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互联网大厂里,最可怕的不是加班,而是那个永远比你卷的人。
过去我在 BAT 工作那会儿,总觉得996是一种制度性的压迫。直到后来我发现,真正让人崩溃的,往往是来自同事的“内卷式”PUA。
那天刷到一个网友的帖子,内容让我感同身受:
“以前我们组里都是朝九晚八,氛围还挺和谐的。直到去年来了个P6'卷王',整个团队的节奏都变了。
这人每天干到晚上10点,特别能向上汇报工作,没过多久领导就成天夸他有'狼性'。
现在全组都被迫晚上9点多才敢走,搞得跟'被迫996'似的。”
说实话,最近这几年,职场上的“内卷式PUA”已经从个例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记得离开大厂之前,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卷王”。
每天早上8点就出现在工位上,晚上10点还在发工作群消息。
最气人的是,他还总爱在组里的周会上说“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更快一点”。
讲真,那会儿我真想把键盘砸他脸上。
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职场生态的扭曲。
你看,在大厂里,“卷王”的出现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公司总是倾向于奖励那些“自愿加班”的人,美其名曰“狼性文化”。可谁又问过,这种所谓的狼性文化,到底提升的是效率,还是内耗?
更讽刺的是,这些“卷王”往往还特别会包装自己。周报写得漂亮,会议发言积极,时不时还要在领导面前秀一把“我为工作有多拼”。
说白了,现在的职场里,真正的能力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会演、会说、会包装,才是年终评级时的制胜法宝。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在互联网行业尤为普遍。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里充斥着太多的“35岁危机论”,大家都怕自己掉队,于是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内卷。
我还记得有个同事跟我说过一句话:“在大厂,你不用跑得多快,只要跑得比别人快就行了。”这话听着像是调侃,但细想之下还真是这么回事。
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开始比谁跑得更快的时候,这场竞争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今天你多干两个小时,明天别人就要干四个小时。到996都算是福报了。
在我看来,这种“内卷式PUA”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剥夺了你的下班时间,而是它扭曲了整个团队的价值观。
原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结果现在变成了为了工作而活着。原本应该用结果说话,结果现在变成了比谁加班时间更长。这不是进步,这是倒退。
工作组里的气氛一旦被带歪,想扭转就难了。就像那个网友说的,现在他们组里的人都不敢准点下班,生怕被贴上“不够拼”的标签。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把工作比作一场马拉松,那这些“卷王”就像是半路杀出来的“百米冲刺选手”。他们不管什么节奏和策略,就是一个劲地往前冲。可问题是,马拉松不是这么跑的啊。
不过说实话,面对这种情况,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毕竟在现在这个环境下,你既不能指望公司会主动制止这种行为,也不能指望“卷王”们会突然醒悟。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资源越来越集中、机会越来越少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职场求生。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让我重返职场,面对这样的“卷王”,我可能还是会选择离开。因为比起那些所谓的“狼性文化”,我更希望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保持长期竞争力的环境。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