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与“老三联人”分享不平凡记忆
读书店灯光里的三联往事
今年上海书展首日,上海韬奋纪念馆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三联书店往事”丛书第一辑《书店灯光》在主会场第二活动室举办分享会,与广大读者共读三联书店往事,缅怀书店创办人之一韬奋先生逝世80周年。
▲ 黄韬、张霞、吴慧
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副馆长张霞、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担任此次活动的对谈嘉宾,上海三联书店编辑中心副主任《书店灯光》责编吴慧主持了这次首发分享。
黄韬首先为到场读者介绍三联书店的历史,张霞则谈及上海韬奋纪念馆编辑这套“三联书店往事”的初衷:纪念馆的成立和恢复曾得到“老三联人”的有力支持,如生活书店会议记录等珍贵档案,是由“老三联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妥善保存,后交韬奋纪念馆收藏,而《联谊通讯》的编写则是这批书店前辈在1980年代编三店店史的副产物,是他们在史料留存工作中孜孜贡献的写照,基于感动,基于责任,韬奋纪念馆近年来致力于馆藏史料整理出版,“三联书店往事”即为成果之一。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此书,既是作为三联书店承继者之一的理所当然和义不容辞,也有对三联精神的发自内心的认同。黄韬说到,三联书店内部人员之间的情感、对社牌的认同感是非常强烈的,很少有出版社可以这样一代代传递认同感。生活书店80周年时,香港三联书店的蓝真先生曾讲“一入三联门,一生三联人”,三联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它还有神奇的纽带把在这里工作的人连结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出版就是共同理想的一个投射。书店前辈们在《联谊通讯》记录下三家书店在出版史上的贡献,也是对一段文化史、政治史的记录。
《书店灯光》
韬奋纪念馆 编
上海三联书店
ISBN: 978-7-5426-8263-5
32开/532页/精装
9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曾有《店务通讯》《社务通讯》互通业务消息,三联书店北京老同志联谊会效仿,创办过内部通讯《联谊通讯》。本书从这份内刊里摘选出生活、读新、新知三家书店及合并后的三联书店在全国开办书店、开设分支店过程中的往事叙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背景下,以人物的记述,还原历史场景。生活书店最繁盛时期在全国有56家分支书店及若干副牌书店,新知和读书两家出版社也各有副牌书店,这些店的开办,与中国革命的进程密切相关;同时,它们仿佛散落在中国革命地图上的星星之火,以书店的光亮,为中国革命,为中国人民的心灵增添力量。
提起三联书店的精神,黄韬认为90年的三联书店虽是一个很老的品牌,却拥有年轻的内核,如《书店灯光》中就有15、16、17岁三个小孩开一家书店的故事,而韬奋先生也在49岁的一生中,留下800万字,做出伟大的事业。《书店灯光》装帧选用绿色,也可看作一种年轻的象征。回忆与“老三联人”的交往.
张霞讲到王仿子老先生,与那一代很多“老三联人”相似,他有格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凡书稿改订都是仔仔细细清清楚楚。韬奋纪念馆曾去王仿子家中征集藏品,他亲自上阵打包,八十多岁高龄,手上功夫不减,包得利索齐整,这源于他十几岁进店的“童子功”,也源于对事业的热爱。而三联精神、韬奋精神最核心的是服务精神,从《生活》周刊读者服务部到延续至今的“竭诚为读者服务”店训,正是始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让书店获得了常青的读者缘。这本书对三联书店过去的做法的回顾,或对当代图书业能有借鉴的意义。
▲ 孙戈发言
活动最后,三联后人代表、戈宝权外甥孙戈代读“老三联人”吉少甫之女吉晓蓉的一段话:“编辑出版本书对于三联店史的研究和传承三联优秀传统都非常必要。它是对三联前辈零星记忆抢救的一次梳理,更是对老三联这个在战爭中磨砺出来的出版集体精神的多面展现。书中文章选自的《联谊通讯》和《联谊简讯》是我们父辈自创自编的内刊,它不仅仅是父辈们晚年精神生活的家园,也是老一辈深厚友谊沟通的桥梁。我们常常见到父母捧读它的专注和欣慰,有些文章我们也拜读过,被感染过,甚至产生过参与进去的冲动。这也成了我们老三联后人编辑《爱书的前辈们》和《书韵流长》两部回忆录的一种推动力。感谢韬奋纪念馆和上海三联书店、北京三联书店为不忘历史所做的一切,正因为你们提供了舞台和机会,三联店史才补进了一些没被淹没的细节和光点。你们功不可没!再次致谢。”
▲ 主办方向“老三联”后人代表孙戈和民进闵行区委代表赠书
本书可扫码在视频号小店购买
也可在上海三联书店天猫店购买
淘宝或天猫搜索“上海三联书店旗舰店”
或保存下图到相册,打开APP扫码可见
上海三联书店自媒体矩阵
@上海三联书店
长按关注官方视频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24H阅读空间
长按关注官方小红书号@上海三联书店
抖音搜索@上海三联书店
哔哩哔哩搜索@上海三联
天猫/淘宝搜索@上海三联书店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