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互联网大厂的员工,月薪动辄五六万,年薪百万似乎很正常。但500强公司也好,独角兽公司也罢,说到底都是普通人在为生计奔波。
北漂十二年,从小米到快手再到字节,300万存款看似不少,但在一线城市,买不了房、买不了车,连个女朋友都找不到,这是多少35岁互联网人的真实写照。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他在北京奋斗了12年,先后入职小米、快手、字节等知名企业。
今年8月被裁后,他提取了60多万的公积金,加上之前的积蓄,一共有300多万存款。
但在北京,这笔钱既买不起房也买不起车。
思来想去,他决定离开北京,回老家重新开始。
大厂月薪三四万很普遍,但攒钱真的很难
300万存款听起来不少,但对在北京奋斗了12年的大厂员工来说,这个数字其实不算高。拿我认识的一些大厂朋友来说,月薪三四万在这些公司很普遍,但真正能存下钱的人并不多。
房租就要七八千,再加上日常开销,每个月能存一万就不错了。更别提还要应付各种社交场合、培训进修,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往外走。
在大厂工作压力大,下班后大家都想找点乐子放松一下。吃个火锅、唱个歌,一顿饭就上千,一个月下来娱乐开销就要好几千。想省钱吧,又显得自己不合群,长期下来很容易被边缘化。
“钱多事少离家近”根本不存在
不少人以为在大厂工作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这完全是外行看热闹。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都是保守估计,经常加班到凌晨。项目排期紧张的时候,连续一两个月都要996。
大厂的KPI考核非常严格,每个季度都要写述职报告,绩效不达标就意味着没有晋升机会,奖金也会大打折扣。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大家不得不拼命干活。
钱虽然确实比普通公司多一些,但工作强度和压力也是成正比的。很多人身体都出现了问题,失眠、颈椎病、胃病已经成了职业病。
35岁以后,焦虑感与日俱增
在大厂工作到35岁左右,基本就到了职业生涯的分水岭。这个年龄段的人工作经验丰富,但人力成本也比较高。一旦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员,35岁以上的员工往往首当其冲。
即便没有被裁员的风险,35岁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管理岗位就那么几个,竞争异常激烈。纯技术岗位又很难跟年轻人竞争,毕竟人家学习能力强、加班能力强、工资要求还不高。
这种焦虑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很多人白天忙着工作,晚上还要学习新技术、考各种证书,生怕自己被淘汰。但无论怎么努力,35岁这道坎始终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
买不起房就意味着找不到对象
在一线城市,买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特别是对适龄男青年来说,没有房子基本就告别婚恋市场了。
就拿北京来说,二环内的房子动辄上千万,三环也得五六百万。就算是通州、昌平这些远一点的区域,小户型也要三四百万。首付都要一百多万,一般人根本拿不出来。
租房又何尝不是一种煎熬。三四千的房子基本都是群租,环境差不说,连个像样的会客空间都没有。想租个好一点的单间,七八千起步,一年下来十万就没了。
回老家,是很多人的最后选择
其实回老家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最优解,但却往往是最后的选择。在大城市待久了,很多人早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氛围,回到老家反而会不适应。
但面对高房价、高物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35岁这道职场上的坎,很多人不得不重新规划人生。300万在北京可能连个首付都付不起,但在二三线城市却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人生不只是职场和房子,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亲情、婚恋,这些才是让生活有意义的事情。
祝好!
喜欢本文就点赞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