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每个人都期待拿到一份稳定的薪资。可薪资福利是否稳定,往往和公司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大厂里那些变动调整的新故事,折射出职场人最真实的焦虑。
不少网友反馈,听说华为车BU要整体划转到引望智能。虽然承诺薪资福利不降,但担心绩效工资的发放方式会改变,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年终奖。这让我想起互联网大厂里那些因为业务调整而被迫做选择的职场人。
在大厂工作,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变动。有的是主动求变,有的是被动接受。 不管是否情愿,业务调整都意味着要重新适应和选择 。
回看华为车BU这波操作,其实挺考验员工心理承受能力的。虽说薪酬待遇原则上不变,但谁能保证新公司的发展节奏和盈利能力呢?更别提绩效工资这种跟业绩挂钩的部分了。
在职场里混过这些年,我看到太多因为业务调整而焦虑的职场人。 薪资待遇问题就像一个风向标,折射出每个人对职业发展的担忧 。
一边是公司承诺不降薪,一边是员工担心实际到手的钱会变少。
这种纠结的心理,估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说实话,引望智能这家新公司确实有点意思。华为控股80%,市场估值已经到了1150亿,还有长安、赛力斯这些车企入股。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实打实的收入问题。
我特别理解那些担心绩效工资会被调整的员工 。在华为的薪酬体系里,绩效工资是年终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新公司把这部分放到年终奖里,还跟公司盈利挂钩,那收入肯定会有变数。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有趣的是,华为这次还给出了补偿方案。
N+1补偿、保留华为内部股票和分红权,还有4个月的签字费。
听起来是不错的条件,但职场经验告诉我, 关键不在于转岗时的一次性补偿,而在于长期的发展空间和收益预期 。
印象深刻的是,有网友说现在只能单向流动,可进不可出。这种单向选择确实会给人一种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但换个角度想,任何决策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选择, 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
说到底,大厂的业务调整很正常。华为想把车BU独立成一个类似博世的智能车零部件平台,这是战略层面的考量。但对员工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变动中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的位置和选择。
坦白说,我见过太多因为公司战略调整而惴惴不安的人。但也见过在变动中找到新机会的例子。 关键不在于公司给出什么承诺,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和把握这些变化 。
职场就是这样,永远充满不确定性。与其纠结于一时的薪资变动,不如想想怎么在新的平台上提升自己的价值。最重要的竞争力,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薪资数字。
祝好!
点它,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