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现场核查工作中越来越频繁地提及“对照品开瓶次数稳定性”。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对于一些物理性质不稳定(如易吸湿、挥发等)或化学性质不稳定(如易氧化、水解、光/热不稳定等)的对照品,随着开瓶次数的增多,对照品质量确实有变化的风险。
✦
✦
概 述
考察结果
偏 差
结 论
由于各种对照品的性质、每次使用的环境、使用的间隔周期、使用的量、瓶子敞口时间长短等都可能不同,想要严谨地模拟真实的日常使用过程,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对照品的开瓶次数稳定性,其实存在较大难度。哪怕一些从官方机构(USP、ChP、EP等)购入的一级对照品,官方机构提供的对照品稳定性也仅仅是密封保存状态下的稳定性,不会提供对照品的开瓶次数稳定性数据。不过除开风险控制方面,其实开瓶次数稳定性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指导对照品(尤其是自制对照品)的装量规格。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请教了部分在中国内地、香港、美国药企工作的老同事,整合了一些对照品开瓶次数稳定性研究的方式以及思考,见以下各表。
撰稿人 | 分析与GMP、注册圈
责任编辑 | 邵丽竹
审核人 | 何发
必看视频
推荐阅读
本文来源于分析与GMP、注册圈,仅供交流学习。由“制药工艺与装备”平台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关注“制药工艺与装备”公众号,获得最新制药业创新技术、新闻动态等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