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新产业:为企业锚定新质未来

文摘   2025-02-01 07:01   北京  

旧岁新朝之际,企业管理界亦迎来新旧交替的思考时刻。回眸往昔,从技术攻坚到管理创新,企业奋楫逐浪;展望未来,再谋发展还须把握先机,校准航向。


2025年首刊,我们特辑八个跨年关键词,希望可以助力读者盘点往昔热点,洞悉未来趋势。


——《企业管理》杂志采编中心



朱克力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数智未来科学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成都)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新质生产力鲜明特征,事关经济全局与长远发展。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新方向。

2024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战新产业,不断探索新的产业蓝海。



低空经济:开启天空新机遇




低空经济是在1000米以下(可延伸至3000米)的低空空域内,围绕各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及相关服务与技术所形成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点对点运输高效、地域限制小、经济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等优势,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战新产业的重点方向。


政策上日益重视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推动低空经济“飞”起来。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则预计将达3.5万亿元。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各具优势,经济相对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资源丰富等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供应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飞行器制造和运营,下游紧急医疗救援、观光旅游、商务包机、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市场前景广阔。比如,在紧急医疗救援方面,直升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医院,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企业可通过涉足低空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等领域,积极拓展业务范围。

在管理上,重点关注飞行器技术研发、安全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例如,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提高飞行器性能和安全性;建立高效运营管理体系,确保飞行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开拓市场,与旅游、物流等行业合作,拓展应用场景。2024年珠海航展期间,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签约订单2008台,拿下了全球飞行汽车领域目前最大订单量。



生物制造:引领未来新赛道




生物制造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将农业资源转化为化学品、燃料或材料的新兴行业。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其带来新机遇,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可精确改造生物细胞,提高生物制造效率和质量。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供保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凸显其战略地位。然而,生物制造行业也面临技术瓶颈、法规政策限制和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我国生物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渗透率不断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市场潜力巨大。诸如恒瑞医药、凯赛生物、华熙生物等重点企业,在生物制造领域各有成就。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
生物制造企业日益注重创新管理。他们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人才,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同时,关注法规政策变化,加强合规管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与此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例如,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推广生物制药产品;拓展生物基材料应用领域,满足市场需求。

2024年7月,深圳落地了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开创了“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新模式。



商业航天:追逐星空新梦想




商业航天是利用商业模式进行航天探索与开发活动,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特点。前沿技术如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航天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空间探测与利用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等为其发展提供了支撑。

商业航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商业火箭、卫星发射与运营、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采和在轨服务等。
商业航天对全球经济、科技、安全等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面临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风险因素多、投资回报慢等挑战,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数据预测,未来10年,商业航天市场容量将达到12万亿元,形成全覆盖产业链。
商业航天企业积极应对挑战,拥抱机遇。

一方面,通过高强度技术研发管理,确保航天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开展复杂项目管理,协调各方资源,确保航天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由于商业航天的高风险特性,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风险损失。

在市场拓展方面,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如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采等,开拓市场空间。2024年9月,时空道宇打造的全球低轨通信星座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未来预见:三大趋势性观点




技术创新驱动战新产业发展。无论是低空经济、生物制造还是商业航天,技术创新都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低空经济中的航空器技术、生物制造中的合成生物技术、商业航天中的前沿航天技术,都在不断突破和进步,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快速崛起。政策对战新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通过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给予税收优惠等,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应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
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应用空间。战新产业之间以及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拓展产业应用空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低空经济与旅游、物流等产业融合,生物制造与医药、化工等产业融合,商业航天与通信、导航等产业融合,都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企业应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加强跨部门、跨行业合作管理,整合资源,协同发展。


企业管理:前瞻与专业并行




战新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管理策略需体现高度前瞻性和专业性,应创新管理体系,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创新,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人才管理上,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选拔体系,汇聚一批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卓越创新能力的精英。通过定制化培养和持续学习,鼓励员工不断深化专业技能,拓宽知识边界。通过建设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挥最大创造力。
在激励制度设计上,注重多元化和差异化,通过短期奖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对取得重大突破的团队和个人给予丰厚奖励;通过股权激励等手段,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增强团队凝聚力。
针对资金投入,建立一套严谨的投资评估机制,争取每一笔投资都能带来最大价值回报。

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创新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注重资金使用透明度和效率,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精准投入研发创新、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

企业管理杂志
企业管理杂志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是具有权威性的企业管理期刊。本刊以全球视角、本土方案,引领中国企业管理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