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余镇,有许多因围垦而产生的土地,也有许多随时光而消失的集镇,比如蒋家港。
蒋家港,现在是乐余镇永乐村庙港片第4村民小组,村民40户约160人。其中,居住在蒋家港老街的大多是70岁以上的老人。
图|老街和老人
和许多与姓氏有关的地名一样,蒋家港与蒋姓商人有关:最早来这里做生意的是蒋鹤年,俗名蒋老大,原籍苏北。1918年,蒋鹤年率先迁居公顺头圩,在东圩岸最高处开设了百货店,之后,他兄弟蒋老二、蒋老三以及其他商人纷至沓来,居家开店,形成街面。
公顺头圩,是蒋家港的前身。“圩”,这里专指从长江滩涂上围垦起来的土地。
蒋家港成陆早于乐余镇。据《乐余镇志》记载:蒋家港位于镇区西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成陆”。后来,杨笛舟来此经办筑圩,民国3年(1914年)公顺头圩围成,之后,公顺二圩、三圩相继成为实实在在的土地。
公顺头圩围成后,杨笛舟开始修街建房,出租招商。烈日曝曝,黄沙漫漫,在芦苇丛中拼命劳作的围垦工人,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状况,可想而知。蒋姓商人的到来,柴米油盐酱醋茶,锹镐木桶瓦盆缸,给围垦工人提供了诸多的生活便利,杨笛舟就以蒋姓为名,将公顺头圩一带取名蒋家港。
蒋家港主街南北长度约为200米,石子街面。街道成“牌位”形状:民国时期,地方豪绅在沙滩成陆后建造集镇,镇形大多为“T”字形,这就是传说中的“牌位镇”——主街好似牌位的的长方形木板,边街则像牌位的木砖。西侧是店铺,有木行、茶店、肉店、染布店、南货店、豆腐店、铁匠店等十几家,东侧主要住家(南货店店主家还开有戏园子)。建街之初,店面为草屋,芦苇篱笆结构,曾被火烧过三次。后改为小瓦房顶和土坯砖墙(两边砖头中间夹土坯),小镇逐渐繁华起来。
蒋家港范家老房子被当地人称“五排柱”,这是当时大户人家的标志——在以芦苇为盖房主要原料的沙洲一带,用原木盖房就是富裕人家所特有。2016年,95岁的范仲贤老伯身体尚为健康,他介绍其父辈当年来此建房,是准备开药店的。家中有一口老井,是老四干河废弃后乡政府为村民打的井,井水清澈清凉甘甜,至今仍可饮用。
图|范家五排柱老宅
图|社区干部从范家水井打水
范老伯读过洋学堂——1922年杨笛舟创办的蒋家港小学,1937年全面抗战,洋学堂停办。念过洋学堂的范老伯又去读蒋老三蒋鹤廷家的私塾:蒋老三应该属于地方乡绅阶层——能做生意,能相地看风水,教起四书五经来也不含糊。
杨笛舟身为地方豪富,居家住宅当然是“五排柱”以及“水门汀”(水泥地面)。但他的房舍独立于蒋家港街道之外,是一个有内外两层四面壕沟的大宅子:宅院四周是内层壕沟,壕沟外是杨家的果树林,林外又深挖壕沟,有吊桥可供出入。
93岁的陆阿姨为我们指点杨家宅院的旧址。她还约略记得这个占地近10亩左右的豪门大户,只可惜如今已面目全非,只剩下一片青葱的庄稼地和已经翻盖并换了主人的房子。
图|杨家宅院旧址
1926年出生的钱均老师(双桥中学退休数学教师),1934年从西港搬迁到蒋家港,跟杨笛舟的小儿子杨相耀同年,一起上过学,他记得当年称对方为“小少爷”。
2016年钱老师还健在。作为资深的数学老师,钱老师说起杨家的事来头头是道。杨家是大地主,蒋家港土地的主人。除蒋家港商户外,蒋家港人大多是他家的佃农。耕种杨家的土地,有三种形式:一是三七分成(杨家七佃农三),佃农只负责出劳力春种秋收;二是四六分成,佃农还需负责种子和肥料;三是出租,佃农租种杨家的土地,每年每亩上交七斗米(一斗米约为13斤)给杨家。
乱世之中,常有匪患。杨笛舟请求其兄杨振环派保卫团进驻蒋家港,保卫蒋家港商人,并在蒋家港设立河工局,成为杨笛舟经办围垦的办事处。
戏园子、商店、茶店,还有一两个半明半暗的赌场……一个集镇的雏形形成了。其时,蒋家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周边的富人:锦丰、三兴、南丰、鹿苑,当然包括正在围垦的乐余,每晚都有五、六十辆黄包车,来蒋家港热闹、消费、潇洒。
蒋家港曾是直通长江的干河。民国5年,东界港形成河道,并向东延伸至南丰,成为南通往来无锡最便捷的水上通道:小火轮突突突地行走水面,蒋家港也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通站点。
说是故道,是因为四干河经过了1961年和1964年两次大的疏浚,水利部门平地起河,裁弯取直,河道从鲍家桥直线向南延至鹿苑的三丈浦——也就是说,被称为“老四干河”的原鲍家桥向西南至蒋家港的河段,最终成为废河。
图|老四干河
蒋家港的命运和这条老四干河何其相似!民国22年(1933年),地方绅士张渐陆将周案圩内先期建成的“六圩庄”易名“乐余庄”,并集资兴建集镇,镇名袭庄名,定名乐余镇。两年后竣工。同样“T”字形的街道,250间店面,小瓦屋面,板门木柱(主街南市梢与北街西市梢各建岗楼一座,可容纳十数人持枪看守)。兼具安全和繁华的乐余庄,对商户吸引力更大,蒋家港商户陆续向乐余庄转移。之后,乐余集镇兴起,蒋家港衰落,一个热闹繁华的集镇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
范老伯、钱老师先后去世,行政区划几经变动,蒋港村也在悄然老去。
图片由作者提供
审核:汪丽菁
发布:宋佳辰
投稿以弘扬张家港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宣传张家港党史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张家港故事为主。同时,也欢迎以年节假期、重要时间节点、节气为题的投稿。
01
因篇幅原因,每篇文章字数限制在1500—3000字。自行配图,每篇文章不少于3张,引用网络图片请注明来源,避免版权问题。
02
优先录用原创和首发稿件(没有在公开平台发表过)。
03
投稿文章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联系电话:58682654
QQ邮箱:767527314@qq.com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