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伤寒杂病论》曾记载通过竹管将猪胆汁、陈醋等从肛门灌入,达到排出大便的目的。把中药浓煎保留于结直肠,利用肠粘膜通透性,促进药液与黏膜下毛细血管内体液的物质交换,以清除血液毒素及有害物质,补充电解质与碱性物质,促进神经体液调节,改善胃肠蠕动。
慢性肾脏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酸碱平衡紊乱等,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病因复杂、病情反复、进行性加重,终末期为尿毒症期。而通过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可以有效延缓患者肾功能的进展。
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个部分,而结肠黏膜与腹膜类似都是生物半透膜且具有半透膜特性,能有选择地吸收和分泌。若以人类结肠上皮细胞作为透析膜,则它的面积可达10m2左右,较腹膜和体表面积大5倍。每段结肠均有特殊的结肠袋结构,当药液进入这些结肠袋后进一步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透析池,增加了药液与肠黏膜的接触面积,奠定了灌肠的物质基础。而结肠透析是利用结肠黏膜类似腹膜的生理学特性,将提前熬制好的中药液持续或间断地灌入患者结肠腔内,建立跨黏膜不同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根据弥散和渗透原理,使血循环中潴留的高浓度尿毒症毒素分子以及多余的水分经跨结肠黏膜运动而进入中药液,同时又将药液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吸收入血,清除毒素、纠正酸碱平衡等以达到减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目的。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