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厂猎头爆料:好不容易公司相中了一个候选人,准备发offer,背调发现他离职有赔偿纠纷,最后offer没了!!

文摘   2025-02-06 17:18   北京  


职场背调这个话题总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背调确实能帮助企业筛选人才、降低用工风险;当它演变成审查求职者“犯错史”的工具时,就难免让人觉得荒谬了。


有个网友分享说,他原本已经通过了某大厂的全部面试环节,HR也口头承诺要发offer。结果在最后背调环节翻车了 - 因为他之前和前东家有过离职赔偿纠纷。就这样,一纸offer就这么飞了。


作为一个在职场混迹15年的老油条,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案例。背调这件事在职场上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它不再是单纯核实信息的工具,而是变成了给求职者贴标签的利器。


现在的背调简直成了公司的尚方宝剑,只要发现候选人“有过节”,立马就能把人pass掉。什么叫“有过节”?工作经历有空档期、离职原因不够体面、跟前东家有过纠纷...统统都可能成为背调不过关的理由。


说实话,这种做法挺让人无语的。你说背调查前东家对这个人的评价,好歹还说得过去。可现在呢?连人家是不是打过工资官司都要查,这不是纯纯的“阶级歧视”吗?


我知道有些HR或者猎头可能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吗?谁不想找个省心的员工?”但问题是, 你怎么定义“省心”?难道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就是“不省心”的刺头?


想想也是醉了。一个人跟前东家有过赔偿纠纷,既可能是他蛮不讲理,也可能是公司违法违规。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人pass掉,这不是在变相鼓励员工“被欺负了也要忍着”吗?


更可笑的是,很多公司背调的重点根本不是能力,而是“听话”程度。只要发现你曾经跟公司对抗过,那就是“麻烦精”,管你能力再强也不要。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想招一群“温顺的绵羊”。


职场江湖上有句名言:“宁可录用一个能力一般但听话的人,也不要一个能力强但可能惹事的人。”这话听着刺耳,但确实道出了很多公司的心声。


这种氛围下,人才市场就变成了一个怪圈:公司嫌弃“有过节”的人不够听话,求职者为了找工作不得不隐瞒经历。


结果呢? 有理想、有原则的人反而成了“问题员工”,而那些善于钻营、见风使舵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在我看来,这种畸形的背调文化本质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焦虑。 与其把功夫花在挖掘求职者的“黑历史”上,不如想想怎么建立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


说句心里话,那些特别在意背调的公司,往往自己也有不少问题。他们害怕招到“刺头”,本质上是因为心虚 - 怕员工太懂法、太会维权。


我个人的建议是,与其在背调上耗费太多精力,不如把心思放在提升管理水平上。 真正优秀的企业从来不怕员工维权,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按规矩办事的。


说这些不是要全盘否定背调的必要性。核实候选人的基本信息、了解其过往表现,这都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背调异化成“筛选奴才”的工具,那就真的本末倒置了。


归根结底,职场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交易场。你付出劳动,我支付报酬,大家各取所需。把这层关系搞得太复杂,反而容易南辕北辙。


作为打工人,我们确实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至少要记住:被背调pass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是躲过了一个坑。一个连基本劳动权益都不能容忍的公司,又能给员工多少发展空间呢?


祝好!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