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世界的大大大IP是怎样塑成的|以泪洗面暗黑史(内有演出福利)

文摘   2024-05-11 20:08   阿联酋  

Lacrimosa,当之无愧的哥特翘楚,早已在中国圈粉无数。自2005年起,他们已五次造访中国,每一次演出都掀起了一股风暴。而今,第六次中国巡演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如果看到最后,就有超赞的演出福利等你哦!#不容错过# #福利大放送#

那么,就让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来好好聊聊Lacrimosa。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狼叔”——Tilo Wolff。


家有“狼叔”初长成


1972年7月10日,Tilo Wolff在德国法兰克福呱呱坠地。

德国,是一个融合了严谨的思维和对秩序的尊崇,却又怀抱着对超验价值的渴望的国度。在这片土地上,理性的表达与艺术的狂热追求相得益彰。正是在这种严谨美氛围中,巴赫的复调音乐、歌德的《浮士德》,以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一系列深刻的艺术和哲学作品诞生了。

而我们的狼叔,也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在后来的音乐创作中,他既承载着严谨为狂热提供的结构和形式,又在激情之中赋予了严谨以灵感和灵魂。

幼年的狼叔并没有在法兰克福住太久,而是很快随父母搬到瑞士巴塞尔。巴塞尔位于瑞士、德国和法国三国交界处,是一个莱茵河畔的国际化都市。

这种文化多元性,无疑给Tilo Wolff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70年代初,前卫摇滚的风潮正席卷世界,虽然那时的狼叔还是个狼宝宝,但这股潮流也给他注入了些许影响。

等到他7岁,开始上小学,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哥特音乐的第一波浪潮开始涌动,成为早期后朋克运动中一个神秘而阴暗的分支。Joy Division这样的黑暗后朋克乐队,还有那些“原始哥特”艺术家们,为哥特音乐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英国后朋克乐队Bauhaus,他们1979年的《Bela Lugosi's Dead》可以说给哥特乐做足了铺垫。这首歌长达9分钟,以强烈的鼓点为主线,融合了简约的吉他旋律和预设的失真效果,以及那阴郁深沉的歌声和奇特的歌词,给Wolff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


《Bela Lugosi's Dead》

当Wolff成长为少年,也就是80年代,哥特音乐的一个更加阴暗和忧郁的变体——暗潮(Dark Wave)开始流行。暗潮比合成器新浪潮,更慢、更低沉,小调的使用也更为频繁,且歌词充满了神秘和深邃的意象,探索着超自然力量和超验体验的奥秘。

还有,别忘了,80年代亦是重金属和激流金属的黄金时代,到了90年代,死亡金属也开始崭露头角。

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Wolff自然也受到了感染。再加上他从小接受的古典音乐教育,这些丰富的音乐元素在他的心中悄然融合,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埋下了深远的伏笔。

这就是Lacrimosa的音乐风格如此多元化的原因。日后的Wolff,不仅玩转暗潮、另类和哥特式摇滚,还涉猎交响哥特式金属,甚至和条顿激流巨头Kreator展开合作,丝毫不违和。

看到Wolff后来的音乐造诣,或许,你以为他出身于音乐世家,其实不然。那时的他,不过是一个接受过笛子和小号的古典训练,对弹钢琴略知一二,热衷于舞文弄墨,打扮得奇形怪状的文艺少年。

12岁时,他写下第一首诗并出版。后来,当起了自由撰稿人,没事时就靠吹小号和钢琴来赚点外快。在哥特文化的熏陶下,他对服装和造型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上中学时,他一身黑丝绒的哥特风装扮,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但这种张扬个性最终惹恼了校方。他惨遭开除。

到了1990年夏天,18岁的Wolff决意创作属于自己的哥特乐。于是,他跃跃欲试地写下了第一个和弦。Lacrimosa就这样诞生了。

在港台,Lacrimosa被译为“安魂弥撒曲”,而在中国大陆,人们更习惯称之为“以泪洗面”。两种译法都没问题,一个直击字面,一个深挖内涵。

乐队名“Lacrimosa”源自12世纪基督教礼拜仪式《Dies irae》的最后一节经文,意为“那一天充满泪水”。这段经文最著名的背景,当属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 KV 626》。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名为《Lacrimosa》的部分,它后来由莫扎特的学生完成。

显而易见,乐队名汲取了古典和宗教的精髓,为日后的音乐定下了基本调性。

在同年11月,Wolff在巴塞尔附近的“Sodoma&Gomorra TonStudio”工作室制作了第一张小样磁带《Clamor》,收录了《Seele in Not》和《Requiem》两首歌曲。

这张磁带限量100份,Wolff将其中的90份分发给了他的朋友们、哥特俱乐部的常客以及独立音乐圈的人们。

《Clamor》

这样一来,Wolff这种融合了古典元素、诗意歌词和充满激情的歌声的忧郁型复合音乐,立刻在哥特圈内小范围流行起来。

在当时,Lacrimosa被归类为Neue Deutsche Todeskunst(NDT)——新德意志死亡艺术运动的一部分。

NDT是80年代末在德国兴起的一场音乐运动,由一群德国音乐家领导。音乐上,他们将新古典主义、哥特摇滚和暗潮相结合,并受到后朋克和合成器新浪潮的影响。歌词立意上,又与哲学深度绑定,并向德国哲学家及国际诗人致敬。

Wolff的才华很快就吸引了一些唱片公司的注意。但Wolff认为这些公司条条框框太多,决定单干。因此,他创建了自己的厂牌Hall of Sermon。

可惜他没有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只有妈妈送的一台老式打字机。为了筹集厂牌的启动资金,Wolff还下工厂打过工。

很难想象,眉目清秀,气质清奇的狼叔是如何度过这一段蓝领时光的,不过他还是咬紧牙关,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儿,攒下了对厂牌来说至关重要的第一桶金。

1991年,Wolff制作了Lacrimosa的首张专辑《Angst》(恐惧),一共收录了6首歌,包括之前小样中的《Seele in Not》和《Requiem》的重制版。

这张专辑用键盘和合成器营造出极简而缓慢的声音,搭配上柔和而压抑的唱腔,以及心碎的尖叫,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悲伤和孤独的世界。

《Angst》

Lacrimosa的标志性尖帽小丑,第一次亮相就是在这张《Angst》专辑封面上。就像铁娘子乐队的骷髅头艾迪一样,这个小丑也成了Lacrimosa的特别符号。人们无论何时见到这个形象,总能被唤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怆与荒诞感。

Wolff在一次采访中聊到了小丑形象的深层含义:

“最开始,小丑只是一个带来欢乐的角色,他能短暂地带人们逃离现实,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奇遇的世界。但小丑的形象也代表着哭泣与欢笑,所以这不只是简单的娱乐,它背后有着更深的意义。

我最初设计了一个戴着小丑帽的骷髅头,后来这个形象成了我们的标志。这个标志又启发了我,让我把小丑的形象真正融入到我的艺术作品中。”

Wolff正是通过这张专辑,开始搭建宏大的概念,在日后连续的专辑发布中,勾勒出关于小丑的一段绵延不绝的爱情悲剧。

1992年,Wolff发行了专辑《Einsamkeit》(孤独)。正如标题暗示的那样,它深入挖掘了孤独感、悲伤情绪、失恋之痛以及痛苦记忆等情感主题。

不出所料,《Einsamkeit》大获成功,为当时陷入低迷的哥特音乐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Einsamkeit》

1993年,Wolff开启了一个新模式:在发行专辑前先推出单曲。

他率先发布了单曲"Alles Lüge",作为他第三张专辑《Satura》的预热。这首歌延续了他首张专辑的主题,涉及恐惧、无助、孤独、虚无、无爱和死亡等深层话题。

《Satura》

此时,Wolff的音乐风格已经开始明显演变,他开始在《Satura》中加入电吉他、贝斯和鼓等元素,让歌曲听起来更加动感和丰富,但仍保持着他标志性的风格,比如在"Erinnerung"这首歌中就能听到这种变化。





一件叫做爱情的小事

 

随着《Satura》的推出,Wolff开启了他的首次巡演。正是在这段旅程中,他邂逅了年长他四岁、来自芬兰坦佩雷的Anne Nurmi。Nurmi原本是芬兰哥特摇滚乐队"Two Witches"的一员,无论是她的歌喉还是对键盘的驾驭,都可谓出类拔萃。

Two Witches

Wolff对Nurmi一见倾心,力邀她正式加入Lacrimosa。两人的合作由此展开,同时也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揭开了序幕。

1994年,Wolff发布单曲“Schakal”,按照老规矩,这预示着Lacrimosa新专辑的即将到来。果不其然,1995年,专辑《Inferno》问世。与前三张相比,这张专辑显著地增加了交响乐和金属乐的元素,更加符合哥特金属的风格。Wolff将古典音乐的庄重、哥特音乐的神秘和金属音乐的狂野融为一体。这种跨界融合的尝试,让《Inferno》专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黑暗浪漫主义风格,为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

《Inferno》

Nurmi亦是在这张《Inferno》中首次正式亮相。她不仅担当了女声主唱,还操刀键盘,使Lacrimosa更显精致和深邃。

专辑封面的设计也是别有深意。可以看到,Nurmi的形象被用作了封面女神的原型,她不仅成为了视觉艺术的焦点,更是Lacrimosa音乐理念的具象化展现。这形象与乐队自1991年《Angst》专辑以来所构建的宏大概念紧密相连,成为连接小丑悲剧宿命的重要纽带。

在专辑中,Wolff扮演的孤独小丑似乎被Nurmi所代表的女神点燃了爱欲之火,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艺术上的共鸣,为Lacrimosa的音乐增添了情感的深度和哲学的思考。这种艺术上的相互激励和情感上的相互依赖,让《Inferno》成为了Lacrimosa的一个标志性作品。

由此,Wolff荣获了Zillo杂志颁发的“另类摇滚音乐奖”。随后的一年,Wolff推出的单曲《Stolzes Herz》,首次登上了德国单曲排行榜,将乐队带向新的高度。
单曲火了之后,专辑《Stille》(沉默)在1997年强势来袭。为了这张大碟,Wolff和Nurmi请来了巴姆贝克交响乐团、罗森伯格乐团和德国伦克维茨合唱团助阵,同时加大了金属的比重。如此混搭,既有力量又不失细腻,堪称完美CP!

《Stille》

随着合作的深入,Wolff和Nurmi之间的默契也日益增强。专辑中大量女声的唱段,宛如温柔的手轻抚着孤独的小丑,为落寞的他带来了一丝心灵的慰藉。

同时,专辑《Stille》开始了更为强劲的风格演变。所以不难理解,关于Lacrimosa的音乐风格,为啥一直存在那么多争议了。

Wolff本人并不认同将他的音乐简单归类为哥特摇滚或哥特金属,他认为这样的标签太过狭隘。因此,他郑重声明:

“这些风格可能适用于某些歌曲,但绝不适合整个Lacrimosa!……我所追求的,是创作音乐本身,而不是被某种风格所局限!”

真正使Lacrimosa大放异彩,跻身传奇的,当属伟大的鸿篇巨制,1999年推出的第六张专辑《Elodia》。Elodia是希腊神话中注定失败的爱情半神,按照Wolff的设想,小丑与女神的爱情故事即将迎来终章。于是,这对神仙爱侣,决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来完成他们的爱情绝唱。

他们邀请了伦敦交响乐团、罗森伯格乐团以及西萨克交响乐团这些音乐界的巨擘联袂合作,不惜动用187位艺术家的庞大阵容共同演绎,将每一个音符都雕琢得精致无比,共同织就了一幅气势如虹、情感深沉的音乐画卷。

《Elodia》

在故事的高潮,小丑亲手结束了女神的生命,随后再次陷入了无尽的虚无。这一情节引发了一个深刻的思考:

当爱达到极致,是否会转变成一种自我毁灭的力量?过度的爱意,是否真的足以致命?


让我们将视线转回专辑本身,可以发现,整张专辑巧妙地被划分为三个章节,它们分别描绘了小丑与女神爱情故事的不同阶段:

第一幕以“Am Ende der Stille”开场,这是一首受莫扎特影响的器乐曲,接着是“Alleine zu zweit”,这是一首中等节奏歌曲,副歌非常出色。即使你不懂德语,也能跟着哼唱。紧随其后的是“Halt mich”,一曲充满力量的乐章,弦乐与长笛的和谐交织,如同在绝望中为爱情注入了一线生机。这首曲子以古典音乐的纯净开篇,却在摇滚与古典交织的激昂旋律中落幕。紧接着,英文歌曲“The Turning Point”由Nurmi倾情演绎,它娓娓道来那些逝去的亲密时光,为第二幕的悲剧性转折埋下了伏笔。

在《Elodia》的第二幕中,随着“Ich verlasse heut' dein Herz”的旋律缓缓升起,我们被带入了一段情感的漩涡。这首歌曲以其层层递进的情感张力,最终凝结成一曲深沉而充满力量的乐章。在其中,钢琴与吉他的独奏相互辉映,如同两个灵魂的对话,展现出了一种情感与力量的和谐统一。

紧接着,Wolff与Nurmi携手带来了“Dich zu töten fiel mir schwer”,这首充满古典韵味的乐曲,以其强烈的情感表达,将这对爱侣间复杂的情感纠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将爱情中的甜蜜与痛苦,渴望与挣扎,毁灭与重生演绎得淋漓尽致,为这部摇滚歌剧增添了一抹不可磨灭的悲情色彩。
在《Elodia》的终章,第三幕的序幕由一首长达14分钟的悲怆安魂曲“Sanctus”缓缓拉开,这首曲子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宏伟的气势,将整部歌剧的情感张力推向了顶峰。当弦乐的首个音符如命运的钟声般敲响,它预示着情感的高潮即将到来。《Sanctus》巧妙地融合了合唱团的和谐之声、弦乐的精致细腻、管乐的激昂澎湃,以及从沉重到柔和的流畅过渡,共同铸就了这首令人难忘的音乐杰作。

最后,《Am Ende stehen wir zwei》以它那缓慢而沉重的旋律,如同深沉的哀歌,为这部充满激情与悲剧色彩的摇滚歌剧画上了句号。
回望过往,不难发现,自处女作《Angst》起,Wolff便开始编织一段漫长曲折的爱情故事,如今,随着《Elodia》的落幕,这段故事终于画上了句点。在这部摇滚歌剧的终章中,女神死去,小丑永失所爱,再次被虚无吞噬。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Wolff与Nurmi却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爱情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延续,仿佛是命运对他们在音乐中所经历的悲剧的一种补偿。





结果不败传说,永远Slay全场


通常来说,巅峰之后就是衰退。但是Lacrimosa似乎并未这个魔咒击中。接下来的时间里,Lacrimosa持续保持着他们超凡的创作力和高产出频率,每隔两年年左右,乐迷们就能享受到他们带来的全新专辑。

2001年,他们发行的《Fassade》专辑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张专辑风格多变,从“Liebespiel”的金属轰鸣,到“Senses”里行云流水的键盘旋律,再到“Fassade”这首标题曲目中吉他与管弦乐队的精彩交响对话,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特别是这首三乐章的作品,它在专辑中分别作为第1、5和8首曲目,深刻地批判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最终以对个性的肯定和主角选择从社会中隐退的方式作为收尾。

《Fassade》

在2003年推出的《Echos》专辑里,Lacrimosa明显减少了吉他和摇滚元素的比重,转而更多地采用古典乐器,为听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专辑中的管弦乐编排跳脱了当代金属音乐的常规框架,尤其是开场曲“Kyrie - Overture”所展现的非凡气度,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Echos》还巧妙地融合了电子和工业音乐的元素,比如在“Ein Hauch von Menschlichkeit”(人性触摸)中就可以感受到这种跨界融合的魅力。与乐队之前的作品相比,这张专辑更加注重内省和宁静的氛围营造,同时继续深入挖掘哥特式爱情主题的丰富内涵。

《Echos》

2005年发行的《Lichtgestalt》专辑中,Lacrimosa巧妙地延续了古典音乐的精髓,同时重新将摇滚的元素注入到他们的音乐之中。专辑的开篇曲目“Sapphire”以一种古典的风格优雅开场,但很快便转换到了充满能量的金属段落,随着节奏的加快,沉重的吉他声部成为了主导,Wolff的声音也随之转变为充满激情的死亡金属风格的咆哮。

专辑中其余的歌曲在风格上与乐队的之前作品保持了连贯性,涵盖了从乐观向上的旋律到由Anne Nurmi主要用英语创作并演绎的曲目,以及那些节奏更为缓慢、洋溢着深沉哀愁的乐章。这样的音乐编排不仅展现了Lacrimosa在音乐上的广度和深度,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在哥特金属领域中的独特地位。

《Lichtgestalt》

2009年,Lacrimosa带来了《Sehnsucht》专辑,这次Wolff故意减少了概念性元素,创作了一张更加即兴、风格多元的作品。紧接着,在2012年9月,《Revolution》专辑重磅发行,继续推动乐队的音乐革命。随后,2015年的《Hoffnung》和2017年的《Testimonium》(后者是向最近去世的音乐家致敬的专辑)陆续与大家见面,展现了Lacrimosa深厚的情感和敬意。

时间来到2021年,《Leidenschaft》问世,2022年,《Leidenschaft, Pt.2》也紧随其后发布。Lacrimosa的每一次新动作,都维持着他们一贯的高水准,不断为乐迷们带来新的震撼和感动。

《Leidenschaft, Pt.2》

Lacrimosa即将再次来到中国演出,此次巡演由号角唱片主办,并得到了魔格乐器的鼎力支持。

为了打造极致的舞台音效,魔格乐器特别提供了由芬兰高端音频设备制造商Darkglass Electronics生产的Microtubes900v2贝斯音箱放大器。这款音箱放大器以其卓越的耐用性和先进的均衡技术而闻名,配备了录音室级别的压缩、IR箱体模拟以及MIDI控制功能,为专业贝斯手提供了全面而高效的音质解决方案。

此外,Darkglass的DG410N贝斯音箱也将成为演出的指定设备,这款音箱以其出色的音质和强大的功率而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的加入,将为Lacrimosa的现场演出增添更多层次和深度,确保每一位观众都能享受到一场视听盛宴。魔格乐器与Darkglass Electronics的强强联合,将为Lacrimosa的中国巡演提供最专业、最高品质的音响支持。

转发此文并在后台@魔格,就有机会赢取Lacrimosa中国演出门票哦!小伙伴们抓紧时间行动起来,我们现场见~~


对重金属,朋克,日本摇滚,迷幻摇滚,后摇,后朋等感兴趣的朋友,或者是想投稿的朋友,不要犹豫扔入群申请过来吧。


在这里,你可以提前获知小异本周头条文章,有权对标题和文章提出修改意见。可以提出你喜欢的乐队,不管是流行的还是冷门的,都有可能成为小异的重要选题。


小异也会经常和大家分享好听的歌和有意思的音乐话题,同时还有许多免费的吉他曲谱提供。各位作者大大也会不定期在线给大家解疑答惑。所以还等什么!!!


👆🏻 添加上方二维码,申请入群吧 👆🏻


📹 R E V I E W


👆“女版水爷”?光头暴女消亡史

👆啥是后朋克?车库摇滚·性手枪·新浪潮·无浪潮|音乐极简史

👆打破次元壁,中二少年的屠龙英雄梦|简单聊聊什么是欧式力量金属(EUPM)


🎼  L E A R N 


_____


Learn guitar with a master


👇🏻点击下方动图立即学习吉他大师课程👇🏻



👁  F I N D  ME 


_____








异声音乐
突破音乐边界,探索新音乐维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