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员工爆料:阿里来的同事秀“内卷”,每周都发自己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的朋友圈,发朋友圈都拍大家包括自己空荡荡的工位,被秀麻了!

文摘   2025-01-27 12:08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当互联网大厂纷纷喊出“反内卷”口号的时候,一群从阿里来的同事却在腾讯掀起了新一轮的“卷风暴”。这让我不禁感慨,那些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职场文化,真的是想改就能改的吗?


前几天在朋友圈刷到一位腾讯员工的吐槽。


说是有几个从阿里跳槽过来的同事,每周都要在朋友圈发自己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的“战绩”,还要配上空荡荡办公区的照片,暗戳戳地显摆自己多能卷。


这位腾讯老员工表示已经被“秀麻”了。


这事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大厂的那些年。说实话,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当一个人长期浸润在某种环境中,那种深入骨髓的工作习惯和价值观念,往往会伴随着他去到下一个东家。


在阿里的职场文化里,加班确实像是一种“勋章” 。


发朋友圈晒工位、晒时间,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荣誉感”的表达方式。


这种“荣誉感”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认同 - 仿佛工作时间越长,就越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但问题在于,当这群人带着这种文化基因来到腾讯这样的新环境,就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文化碰撞”。 腾讯的工作氛围相对温和,大家更注重工作效率而非时长 。


突然冒出几个“卷王”,难免会让原有的团队感到不适。



讲真,我能理解这些前阿里人的心态。新环境、新团队,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问题是, 他们可能把“证明价值”和“加班时长”画上了等号 。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就很难轻易改变。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恰恰发生在各大厂都在倡导“合理工作”的节点上。 当公司在制度层面试图刹住“加班风”时,真正的挑战其实来自员工们根深蒂固的职场认知 。


说到底,这事儿折射出的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职场文化的改变,远比改变一纸制度要困难得多 。就像你给一个习惯了狂奔的人说“慢点走”,他可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文化冲突”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不同大厂之间的文化差异,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表面上看都是互联网大厂,但内部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却可能南辕北辙。


回到这个“秀加班”的事件本身。


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个人行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烙印的自然流露。 当一个人习惯了用加班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突然换了一个不那么看重加班的环境,那种不适感和焦虑感,自然会寻找各种方式释放 。


不过话说回来,真正高效的工作状态,从来都不是靠时间堆砌出来的。 在新的环境里,与其把精力花在“展示”自己多么努力上,不如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才能真正提升工作效率和价值 。



不知道这些习惯了“秀加班”的同学,需要多久才能适应新东家的节奏。或者说,他们真的能适应吗?


这事让我想起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很容易,但要改变一个人的认知,那可真是个漫长的过程。


祝好!



喜欢本文就点赞分享一下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