生休克,转入ICU后积极抗生素治疗,并配合输注血管活性药和乳酸林格氏液等其他药物,治疗了很久才顺利出院。
还有一位4岁半的孩子,因为发热三天、力气越来越小,被送到医院,当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我们仔细检查后发现她有暴发性心肌炎,是心源性休克。由于疾病发现得比较晚,休克纠正难度很大,幸运的是,在医生的竭力救治下,使用体外膜肺(ECMO)、呼吸机并配合多种抢救药物,帮助孩子挺过了最难的时候,顺利康复。
叶盛主任(右)在病房(资料图)
不同类型的休克
对应不同的抢救方式和原则
儿童的循环系统就像是农田灌溉系统,本来随着灌溉系统的运作,宝贵的灌溉用水就会到达农田。而休克的时候就像灌溉系统运转失灵了,问题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的问题,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抢救方式:
第一种情况是“水渠”破掉,水在中途就漏走了。临床上好比呕吐腹泻的胃肠炎或者有明显丢失血液的外伤(低血容量性休克)。这种情况下,修补好水渠是关键,比如外伤患者的止血。医生会积极补充丢失的液体,通过输血和输注其他针对性的液体来把孩子因为疾病丢失的液体弥补进身体。
第二种情况是灌溉系统的“水泵站”出问题了。比如心肌炎或者心律失常,整个心脏功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心源性休克)。这种类型的患者,医生会利用药物、体外膜肺或起搏器等器械和医疗技术,对心脏进行维护、支持和修理。
第三种情况是“水渠”本身出了问题,比如突然变宽了,可想而知,“水位”也就会急剧下降。以临床案例来说,比如被蜜蜂蜇咬引起的严重过敏(过敏性休克)或者感染性疾病明显加重(脓毒性休克),这些都会使患者的血管病理性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在ICU,医生会使用药物让意外扩张的血管收缩起来,同时配合使用其他药物输液来应对这种类型的休克。
第四种情况是水渠被“山坡滚石”给堵住了,临床上又叫阻塞性休克,比如肿瘤压迫血管,或者肺破掉了导致气体漏入胸腔(气胸),这些气体也会在胸腔压迫血管。这时候最关键的治疗是把这些“山坡滚石”给搬走,医生会使用药物减小肿瘤体积,或者把气胸患者的气体抽走,从而解除心血管的外力压迫,让循环恢复顺畅。
出现这些症状
家长要引起警惕
很多家长会问:休克这么危险,怎么才能及时发现呢?
儿童休克有两方面的临床表现,可以进行早期识别。
一方面是人体应对休克这样的危机而做的自身挣扎,医学上叫作人体的代偿。表现为心跳增快,这是人体主动让灌溉系统的水泵站工作负荷增加来应对休克危机。这时候孩子往往还会出现脸色苍白、皮肤冷、小便明显减少等症状,这是因为人体把不重要的器官比如皮肤和肾脏的血流主动减少,让宝贵的血液流到心脏、脑子和肺这些更重要的生命脏器中。
另一方面的临床表现是“灌溉系统”运作不足导致的后果,表现为精神很差、没有力气。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精神很差、没有力气、心跳很快、脸色苍白、皮肤冷和(或)小便明显减少的时候,请注意,这可能是疾病明显加重的迹象,甚至有可能休克了。这时候需要尽快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科学地识别到底有没有休克。
就医后请听从和配合专业医生的安排,即便发生休克,也可以在医院里特别是重症监护室里得到很好的救治。请记住,儿童休克越早识别越早治疗,救治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作者 / 叶盛主任医师
排版 / 陈西瓜
支持 / 都市快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猜你想看
家长群又活跃了,小朋友又中招了?新一波呼吸道感染,已“发货”?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要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