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互联网大厂OD从来就不缺高学历人才,但总有那么几个人的履历能让你惊掉下巴。互联网大厂历来都是高学历人才集中营,清北复交的比比皆是,但当高端人才扎堆OD岗时,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有网友爆料:“我司OD来了个新人,直接把我惊呆了 - 省状元、清华本科、卡内基梅隆深造,还拿过好几个国际大奖。这履历,放在任何大厂都能秒进核心岗,结果居然来做外包,这操作我实在看不懂...”
看到这条爆料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职场生态,其实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高端人才扎堆OD,这事说新不新说老不老。只不过过去都是普通211、985的应届生或者社招,现在连“天花板”级别的人才都开始做外包了。
回想十几年前,OD还真是“外包”的代名词,技术含量不高,门槛也不高。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量核心业务都交给OD做,连算法岗、架构师这种高精尖岗位都有OD在做。 OD不再是“外包”,而是变成了公司用工的常态。
以前总觉得高学历人才去做OD是屈才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说明了就业市场的变化。 在BAT等大厂收缩编制的大背景下,OD成了很多人的无奈之选。
职场就是这么现实,你的学历再高,资历再好,如果赶上经济下行,照样得接受“降维”。更何况现在OD和正编的待遇差距也在缩小,有些OD的package甚至比正编还高。
说白了,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完全变了样。十年前谁能想到,连清华+卡梅这种履历都只能找OD?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 学历不再是护身符,能力也不再是通行证,市场才是最大的决定因素。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对OD还停留在“外包=廉价劳动力”的刻板印象里。
但实际上,现在的OD已经完全不是过去那种“外包”了,而是公司用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编和OD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核心业务都是OD在做。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宁愿选择大厂OD,也不去小公司做正编。这种选择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大厂光环的追捧,以及对职业发展的思考。 在很多人眼里,大厂OD的含金量,远高于小公司正编。
从另一个角度看,高端人才扎堆OD,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人才市场的变化。过去是公司挑人,现在是人挑工作。很多人宁可委屈自己做OD,也要留在大厂,无非是看中了大厂的平台和机会。
不得不说,现在的职场生态确实让人唏嘘。学历不再是敲门砖,履历不再是敲门砖,就连能力也不再是敲门砖。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所有人都在被迫接受新的职场规则。
说到底,工作形式真的重要吗?正编也好,OD也罢,都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 重要的不是你以什么身份工作,而是你能在工作中获得什么。
职场从来就不是选秀比赛,有多少光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交付多少价值。那些在OD岗位上依然发光发热的人,才是真正的职场高手。
祝好!
喜欢本文就点赞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