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留言问华子,为什么有了动脉粥样硬化,医生总是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难道其他降脂药物就不能治病了吗?
华子说,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人们已经进行了非常多的试验,但是因为科技水平限制,目前而言,他汀类药物就是经过筛选之后的最佳选择,其他的药物还无法完全代替他汀。
01
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大家都知道动脉粥样硬化后会形成斑块,如果把斑块剖开,就会看到其中有许多淡黄色小颗粒,如同小米粥一样,这也是“粥样硬化”的名称由来。
这些淡黄色的小颗粒,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入内膜中被巨噬细胞吞噬,最终转化为的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以及坏死组织碎片,最终组成了斑块的脂质核心。
斑块会持续造成炎症刺激,而包裹斑块的纤维帽如果破裂或是发生溃烂,就可能诱发血栓形成,是造成心梗、脑梗的主要因素。
02
减少风险的3个方向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以现有的医学技术几乎无法完全消除。想预防其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只能在其他的治疗方向进行努力。
控制斑块进展: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强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进行管控,减少动脉内膜损伤,延缓斑块进展。
进行斑块逆转:使用调脂药物增加斑块的稳定性,缩小斑块的体积,减少破溃的发生率。
破溃后的补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当斑块发生破溃时,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03
哪些药物可以逆转斑块
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关键,是增加斑块稳定性和斑块逆转。就需要对血脂水平、血脂异常炎症水平进行控制,还要加强动脉内膜的修复功能。
1、他汀类药物:多个临床试验证实,他汀可以降低LDL-C水平,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还可以改善动脉内膜的代谢。长期使用他汀,维持LDL-C在较低水平,有可能使斑块体积缩小,产生逆转作用。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海博麦布等,可以降低LDL-C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但对逆转斑块方面的获益较小。单独使用此类药物的降脂强度不高,通常需要与他汀联合使用,可以达到协同作用。
3、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等,俗称“降脂针”,可以大幅降低LDL-C水平。目前的临床试验主要是在他汀的基础上进行联用后,斑块逆转的作用更为显著,但单独用药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
4、二十碳五烯酸(EPA):鱼油的主要成分,可以辅助降低血脂和稳定内膜功能,但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影响还没有确定。
5、调节脂蛋白(a)的药物:脂蛋白(a)水平与斑块的风险性相关,但目前相关药物还在临床试验阶段,没有上市。
6、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主要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可以减少胰腺炎风险,同时也有降低LDL-C水平的作用,但目前缺乏对斑块影响的研究。
7、其他降脂药物:烟酸类(阿昔莫司)、胆汁酸结合树脂类(考来烯胺)、抗氧化药物类(普罗布考)等,这些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较少,对斑块影响不确定。
总结一下,目前为止,有明显逆转斑块作用的是他汀类药物,或是以他汀为基础联用PCSK9抑制剂以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而其他的降脂药物还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逆转斑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所以他汀类药物不能被完全替代。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药师华子>,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所有经“好医术”微信公众号、APP及网站发布的文章,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作学术分享、信息传播;
2.“好医术”保留对内容进行技术性加工处理/删除的权利;
3.所发布文章不代表“好医术”的立场/观点,如内容有误,欢迎指正;
4.若涉及版权等争议性问题,我们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联系方式:kevin.zhang@haoyishu.org
如有问题,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好医术助力每位医生成长
2024好医术心学社
征稿启示更新啦!
更有料的学术内容、更精彩的病案分享
将继续从《好医术心学社》不断传递给广大心血管医生
📚📚 2024病例征集开启,欢迎您的投稿+++
-稿件要求
1.临床病案+诊疗经验总结,图文结合更佳
2.关键词:@结构性心脏病@心源性脑卒中@心脏介入治疗
-投稿方式
添加haoyishu-zy03(微信)
点击下方名片 快速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