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银行面临着不少经济上的难题,比如贷款增长变慢、利润变薄,还有借钱成本一直很高。
它们也在改变,开始调整投资方式,更多地买债券而不是放贷。
再看大银行,回顾历史,国有大行曾主要服务于城镇地区和优质客户,农村市场相对空白。然而,随着城镇市场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国有大行开始将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甚至开始涉足以往小银行专注的领域,如增强对普通民众和小企业的服务。
凭借其规模优势、定价竞争力及新技术应用,大银行在这些领域表现日益出色。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正加速拓展至县域和乡村市场,通过村账平台、整村授信、乡村振兴卡和农户版手机银行等策略深化农村服务,拓宽业务范畴。这一动向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还直接威胁到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从数据上看,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市场占比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国有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13.47万亿元,市场占比高达42.04%。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余额虽然仍有8.75万亿元,但占比已下降至27.31%。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强势崛,中小银行则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的困境。
涉农贷款领域同样呈现出国有大行份额增长明显的趋势。截至2023年末,六大行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合计2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增速远高于平均水平。这一增速的背后是国有大行在乡村优先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上的坚定执行,通过优化企业架构、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国有大行在涉农贷款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大银行还可以是主要做贷款,小银行的生意则更难做了,竞争也更激烈了。再加上小银行自己的借钱成本降不下来,利润就变得更少了。小银行开始倾向于投资债券,甚至有些农村的小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大胆投资长期债券。
国有行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加速推进业务下沉过程中,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全面渗透。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资金成本、运营模式、服务能力和口碑等方面,更是直接挑战中小银行的风控能力、抗险能力等核心竞争力。
从市场变局来看,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发力尤为显著。自国家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的投放力度。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国有大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份额,更对中小银行形成了“掐尖效应”和“挤出效应”,导致中小银行在传统优势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渐流失。
面对国有大行的全面下沉,中小银行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有农村商业银行的从业者坦言: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我们面临的价格压力巨大,某些贷款利率甚至难以覆盖我们的运营成本。相比之下,一些大型银行之所以敢于提供更优惠的利率,是因为它们对普惠金融业务并不设定严格的利润考核指标。往往就是几个到十几个基点的差异,就足以让利率敏感的客户流失到大型银行那边去。
以2023年末的部分数据为例,国有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仅为3.59%,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相应利率均值则分别达到4.57%和4.77%...
现在,监管变得更严,处理坏账也更难了,小银行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大银行还在不断挤压小银行的市场,这让小银行必须好好想想未来的路怎么走。
对于小银行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在和大银行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特色。这些都是小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监管政策的引导和市场转型的推动下,众多中小银行纷纷将零售业务转型作为核心战略,致力于城乡市场,特别是‘三农’领域的深耕细作。中小银行要探索回归本源、服务地方经济、扎根基层、贴近市场的独特优势。
就像央行金融科技司司长李伟指出的:中小银行求存办法还要回归到中小银行设立初衷——服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大行下沉带来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份额的争夺,二是价格战的加剧。在贷款投放乏力、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了应对挑战,一些中小银行不得不采取价格战策略,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手续,以吸引客户。然而,这种做法往往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对于部分中小银行而言,关键在于精准锁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需求,以此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这类银行无需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应聚焦于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提升净资产收益率(ROE)。
台州银行与泰隆银行等区域中小金融机构就积极顺应市场趋势,分别推出了“小本贷款”与“小额信用贷款”等创新产品。同时,省级联社亦发挥其指导作用,引领下辖银行推出了“丰收小额贷款卡”与“丰收创业卡”,这些举措均彰显了区域中小银行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针对小微企业“短期、高频、急需”融资特点的精准破解策略,有力捍卫了其在市场中的份额。
那面对各种巨无霸怎么办呢?答:强链接+小快灵!
只要企业拥有「强链接」能力,将其利益相关者融入「价值网」中,就可以产生网络协同效应,实现高效率的价值共创;...一旦消费者新需求出现,同样可以围绕着这一新需求,构建一个新价值网,用新价值协同者提供新价值,这就是构建柔性价值网。——陈春花
第一,链接客户——要有小快灵的战略举措
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其地域性、社区性优势,聚焦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通过深入了解本地客户需求,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懂客户的细枝末节恰恰是中小银行的优势,锁定那些“特殊”客户。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保持高度敏感。通过灵活的定价策略、创新的产品设计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大行的决策流程及影响因素就复杂多了,一个好的idea能不能生根发芽,越贴近一线越了解。
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灵活调整业务策略。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渠道,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二、链接内部——灵活的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是中小银行的内功,是内部关系的综合体现,涵盖组织、流程、信息系统及数据架构。对中小银行而言,灵活的企业架构是快速适应市场、调整策略及响应客户需求的关键。应构建扁平化、敏捷化的组织,通过跨部门协作加速资源调配。同时,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灵活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系统整合,提升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能力。鼓励内部创新,建立创新文化,并强化人才培养和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第三、链接区域GBC——活联动
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发挥贴近市场、了解客户的优势,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社等机构的合作,构建GBC(政府-企业-个人)联动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注重金融科技的应用和联合创新,提升线上金融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信创知识体系架构以及信创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附60页PPT)
Loong的精品课程:
1、【课程】企业级能力应如何系统性打造
2、【课程】To B企业的战略创新与方案产品营销打法
3、【课程】企业的行业分析应如何系统性开展
4、【课程】如何成为一个具备顾问能力的高阶人才
5、【辅导】数字化转型系列辅导
6、【工作坊】业务架构工作坊
鸣谢赞助:22集团 (https://www.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