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县(今张家港市),这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红色文化。为进一步挖掘、整理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在张家港博物馆举办了“新四军在沙洲”历史图片展,全面展现新四军在沙洲境内的抗战历史,展览分为“烽火燃起”“‘江抗’东进”“众志成城”“浴血奋战”“赢得胜利”五个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沙洲儿女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通过公众号知晓了这个活动,我和女儿都很感兴趣,相约周末去看展览。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了“新四军在沙洲”历史图片展,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地图在我们面前生动再现了当年新四军与沙洲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让我们身临其境,切切实实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谈判达成协议,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留在南方八省继续抗战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完成改编的新四军陆续东进,在“……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的嘹亮歌声中深入华中敌后战场,建立和发展了以江苏为中心的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沙洲县(今张家港市)由于地理位置濒临长江,抗战时期曾是东路抗日根据地和苏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重要战略通道,谭震林、温玉成、江渭清、何克希、包厚昌等新四军指战员曾在境内指挥战斗,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红色回忆。在长达14年的抗战期间,沙洲县境内伤亡2533人,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沙洲人民书写了一首跟党前进、听党指挥的战斗诗歌,谱写了一曲牢记使命、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在牺牲的革命先烈当中,有的才十几岁,当初,他们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了劳苦大众摆脱贫穷与剥削,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有许多女性同胞也投身到战场中,她们将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在硝烟弥漫中开放出一朵朵令人心碎的绝美之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曾是那么生动,她们曾是那么美丽,在他(她)们倒下去的一瞬间所发出的耀眼光芒将永远照射在我们后人的心上。
怀着敬畏和钦佩的心情边走边看,在众多革命先烈的名单中,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张国珍,一下子勾起了很多回忆。
初次遇见张国珍烈士的名字,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父亲在一次和我放学后的闲聊中提到了他,告诉我上学的村小学堂就是张国珍烈士的宅子。如今回忆起来,依稀记得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二进四合院,大门两边的墙上大红字一边四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跨进门槛,一个错落有致的庭院呈现在眼前,我们的教室就在两边厢房里……大概到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到了一幢两层的水泥新楼,那老宅子也就不见了。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忆永远留在了那座老宅子里。
再次遇见张国珍烈士的名字,是大学期间的某个清明节随父母去张家港市长山高峰公墓祭拜祖宗。一排排、一列列墓碑竖立着,整齐肃穆,株株侧柏迎风摇曳。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张国珍烈士的墓地,肃然起敬。扫墓归来,第一时间找寻关于他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
张国珍,1906年出生,沙洲县中兴乡滩上人。他在求学期间接触了一批进步书籍,思想逐渐倾向革命。毕业后,他回家乡当了小学教师。等到土地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时,他积极参与到沙洲地区的农民暴动中。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中,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张国珍又坚决地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中,积极配合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在沙洲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11月,新四军沙洲地区江防局局长张国珍被土匪薛应文绑架杀害,沉尸江心,年仅34岁。1941年2月,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为了纪念烈士张国珍,沙洲县政府特地把德积和中兴一带,改称为“国珍区”。
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积极参加了“瞻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香山烈士陵园祭扫活动。敬献花圈,列队默哀。跟随讲解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过程中,我又一次聆听到了他的英勇事迹。
今天作为家长的我带着孩子参观张家港博物馆,在了解“新四军在沙洲”这段革命峥嵘岁月的过程中,忽然间,我又一次看到了他的照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
转头回看女儿,她已泪眼婆娑。走到展厅中布置的留言墙前,我们看到之前参观的游客已在留言墙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纸张,感叹革命先烈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我们如今安定和谐的幸福生活;告诫自己不能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要把先烈的伟大精神传承下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女儿毫不犹豫地拿起旁边的纸笔,也表达了自己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万千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他们在祖国大地上撑起一片天,开启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创造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新一代的我们只有秉承先烈的品质,愈加发奋努力学习、工作,我想这才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告慰。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审核|陆文琰、沈立平
发布|沈佳
征稿
投稿以弘扬张家港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宣传张家港党史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张家港故事为主。同时,也欢迎以年节假期、重要时间节点、节气为题的投稿。
因篇幅原因,每篇文章字数限制在1500—3000字。自行配图,每篇文章不少于3张,引用网络图片请注明来源,避免版权问题。
优先录用原创和首发稿件(没有在公开平台发表过)。
投稿文章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联系电话:58682654
QQ邮箱:505741433@qq.com
欢迎关注|张家港史志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