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预测了中国楼市走势,可能又是对的,3类人要注意了
2018年,吴晓灵站在中国金融政策的制高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在泡沫中狂欢的日子不多了,要做好潮水退却的准备。”七年过去了,她的这个预测正在变成现实。
真实数据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正面临重大转折。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飙升到20-25倍,一线城市更是突破40倍大关。按这个比例算,普通打工人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凑够一套房钱,这样的房价泡沫显然撑不了太久。
市场供需关系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新增购房需求在不断减少。房地产市场从2016年开始就在不断加码调控,到2021年更是达到了650次的惊人调控频次。这么密集的调控力度,背后传递出的信号再明显不过:楼市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眼下,有三类购房者要格外当心:
第一类是在楼市巅峰期入场的人。这波人不光买在了最高点,还背着最重的房贷。每个月光是还贷就要掏空半个钱包。要是房价真掉下来,资产缩水是板上钉钉的事。对这些人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钱包实在撑不住的,建议考虑换套首付和月供都低一点的房子,或者跟银行商量延长还款年限。
第二类是买在偏远地区的人。城市化脚步放缓后,很多郊区和人口流失的小城市房子正在贬值。这些地方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短缺、就业机会稀少的问题,人口持续往外流失。房子可能会陷入“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买这类房子前,一定要好好琢磨:当地还有发展潜力吗?公共服务会不会改善?人口还会不会回流?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乐观答案,再便宜的房子也要慎重考虑。
第三类是投资炒房的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想靠炒房快速致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有几个明显特征:交易周期变长,流动性下降,价格预期趋于理性。国家已经把“房住不炒”定为长期战略,这不是一时的政策,而是未来的大方向。
对想买房的人,建议这样做:
回归居住需求的本质,仔细考察区位、配套、交通等基本面。算好经济账,房贷月供之外还要留够生活费。买房最重要的是安居,有了安稳的居所才能安心打拼事业。
房价稳定对国家、对经济、对每个人都更有利。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一定会更加理性、更加健康。
买房这事,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
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以上内容资料、相关数据等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