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是众所周知的痛风防治一线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秋水仙碱能抑制NLRP3炎性小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组装和激活,从而导致炎性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产生减少,C反应蛋白(CRP)浓度下降,其抗炎作用已被用于防治复发性心包炎;
而近十年来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评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二级预防,用于在特定情况下如预防术后及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发生及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1]。
本文仅对秋水仙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国内外获准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1
国外获准应用
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建议使用秋水仙碱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特别是对于那些尽管接受了常规最佳药物治疗但仍有未受控制的危险因素和复发性心脏事件的患者(IIb,A),加拿大卫生部此后还批准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来减少现有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
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临床实践指南联合委员会发布的慢性冠心病患者管理指南[2]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推荐秋水仙碱用于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CD)患者二级预防,以减少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2b类推荐,B级证据)。
2
国内指南共识推荐
(1)2022年发布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3]指出,抗炎治疗对于斑块的改善在临床研究方面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有动物研究证实抑制炎症反应可在不影响血脂水平的情况下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病变和稳定晚期斑块。
(2) 2023年发布的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心肌炎和感染后状态管理专家共识(第二版)》指出[4],对于新冠肺炎并发胸膜炎或肋软骨炎等非缺血的胸痛患者,可考虑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并根据需要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
(3) 2024年新发布的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对其他危险因素未充分控制或经优化治疗后仍有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的患者,可考虑低剂量秋水仙碱抗炎治疗(Ⅱb)[5]。
3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6],秋水仙碱可显著降低UAP合并急性痛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与血管紧张素II水平,改善痛风、心绞痛发作及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好。小剂量与大剂量在改善血清学指标、疼痛评分上效果相当,但小剂量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用药方法:UAP合并急性痛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小剂量治疗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给予秋水仙碱0.5mg,3次/d,直至痛风疼痛缓解后改为0.5mg,2次/d;对照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第1天每2h服秋水仙碱0.5mg,但24h不超过6mg,疼痛缓解48h后按照0.5mg,3次/d服用。连续用7d后停药。
另一组临床研究也显示[7],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UAP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胸痛再发,显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P<0.05)。认为其机理可能与秋水仙碱降低血清尿酸、血管紧张素II水平有关。
用药方法:伴高尿酸的U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 /d,用药10 d 后观察尿酸、血管紧张素 II 的水平改变及心绞痛发生情况评估疗效。
还有一组针对不伴痛风的UAP研究[8],结果显示秋水仙碱(0.5mg,1次/d,用药8周)辅助常规治疗能有效缓解UAP患者心绞痛症状,且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降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显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
4
治疗心肌纤维化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9],小剂量秋水仙碱能降低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酶原激活物阻滞因子-1(PAI-1)、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I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水平,从而延缓原发性初发高血压合并HUA患者的心肌纤维化。
显示对于原发性初发高血压合并HUA患者,在常规降压、降尿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有助于延缓机体心肌纤维化,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
用药方法: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d,连续治疗1年,每个月随访1次。
研究人员发现秋水仙碱能通过上调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抑制半胱天冬酶-3激活,从而改善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10];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从而缓解心脏纤维化[11];
0.2mg/kg秋水仙碱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受损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从而减少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内皮的作用,秋水仙碱还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12]。
5
保护心房组织
研究发现,秋水仙碱可通过降低特发性心房颤动乙酰胆碱依赖性钾通道基因(Kir3.4)mRNA水平,减少心房肌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家兔无菌性心包炎模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RAA)[13]。另有实验研究表明,秋水仙碱可通过抑制IL-1β/IL-6水平从而预防大鼠无菌性心包炎模型心房颤动[14]。
6
治疗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15],对HUA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秋水仙碱,治疗5d后联合用药组患者血B型利钠肽(NPro-BNP)、hsCRP、超敏肌钙蛋白(hsTnI)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d、5d后患者的血尿酸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5d后患者同工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升高,且联合用药组更高;患者总室壁与疼积分指数(GWMSI)、梗死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IWMSI)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更低(均P<0.05);痛风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显示秋水仙碱能通过降低尿酸水平,改善炎症因子,从而对HUA型AMI产生治疗作用。
用药方法:HUA型AM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秋水仙碱1mg,2次/d,连续治疗4周评估疗效。
另一组研究对象为PCI治疗后的AMI患者(不伴HUA),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秋水仙碱治疗,起始给予负荷剂量1.0mg,Ih后追加0.5mg,第2天起每次1mg,1次/d,持续用药5d。
结果显示在AMI的治疗中,秋水仙碱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上游通路及下游效应因子发挥了积极的抗炎作用。提示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心肌梗死后短期应用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6]。
7
治疗心衰
研究表明,秋水仙碱可抑制阿霉素(DOX)心衰仓鼠心脏组织的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从而抑制微管生成和聚合,对DOX引起的心衰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7];通过调控SIRT1/PGC-1α/SIRT3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充血性心力衰竭[18].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1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可提高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显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用药方法: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秋水仙碱口服0.5 mg,1次/d。治疗6个月评估疗效。
8
治疗冠心病
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秋水仙碱可减少IL-1β和IL-18的产生,长期服用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20]。另有研究发现[21]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药聊斋.常怡勇>,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所有经“好医术”微信公众号、APP及网站发布的文章,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作学术分享、信息传播;
2.“好医术”保留对内容进行技术性加工处理/删除的权利;
3.所发布文章不代表“好医术”的立场/观点,如内容有误,欢迎指正;
4.若涉及版权等争议性问题,我们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联系方式:kevin.zhang@haoyishu.org
如有问题,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好医术助力每位医生成长
2024好医术心学社
征稿启示更新啦!
更有料的学术内容、更精彩的病案分享
将继续从《好医术心学社》不断传递给广大心血管医生
📚📚 2024病例征集开启,欢迎您的投稿+++
-稿件要求
1.临床病案+诊疗经验总结,图文结合更佳
2.关键词:@结构性心脏病@心源性脑卒中@心脏介入治疗
-投稿方式
添加haoyishu-zy03(微信)
点击下方名片 快速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