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4年9月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由国内各出版单位联合发布,推荐每月最值得关注的哲学思想类新书,本期是第33期。
自然与律法——迈蒙尼德《迷途指津》解读
张缨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4年7月
本书将迈蒙尼德的《迷途指津》置于“自然”与“律法”的张力中加以考察。作者致力在迈蒙尼德高度微妙又晦涩的笔法中,从上帝的属性、开端论、神车论、预言和神意等不同主题出发,辨析他游走于哲学与律法间的真正立场。
作者主张,“自然”概念是理解《迷途指津》的一把钥匙,“自然”是哲学的替代概念,是迈蒙尼德用于解释世界的运作并暗中拒斥“神意”及“神迹”的基石。在解经与哲思的交织中,《迷途指津》的任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迈蒙尼德要澄清并捍卫哲学,另一方面,他也要维护犹太律法,不过,这绝并不意味着他在调和哲学与律法。
拉康论爱
Lacan on Love:
An Exploration of Lacan's Seminar VIII, Transference
[美]布鲁斯·芬克 著
张慧强 王莉 吴佳 译
东方出版中心·象形文字
2024年9月
爱,究竟是什么?是激情,还是自恋?是幸福的源泉,还是痛苦的根源?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是给予,还是索取?是对内心渴望一蹴而就的满足,还是不可避免陷入一场无尽的追逐?
《拉康论爱》借由对拉康研讨班八的深入讨论,为这些疑问提供了全新的解读。从柏拉图的《会饮篇》、经典文学中的爱情故事,到心理咨询中的真实案例,作者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被内心的缺失缠绕,爱不仅是表达欲望的方式,更是我们力图通过他人来填补缺失的尝试,爱之所以如此令人着迷,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任何对拉康思想以及爱情本质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应错过这部回应日常困惑的思辨之作。
微服出行:
约瑟夫二世的欧洲启蒙运动之旅
Der Kaiser reist inkognito:
Joseph II. und das Europa der Aufklärung
[奥地利] 莫妮卡·切尔宁 著
荣玉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4年9月
18世纪中后期,欧洲君主制危机四伏。年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君主约瑟夫二世意识到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他急切地吸收启蒙思想,微服出行就是他实施开明统治的重要手段。基于无数的档案资料,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奥利地历史畅销作家莫妮卡·切尔宁讲述了一位身处巨变时代的超凡人物的统治与旅行故事。他隐姓埋名,不讲排场,走遍了广袤的帝国和辽阔的欧陆。从法兰克福到加利西亚,从法国到俄国,他亲眼看到了受苦挨饿的民众,会见了城市资产阶级,参观了医院和工场;他远远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试图寻求全新的理念,建立一个现代国家。虽然约瑟夫二世掀起的改革浪潮最终遭遇挫折,但对于当今充满挑战的世界而言,这段前所未有的历史依然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政治启示。
情识:意识的发明
Sentience:
The Invention of Consciousness
[英] 尼古拉斯·汉弗莱 著
李桓威 徐怡 张静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4年8月
我们通常认为,有意识的感觉对我们理解自我意识至关重要,但只有人类有这种感觉吗?动物可能有类似的感觉吗?机器也有类似的感觉吗?尼古拉斯·汉弗莱在《情识:意识的发明》一书中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发表了许多与主流科学观点背道而驰的看法,并首次对困扰科学家许久的“现象意识”提供了完整的介绍;进一步地,汉弗莱提出了一个相对激进的结论:情识的演化是为了顺应动物理解心智的需求,也就是说,作为对有意识的感觉的说明,现象意识只存在于恒温动物的脑中,从而成为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专享特权”。
福柯的主体问题考古学
汤明洁 著
商务印书馆
2024年8月
本书研究福柯早中晚期在《疯狂史》《词与物》《性史》等相关考察中对我思、主体和主体性的考古学探索,呈现历史与社会、语言与话语、伦理与政治等不同领域中诸多主体模式的构造过程,揭示历史性先天与当下存在论所具有的深厚结构,从而提供人在拓扑空间上作为主体可能拥有的多样选择。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
[英] 安德鲁·塞思 著
邢长江 译
商务印书馆
2024年8月
本书是英国观念论代表作家安德鲁·塞斯撰写的一部系统的德国观念论史作品。在第一部分,作者详细诠释了他眼中德国观念论的发展历程,重估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批判继承康德哲学传统时所展现出的思想价值。塞斯着重强调费希特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梳理了当时英国学界在引介德国古典哲学时所形成的成果。第二部分则评论了从康德到黑格尔在宗教哲学方面的问题意识转换。本书体现了英国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成熟把握,体现了当时英国学界对欧陆哲学传统的独特视角,也为整个英国观念论运动提供了一个足以关联前史的思想坐标。
衣画云霞:
道教服饰与符号
周睿 著
商务印书馆
2024年7月
道教服饰制度,肇始于南朝刘宋,源出世俗礼制,结合宗教需要,定立服制仪轨。于外,旨在分别箓位高低、修行次第、宗法门派、信仰归属;于内,象征道化万物的宗教理想、与道合真的信仰追求、抱元守一的形神混融、归根复命的修炼法门。
本书在研究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宗教学、历史学、服装学以及美术学、图像学、符号学等研究方法,从服饰分类入手,考察道教首服、身衣、足衣的多样形态。作者对道教服饰各个历史阶段的形制演变进行源流和文化特征的考证,借此明了蕴含其中的世俗因素和宗教思想;将服饰中的形制、纹样、服色等要素看作“符号”系统,对其所表达的象征思想进行研究,以此探索道教外在形象与其信仰传承和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自由意志、能动性与生命的意义
Free Will, Agency, and
Meaning in Life
[美] 德克•佩里布姆 著
张可 译
译林出版社
2024年9月
本书探讨了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人的自由意志及其相应的道德责任:如果行为由不受我们控制的因素所决定,我们是否还具有通常关于自由意志的讨论所说的那种道德责任?作者基于对因果性与自由意志关系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自由意志在道德哲学上的重要性,并从新的角度探讨了道德和生命的意义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处理人际关系提出了创造性的建议。
语境中的设计人类学:
设计的物质性和协作性思维导论
Design Anthropology in Context: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Materiality and Collaborative Thinking
[英]亚当·德拉津 著
李砚祖 张黎 主编
时典 郭建永 译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4年9月
本书广泛探讨设计人类学的领域,涵盖了其关键方法、工作方式以及存在的争论和矛盾观点。书中将设计理解为从根本上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并主张设计人类学主要建立在协作和交流的基础之上。亚当·德拉津(Adam Drazin)认为,设计人类学发展中最重要的协作知识是启发式的,这种知识源于田野工作现场与设计工作室之间的互动。本书各章节借鉴了物质文化方面的文献,并列举了大量不同项目和成果的实例。此外,本书还强调了设计作为当代文化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对于人类学和设计学的学生、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读物。
回到马克思(第二卷):
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批判
张一兵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4年6月
本书为《回到马克思》的第二卷。作者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现象学对一般物相化和经济物相化迷雾的双重透视,突显了生产活动塑形-构序和社会关系赋型的社会历史负熵特质,揭示了社会生活和意识活动当下建构与消隐的突现场境本质,由此聚焦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话语与资本主义批判构式的复杂历史关系。本书在MEGA2的最新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史考古学的视角重新反思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背后的四种不同话语格式塔的复调构境,也重构了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进程中逐步从资产阶级社会批判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重要理论转换,最终精准确定科学社会主义否定性目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认识的“第三个伟大发现”的艰辛历程。书中另一个重要的学术发现,是马克思基于劳动辩证法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和批判认识论显隐逻辑,特别是马克思在中晚期经济学研究中,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事物化颠倒后所产生的隐性奴役现象和经济物相化伪境,摈弃了人本主义价值悬设,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认识论的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以及作为其表现话语的经济拜物教批判理论。
本书原始文献资料翔实,方法革新,原创观点迭现,是代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前沿里中国声音的重要学术论著。本书是手中已有一本《回到马克思》第一卷的读者必得的学术进阶文本。
柏拉图的本原学说:
基于未成文学说和对话录的研究
先刚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年9月
在汉语学界林林总总的柏拉图研究中,本书视角堪称一种别致的诠释,是先刚教授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 Schule)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和基本精神(强调柏拉图的成文著作亦即对话录和他的未成文学说的结合)出发,在兼顾柏拉图哲学的表达形式和实质内容的情况下,以柏拉图的“本原学说”(Prinzipienlehre)为线索,勾勒出柏拉图哲学的一幅相对完整的肖像。对于专业的古希腊哲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柏拉图哲学导论。
英伦牧歌
English Pastoral
[英] 詹姆斯·雷班克斯 著
仲泽 译
东方出版社
2024年8月
本书基于农耕实践,直面当今农业的严峻问题,以食品安全、环保窘境和农民遭际为思考焦点。全书既是祖孙三代耕田谋生的生动呈现,又是农业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忠实记录。作品略显感伤却笔致温润,身为农民,作者以诗意文字谈及现状,回顾往事,又展望未来,饱含深情而无矫饰姿态,说理透辟却无学究故习。一如其他名作,它意旨显豁却话题开放,对于人该如何诗意地生活,孩童又该如何健康地成长,作者也有富于教益的思考和探索。
感觉的共同体
李达三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年6月
本书系统地考察了法国当代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四个重量级学者:阿兰·巴迪欧、雅克·朗西埃、保罗·维利里奥和让-吕克·南希,并基于四人相互交叉的人生轨迹,指出他们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一个德勒兹意义上的思想“平面”,或者说构成了一个理论的“星丛”,其主要关涉的领域为审美政治理论。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在感觉的独异性与共同体之间形成的张力结构。本书以此为基本切入点,重新诠释了四位思想家的代表性理论,并且将之描述为法国理论之后法国当代美学形成的一个潜藏的理论架构,也细致勾勒出他们各自的倾向性和理论体系间的差异性。
意大利文艺复兴:
文化与社会(第3版)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Culture and Society in Italy(3Rd)
[英]彼得·伯克 著
刘君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思想剧场
2024年9月
在这部广受赞誉的杰出著作中,彼得•伯克介绍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历史。他讨论了 15 世纪和 16 世纪意大利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分析了这一时期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所特有的思维和观察方式。伯克采取了独特的社会学方法,研究文学、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创新如何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相关联。在评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的文化生产力时,伯克将重点放在了“文化精英”群体上。这个群体包括 600 名1420年至1540年活跃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作家、人文学者和建筑师、作家、人文学者、科学家和音乐家等,通过描绘这些人,伯克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的社会面貌。
第3版新增了经过全面修订的导言,重点关注伯克所说的文艺复兴研究中的“女性转向”“家庭转向”,并讨论了文艺复兴与全球趋势的关系。他为我们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理解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汤一介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纵观中国历史,道家对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卫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新思潮,基本上都有反宗教的倾向,因此,学界对中国传统宗教的研究,长期呈现严重忽视的倾向,尤其是对道教,更普遍地视之为迷信。本书纠正了时代的无知,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为重建道教的思想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主要对道教的创立与早期发展、基本的教义、主要的经典与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提示出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征。这对于我们理解自身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大有裨益。
本期书单,由以下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商务印书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书店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联合推广媒体: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文汇讲堂工作室、搜狐文化、中文學術聯合書單
欢迎其他出版机构加入,书讯请发送邮箱:philosophical_booklist@protonmail.com
上海三联书店自媒体矩阵
@上海三联书店
长按关注官方视频号@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24H阅读空间
长按关注官方小红书号@上海三联书店
抖音搜索@上海三联书店
哔哩哔哩搜索@上海三联
天猫/淘宝搜索@上海三联书店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