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回家路

政务   2024-10-08 16:14   江苏  

幸福回家路

作者:钱安


    去上海探望病人,我和爱人体验了一把高铁。第一次乘坐高铁,心情特别激动,早就听说了高铁的各种传说,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走进张家港高铁站,宽敞明亮的大厅和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候车区人潮涌动,旅客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初见高铁,子弹头流线型的车身,洁白而富有光泽,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卧在轨道上休憩。踏上高铁,一丝凉气扑面袭来,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宽敞的车厢。当高铁启动,速度便飙升起来,窗外的景物飞速掠过,让人应接不暇。车窗外的世界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仿佛时间也在这高速行驶中被压缩。

图|张家港站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买条鱼烧烧,头弗熟,尾巴焦,摆勒碗里壁扑跳,外甥看仔哈哈笑。”望着窗外的美景,戴上耳机闭上眼睛听着《摇啊摇》童谣,仿佛又回到了外婆家。

    外婆家在如皋县九华乡,虽然与沙洲县鹿苑乡相隔44.1公里,但是母亲几年也难得回家一两次。以前陆路交通极为不便,走水路成了大家出行或回家的最佳选择。上学下班靠走路或自行车,出远门要坐船。通沙汽渡之前,每次回外婆家,我们早上三四点就要起床了,步行到鹿苑汽车站,坐长途客车到十一圩渡口,下车等过江小渡轮,渡轮鸣笛到岸后,再转长途客车到外婆家村口小马桥,到外婆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有一年,我们回外婆家,父母背着大包小包,拉着我们兄妹挤长途客车,那天车厢人实在太多了,父亲被落在车下面,客车一溜烟地跑出好远好远,母亲撕心裂肺的哭着喊着,求驾驶员稍上我的父亲。自古以来,渡口便与离别挂钩。数不清的离别天天在通沙汽渡上演,有送女远嫁的,有盼夫归来的。

图|在舅舅家拍的全家福

    1985年2月,通沙汽渡正式对外运营,客车开上了渡轮,2005年,张皋汽渡建成通航,从如皋市到张家港市只需不到半个小时。通沙汽渡贯通南北,新建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如彩虹飞架,一下子把江北拉成了近邻,连接了张家港市与如皋市的张靖皋长江大桥工程也在建设中。天堑变通途,我们回外婆家的路有了更多的选择。

图|母亲在通沙汽渡上拍的江景

    在肩扛车拉的年代,如果说走水路还是比较舒适的活,那么走陆路就显得苦不堪言了。小时候,我家有几块田地,一块在高天站,一块在黄天荡,还有一块在现在的金桥花苑那,光听地名,你就能感受到有多偏远了。稻麦飘香的季节,用踏车拉庄稼回家,踏车可以拉也可以推。装得少的时候就用手推,装得多的时候就必须用力拉了。两只手紧握车把,把绳套挂在肩膀上,弯着腰一步一步拉着向前走。母亲跟在旁边,推着车帮加一把劲。睛天还好,碰到下雨天,泥泞的土路,深一脚浅一脚,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什么叫举步维艰。塘桥民间有一句老话叫“苦头吃勒黄天荡”,可见当时种田农民有多艰辛。

图|踏车(以前农户主要运输工具)

    1996年,我认识了现在的爱人。老丈人家住在东莱镇黎明村,黎明桥下,沿河而居,一条由煤渣和石子铺的路,虽坑坑洼洼的,但在当时算是蛮好的乡间大道了。逢年过节,骑着“二八大杠”去老丈人家,经过石子路,车轮一震一颠,碾到石子飞起来,经常砸到行人。要是碰上陡坡,就跳下自行车来,推着车走,骑自行车绝对是体力活。下过雨的石子路,肯定会有几个大水坑,冬天再结上冰,不小心骑上去基本就要摔跤,所以对把控方向的要求比较高,不经意间就练就了一身车技。下雨天,骑在泥泞的道路上,车子会蹬着蹬着骑不动,因为轮胎被泥卡住了,相信很多在那个年代骑过车的都有相同的遭遇。这就得找根树枝把轮胎上的泥刮干净,再捅掉卡在刹车片的泥。“晴天灰尘滚滚,雨天泥浆飞溅”,这是老一辈人对张家港交通的集体记忆,也是当时张家港道路交通的真实写照。

    三丈浦畔,金桥架起。从原先的泥巴路、砂石路、水泥路,到如今一条条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家乡巨桥村的路,见证了农民变居民的成长;见证了农村到城镇化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见证了家乡人民脱贫奔小康的艰辛历程,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情怀和乡愁。

图|鹿苑东街的一条乡间小道

    每条道路的变化,都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轨迹,昔日里,两侧种满庄稼的乡间小路,今天已经成为贯穿城市和乡村的主干道。1993年8月,张杨公路全线贯通,张杨公路西起高峰村与江阴市交界处,东至鹿苑集镇,全长达33.8公里,成为我市、也是全省第一条双向六车道部分封闭一级快速公路。2004年,沿江高速公路苏州段通车,结束了张家港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同年,苏虞张一级公路通车,拉近了我市与苏州的空间距离。2020年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张家港人通过家门口的铁路,就能到达全国各地。8月20日起,沪宁沿江高铁全线各站同步开通“铁路e卡通”业务,并同步上线预约和刷证进出站功能。旅客无需提前购买车票,进站、乘车、出站所有环节,只需出示二维码,真正做到一码在手,随到随走,坐高铁就跟乘公交车一样方便。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的交通变化之大让人深有感触。四十多年来,一条条土路变成公路,逐渐成网;如今,铁路、过江通道、机场……交通建设如火如荼,日新月异。

    路通了,荷包鼓了,回家路从曾经奢望变为美好现实。如今,母亲和爱人的回家之路越来越宽阔;越来越平坦;越来越方便了。

    千条路,万条路,世上的路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家的路。“等天气凉快点,你请几天公休,咱们全家开车去你舅舅家玩几天”,“等如皋通了高铁,咱们坐高铁回去”。母亲和我唠叨道。这个世道,出个门竟有如此方便。以前有事才回趟家,现在母亲每年回去好几次,有时十来次,想念那边的亲人的时候,母亲一个电话,刚张罗完饭菜,舅舅一家子如约而至。全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图片由作者提供

审核|汪丽菁

发布|沈佳

长期

征稿


    投稿以弘扬张家港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宣传张家港党史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张家港故事为主。同时,也欢迎以年节假期、重要时间节点、节气为题的投稿。

01




因篇幅原因,每篇文章字数限制在1500—3000字。自行配图,每篇文章不少于3张,引用网络图片请注明来源,避免版权问题。

02




优先录用原创和首发稿件(没有在公开平台发表过)

03




投稿文章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联系电话:58682654

QQ邮箱:505741433@qq.com

欢迎关注张家港史志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

张家港史志
宣传张家港党史地方志办公室最新成果、资料征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