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这样的坏天气已经不适合露营了。”Mona:“我不选择天气。”牧羊人:“那么你选择道路。”
1982年,这本小书《死之孤独》(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德语版在苏尔坎普(Suhrkamp Verlag)出版。埃利亚斯1897年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布雷斯劳(现属波兰),1915年高中毕业后加入德军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年后因为精神崩溃退伍,进入大学学习哲学与医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转攻社会学,先后师从上世纪初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和卡尔·曼海姆。纳粹上台后,他先是流亡巴黎,后赴英国继续学术研究。1940年,他曾由于德国人身份被关入拘留营八个月时间。战后,他在英国、德国、荷兰等地的院校任教。
他的母亲死于纳粹毒气室,个人经历三十多年流亡生活,学术能力长期不被承认,直到晚年收获迟来的关注。他是反思性历史社会学家的代表,通过自我反思的追问来理解现代性,致力于细致的经验研究和长时段历史研究,代表作有《文明的进程》《宫廷社会》《个体的社会》等。他被誉为“21世纪的社会学家”,本书出版8年后的1990年,他在阿姆斯特丹过世。埃利亚斯完整经历战前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其后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梁文道称他是“现代社会学的同龄人”。
战争艺术家保罗·纳什1918年为一战创作的《梅宁路》
埃利亚斯一生面对过很多死亡,经历文明与反文明力量的搏斗,到自己需要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85岁写了这本讨论衰老和死亡的小书……全书渗透出一位迟暮思想家对死亡之人的深深同理心:“那些衰老的人和临终者同生者群体默默隔绝,同他们依恋之人的关系逐渐冷淡,同曾给予他们意义及安全感的整个人类分离”,他一生的经历并不让人乐观。
证严法师有感于埃利亚斯本书的通透评论到:“看开生死,并非悲观,而是积极乐观……面对生死的自在是修行的功课,没有惊惶与恐怖,除了自己的力量之外,还需周遭亲友的安慰与陪伴,让临终者了无遗憾。”
本书繁体中文版出版后,梁文道在节目《开卷八分钟》连做两期节目推荐,深感衰老与死亡在现代社会成为禁忌,包含着冷漠:“生者从临终者身边抽离,蔓延在彼此之间的那种沉默,一直持续到死亡降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达,“临死的肉体折磨也少了许多;可是临终的孤寂却越发强烈”,死亡被从普通人身边祛除,“文明还没有发展出应对临终的适宜方式”。
《死之孤独》
[德]诺贝特•埃利亚斯 著
索马里 译
32开,160页,精装
上海三联书店
从来没人从那边回来告诉我们,
死究竟是怎么样的体验。
这是至为孤独的旅程。
——梁文道
任何人都要面对生死课题,
难得来人生一趟,
应好好地运用人生,
才是真正契合生命的真义。
——证严法师
哲学大师切身之作,
处处可见渊博的头脑与冷静犀利的目光。
——《明镜》杂志
编辑 🖊 薯饼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书,自有其命运。
它终将被融入无数的书籍之中,
或是湮灭不见,
或是在某处星辰般闪烁。
上海三联书店自媒体矩阵
@上海三联书店
长按关注官方视频号@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24H阅读空间
长按关注官方小红书号@上海三联书店
抖音搜索@上海三联书店
哔哩哔哩搜索@上海三联
天猫/淘宝搜索@上海三联书店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