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强东回馈乡梓看企业家“商德”

文摘   2025-01-25 07:05   北京  


它并非依靠外在强制力推行,而是源自企业家内心深处的价值判断与道德自觉。


文 | 张少辉



临近春节,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花3000万元给乡亲发年货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各主流媒体和众多自媒体争相报道。刘强东各个时期充满正能量的视频也被找了出来,广大网民一遍遍观看、点赞、转发。


刘强东此举为何得到这般赞誉?概因其生动诠释了“商德”一词。 
说到商德,相信企业界的朋友都能心领神会。商德并非新概念,是随着商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形成的。
早在古代商业活动兴起时,社会就倡导诚信经营等基本商业道德观念。晋商、徽商的一些行规里蕴含了早期的商德理念。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商业繁荣也促使了商业道德观念的出现。
随着商业规模扩大、商业行为日益复杂,人们把商业领域中的道德规范统称为商德,用来强调商人在逐利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道德。
商德就是商业道德,是商人在商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广义上讲,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对消费者负责、善待员工、尊重利益相关者、与同行公平竞争、推动行业进步、助力社会发展、适时回报社会等都属于商德范畴。
商德和商法(规范商业行为的法律法规)相辅相成。
商法是以国家名义明确划定商业行为的边界,规定哪些可为、哪些坚决不可为,任何逾越法律红线的行为都必将受到相应制裁,从经济处罚到刑事追责,其强制性不容置疑。商法是商业行为的最基础要求,是商业行为的底线。
商德往往代表更高层次的追求,是一种高级要求。它并非依靠外在强制力推行,而是源自企业家内心深处的价值判断与道德自觉。
商德倡导的是一种主动、自发的行为准则,激励企业家在人际交往、商业往来等诸多活动中,秉持善良、诚信、负责的态度,去追求更高尚、更具人文关怀的境界 。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商德到底有什么作用?遵循商德对企业有哪些好处?

01

商德护航企业行为正义性


《孙子兵法》提出“道天地将法”兵家作战五要素,其中“道”被置于首位 。在商业领域,“道”可理解为企业行为的正义性。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仅仅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还应考虑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正义的企业行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顺应人民意愿,推动社会进步,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能够为消费者解决实际问题。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行为自然能够得到员工支持、社会嘉奖,消费者认同。
比如那些热心环保事业、投身新能源开发的企业家,致力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满足社会对可持续能源的迫切需求,其行为具有鲜明的正义性。这种正义行为,为企业在社会中赢得了立足之本,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
相反,那些不重视环保,仍在坚持高污染、高能耗生产方式的企业家,在生产过程中肆意排放污染物,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还在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过度消耗宝贵的能源,持续给社会增添沉重负担。
长此以往,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民众环保意识逐步提升,这类企业被市场和社会所摒弃的趋势愈发明显,生存空间自然也越来越小 。

02

商德提升企业品牌美誉度


企业领导人作为企业的核心与灵魂,其个人性格和道德品质往往深刻烙印在企业发展历程中,进而代表了企业性格。而企业领导人的商德水平,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品牌的美誉度。
因为,按照“推己及人”的逻辑,一个具有高尚商德的领导人,对身边的人友善、关怀,那么他对待员工和消费者往往不会差。
老百姓对刘强东给村民发年货事件大加赞赏、广为传唱,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这个事件通过新媒体的放大效应,给京东品牌增色不少,甚至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此外,企业家积极回报社会、助力社会发展,也是提升品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众多企业家纷纷捐款捐物,参与抗疫物资生产和配送。
在近期西藏定日县发生地震后,很多企业家再次伸出援手,捐助救灾物资。这些企业家的善举不仅为抗击疫情、抗震救灾做出贡献,也让社会大众看到了企业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03

商德激发企业员工向心力


当企业家具备高尚的商德时,员工能够在企业中找到信仰,获得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这种向心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以海底捞为例,其凭借人性化管理和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和授权,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进而积极主动为顾客服务,成就了服务行业的传奇。
华为在通信领域面对美国的野蛮制裁,不断突破、自强不息、带领行业进步、为国争光的精神,使员工拥有坚定的信仰和强烈的自豪感,共同为企业发展拼搏,成就一个大国品牌,获得亿万铁粉。
阿里巴巴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这一伟大愿景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指引,让员工觉得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报酬,更是在为实现一个伟大目标而努力,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使得员工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全力以赴,形成强大的企业向心力。
这些企业的成功都有力地证明,商德是激发员工向心力的强大磁石,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基。

04

商德筑基企业经营合法性


在现代法治社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企业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也只有严格依法经营,才能确保自身经营的合法性。
然而,当今社会仍有一些企业在经营中不遵纪守法。为什么这个最低标准都做不到?值得深思。
遵守法律法规其实不是一个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企业家想不想、愿不愿的问题,是追求短期还是长期的问题,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取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商德。
企业家注重商德,就会把守法守规作为行动自觉,为了社会利益、整体利益、长期利益,不计代价、不算小账、不计眼前。因此,商德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的合法性。
例如,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企业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一些没有商德的企业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偷排污水、废气,违反环保法规。这些企业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一旦被查处,面临的将是巨额罚款、停产整顿甚至企业倒闭的风险。
相反,那些具有良好商德的企业家,从一开始就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投入资金进行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严格遵守环保法规。他们不仅避免了法律风险,还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5

商德守望企业产品安全性


当今社会,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产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消费者负责,确保产品安全、健康、绿色、环保,是企业商德的直接体现。换句话说,有商德的企业,才会把消费者的基本诉求放在心上,才会把产品的安全性放在首位,缺乏商德的企业,其产品安全性自然也就没有保证。
因此,商德可以说是企业产品安全的守望者。
在食品安全领域,曾经的三聚氰胺事件给奶制品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一些没有商德的奶制品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丧心病狂,铤而走险,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这些企业的恶劣行为不仅引发消费者对整个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也导致这些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和法律制裁,甚至直接“关门大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有商德、有良知的奶制品企业始终坚守商德底线,从奶源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每一袋奶粉的安全。这些企业凭借优质安全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和忠诚,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06

商德夯实企业发展竞争力


在快速发展的商业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商德的企业,以推行科技创新、推动行业进步、引领消费者需求为己任,从而促进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苹果公司始终秉持对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极致追求的理念。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苹果公司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引领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潮流。对创新和品质的执着追求,使得苹果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拥有众多忠实用户,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华为亦是如此。面对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华为始终坚守推动自主创新、推动行业进步的理念,不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科研攻关,致力于突破通信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挣脱了制裁封锁。
从5G技术的领先到鸿蒙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华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主创新的力量。华为以提升全球通信水平、推动行业进步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全球通信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与认可。
而那些缺乏商德、一味注重短期利益的企业往往目光短浅,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创新,在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升上敷衍了事。长此以往,这类企业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高端化的需求,只能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沦为时代弃儿。

07

商德关乎企业环境和谐度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与众多利益相关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备商德的企业家尊重所有利益相关者权益,与同行公平竞争,是企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的关键。
以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为例,缺乏商德的企业凭借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供应商货款、压低采购价格,虽然短期内可能降低了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会破坏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关系,导致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下降或者供应中断,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相反,具有良好商德的企业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与众多零部件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给予供应商合理的利润空间,还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这种合作模式使得丰田汽车能够获得高质量的零部件供应,保证了整车品质,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在与同行竞争方面,有商德的企业总是遵循公平竞争原则,通过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来获取竞争优势,而不是采取不正当手段做小动作。
例如,一些企业通过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窃取商业机密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份额,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商德,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市场的唾弃。
而那些秉持公平竞争原则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的市场竞争环境,最终赢得同行尊重,赢得市场认同。

08

商德孕育企业进步源动力


具有商德的企业家往往拥有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源于企业家真心想要干一番事业,想要办一家对社会有益的企业,想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想要推动行业进步,想要造福全人类。
当企业拥有这样的使命感时,便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例如,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立志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解决全球环境与能源问题而努力。比亚迪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使命,坚持自主研发。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比亚迪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环保、经济的出行选择,还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推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
同时,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应用到轨道交通、储能等领域,助力全球能源变革,造福人类,自身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长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企业。
再比如,微软在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带领下,自成立之初就怀揣“让每张办公桌上和每个家庭中都有一台计算机”的愿景,这背后是推动全球数字化进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强烈使命感。
多年来,微软持续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从Windows操作系统打破计算机使用门槛,让更多人能便捷地操作电脑,到不断更新办公软件套件,提升办公效率,推动办公模式变革。
在云计算领域,Azure云服务帮助无数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各行业在技术浪潮下不断进步,为全球信息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借此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科技巨头。
综上所述,商德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正义性、品牌的美誉度、员工的向心力、经营的合法性、产品的安全性、发展的竞争力、环境的和谐度,还为企业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源动力。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商德建设,将商德理念融入战略规划、生产经营、企业文化等各个环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未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企业道德要求的日益提高,商德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践行商德,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电建地产营销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本文将刊发于《企业管理》杂志2025年第4期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

企业管理杂志
企业管理杂志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是具有权威性的企业管理期刊。本刊以全球视角、本土方案,引领中国企业管理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