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非文集|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二)

文摘   2024-11-04 16:44   山东  

前段时间推荐分享了赖非老师的《考古拾趣》,这本小书摘选了赖老师参加考古工作后的60件考古趣事,基本都是赖老师的亲身经历,记录了考古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语言风趣幽默,于平凡小事可看出老一辈文博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性格。连载刊登后,反响不错,很多金石、书法、文博爱好者都表示很喜欢,希望看到更多赖老师的著作。

赖非老师著作很多,究竟选择什么作为第二本推荐的著作呢?我考虑了一段时间,这些年,赖老师的研究中心主要集中在云峰刻石和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上,发表了很多划时代的论文和专著,可谓这些领域研究的领军者,这两方面的论文和专著,是非常值得金石爱好者学习研究的。但是我觉得应该先推荐大家读《赖非美术考古文集》,这是赖老师30余年田野考古和金石研究的浓缩,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宽博,可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金石考古研究方面最新的一些成果。

《赖非美术考古文集》共收录赖老师不同时期的论文二十余篇,按照书中的序列,首先是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侯教授撰写的序一,其次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文彬教授撰写的序二,然后是赖非老师的《我的学术关注点(代自序)》,随后正文部分是二十余篇论文。考虑到更方便朋友们的阅读、理解,稍作一个调整,把赖非老师《我的学术关注点(代自序)》放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分享,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整部文集的学术主旨、研究脉络,已分享文章详见:

赖非文集|《我的学术关注点(代自序)》

赖非文集|《序一》——雷德侯

赖非文集|《序二》——韩文彬

赖非文集|关于“书法环境-类型学”(上)

赖非文集|关于“书法环境-类型学”(中)

赖非文集|关于“书法环境-类型学”(下)

赖非文集|谈当前书法理论的建设(1989)

赖非文集|家具变革引起了汉字字体的改变(上)

赖非文集|家具变革引起了汉字字体的改变(下)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类型(上)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类型(下)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分期(上)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分期(中)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分期(下)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类型(上)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类型(中)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类型(下)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分期(上)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分期(中)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分期(下)

赖非文集|北朝后期的书法复古现象

赖非文集|北朝后期的书法复古现象(中)

赖非文集|北朝后期的书法复古现象(下)

赖非文集|“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是北朝书法的两个阶段

赖非文集|汉碑的起源、发展与分布(上)

赖非文集|汉碑的起源、发展与分布(下)

赖非文集|墓志起源辨析(上)

赖非文集|墓志起源辨析(下)

赖非文集|北朝佛教刻经的阶段与书法风格(上)

赖非文集|北朝佛教刻经的阶段与书法风格(下)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摩崖刻经的书丹人及其书法意义(上)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摩崖刻经的书丹人及其书法意义(中)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摩崖刻经的书丹人及其书法意义(下)

赖非文集|泰山经石峪刻经的设计与结局

赖非文集|北齐刻经:在对抗中借鉴

考虑到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没完全按照《赖非美术考古文集》中的顺序分享,近期均围绕北朝刻经这一课题展开,下面要分享的是《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这篇文章较长,有数万字,分为引言、一佛教刻经的起源与发展、二山东刻经概况、三山东刻经的两个阶段、四山东刻经的书丹人、五山东刻经的书法艺术成就及注释几个部分。今天是第二篇,即山东刻经概况。

第一篇详见:赖非文集|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一)


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

......

二  山东刻经概况

山东北朝佛教刻经,集中地分布在泰山、峄山周围。泰山周围的刻经,一是分布在泰山前后,一是集中在东平湖周边沿岸。峄山周围的刻经,主要集中在山之前后。总的说,分布在北朝时期的兖州境内㉙。内容包括经文、偈语、佛名、经名、题名、题记、铭赞、颂等。有的刻在碑上,但多数刻在山体摩崖上。

(一)济南黄石崖经偈

黄石崖在千佛山南约1公里处,古名历山。崖上现存佛教龛窟造像、偈文及造像题记若干,为山东地区较早的佛教摩崖造像经偈遗迹之一。偈文位于黄石崖最高处,魏书,12行,行12字不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山体坍塌,偈文全部毁灭。有少量拓片传世。偈文前段出自《大般涅槃经》之《圣行品》与《高贵德王菩萨品》,后段出自《法华经·普门品》。

(二)凤凰山佛名

佛名位于宁阳县葛石镇刘家庄村东凤凰山顶上。有佛名5处:“弥勒佛”题名,位于山顶南端。隶楷书,2行,行3字。华光佛题名,位于山顶南端。隶楷书,1行3字。“大空王佛”题名,位于山顶北端夹缝石东侧面。隶楷书,1行4字。另有两处佛名,皆在山顶中部石坪上。隶楷书。均未刻完。

(三)水牛山刻经

刻经位于汶上县白石乡小楼村东水牛山之阳摩崖石壁上。隶楷书,6行,行9字。内容选自梁曼陀罗仙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四)徂徕山刻经

徂徕山在泰山东南20公里处,刻经位于徂徕山林场光化寺旁及附近的映佛崖上。有刻经、佛名、题名,共6处。《大般若经》节文在光化寺东一巨形圆石上。经文隶书,8行,行7字。内容选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经文之后有王子椿等人的题名。隶书,5行。经文右侧又有胡宾题名。隶书,2行,行4字。《大般若经》石之西不远处,原还有“弥勒佛”等3佛名,20世纪四五十年代毁灭,有少量拓片传世

光化寺东南1公里映佛崖巨石上,刻《文殊般若经》节文。隶书,14行,行7字。内容选自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经文右上方,刻梁父县令经主王子椿等人题名。隶楷书,上刻2行,下刻4行。

(五)泰山经石峪刻经

泰山经石峪刻经,位于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1公里处。经文刻在一片巨大的花岗岩石坪上,刻面最长处52 米,短处26.4米,宽32.2米,面积1200平方米。经文选自鸠摩罗什译《金刚经》前部分。隶楷书,47行,行10至92字不等,字径50至60厘米。按经文当为2998字,因风化剥蚀严重,现仅存1382字(有笔痕者统计之)。第31行后多为双勾字。

(六)书院东山佛名

山在平阴县洪范镇书院村之东,村民称曰东山。海拔270米。佛名位于山之西麓斜坡上。隶书,1行4字,曰“大空王佛”。

(七)天池山佛名

天池山在平阴县洪范镇书院村北。海拔280米。佛名位于天池山南麓,隶书,1行4字,曰“大空王佛”。

(八)二鼓山佛名

佛名位于平阴县洪范镇张海村西1.2公里处二鼓山石砰上。隶书,6行,行4字。内容为“大空王佛”及供养人题名。

(九)云翠山佛名

云翠山在平阴县洪范镇南3.5公里处。海拔323米。佛名位于天柱峰西侧北首。隶书,6行,行4字。内容为“大空王佛”及供养人题名。

(一〇)大寨山佛名

大寨山在平阴县洪范镇东南2公里处。海拔494米。佛名位于“仙人桥”上。隶楷书,1行4字,曰“阿弥陀佛”。

(一一)司里山刻经

司里山位于东平湖西岸东平县戴庙镇司里村东,海拔107米。山上刻《诸行无常偈》、《摩诃般若经·明咒品》、《大般涅槃经·悟陈如品》等。《诸行无常偈》位于主峰东南角下端,北齐皇建二年(561年)造像题记旁,被造像题记工程破坏,现仅存“无”、“灭”、“灭”3 字,字径15厘米。《摩诃般若经》位于主峰东崖壁上。隶书,大部分被宋代造像破坏。内容选自《摩般若经·明咒品》节文。主峰之东12米处的摩崖石壁上,刻《大般涅槃经·陈如品》选段。楷书,34行,行11字。书风大有隋人特点。

(一二)银山佛经名

银山位于东平县银山镇银山村北。海拔131米。佛经名刻于银山之阳。隶楷书,5行,共9字,曰“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

(一三)洪顶山刻经

洪顶山在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东北1.5公里处。海拔368米。有大洪顶、二洪顶之分。经文刻在二洪顶西麓“凹”字形山谷南、北摩崖石壁上。谷内有茅溪泉,终年不涸。泉西一片开阔地,西接东平湖。湖光山色,清泉松风,富庶而幽静。崖上有刻经、佛名、铭赞、题名、题记共22 处。

北崖壁 16处:

《摩诃般若经》位于北崖壁最西端。隶书,6行,行10字。内容选自《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其右为《大集经》节文,隶书,7行,行8字。选自《大集经·穿提品》。其右不远处是《僧安道壹铭赞》,隶书,6行,行12字。与它比邻的是《僧安道壹题名》。隶书,1行4字。往东不远处是《摩诃衍经》,刻在碑形图案中。隶书,6行,行12字。内容选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问乘品第十八》,单本名《摩诃衍经》。《仁王经·受持品第七》位于洪顶山北崖壁中段。隶书,7行,行10字。选自《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大空王佛题名记》(之一)位于洪顶山北崖壁中段。隶书,6行,行4至14 字。《十三佛名》与《大空王佛》比邻,起自北崖壁东段。隶书,楷意浓,17行,行2至7字。《大山岩佛题名》位于《十三佛名》上部。隶书,楷意浓,1行4字。《高山佛题名》位于崖壁东段,与《大山岩佛题名》比邻。隶书,楷意浓,1行3字。《安王佛题名》与《高山佛》、《大山岩佛题名》比邻。隶书,楷意浓,1行3字。《药师琉璃光佛题名》位于北崖壁风门口处。隶书,1行6字。《风门口碑题字》位于风门口处。隶楷书,1行4字。《安公之碑》位于风门口处。碑额题“安公之碑”4字,篆书。碑文隶楷书,8行,行12字。《文殊般若经》(之一)位于风门口处。隶书,10行,行10字。内容选自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僧安道一题名》在《文殊般若经》之右。隶书,1行4字。

南崖壁6处:

《法洪铭赞》位于洪顶山南崖壁中部。隶书,9行,行16字。《大空王佛题名》(之二)位于南崖壁中段,《法洪铭赞》之右。隶书,1行4字。《大空王佛题名》(之三)位于南崖壁中段。隶书,1行4字。《大空王佛题名》(之四),位于南崖壁西段。隶书,1行4字。《文殊般若经》(之二)位于南崖壁西段。隶书,经文7行,题名1行,行14字。内容与北崖壁选段相同。南崖壁西段再刻《大空王佛题名》(之五),位于《文殊般若经》之右。隶书,2行。

(一四)峄山刻经

峄山又名邾峄山、邹山,位于邹城东南10公里处。海拔548米。山势挺拔,怪石嶙峋,风光尤佳。自古即为邹鲁名山,素有小泰山之称。山上有历代刻石百余种,其中北齐刻经、题名3处:

《文殊般若经》(之一)位于山顶五华峰之阳摩崖石壁上。隶书,11行,行10字。选自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经文东侧面有何能等刻经题名。11行,行5字不等。

山阳半腰间妖精洞旁,再刻《文殊般若经》(之二)。隶书,8行,行14字。节选内容与五华峰所刻相同。

(一五)阳山刻经

阳山又名护驾山,位于邹城市东南郊。海拔215米。刻经位于东侧山腰间一天然石室的后壁上,1974年毁灭。内容、书体、书刻格式与峄山妖精洞旁董珍陀刻经一致,即《文殊般若波罗蜜经》98 字节文。字径略小,未见年号及题记。

(一六)陶山佛名

陶山位于滕州东南25公里羊庄镇陶山村北。佛名隶书,4行,行2~5字不等,字径30至40厘米。

(一七)罗汉山刻经

刻经位于滕州柴户店镇南辛村东罗汉山寨子顶摩崖上。仅见“何以故”3字,其他内容书写后未刻。风格与本地区北齐刻经碑极为相似,当为《文殊般若波罗蜜经》98字文的部分遗留。

(一八)尖山刻经

刻经位于邹城东4公里尖山之东山岭上。刻经文2段,佛名1处,经名1处,偈文1处,题记、题名10段,共400余字。惜在1960年修西苇水库采凿石料时被炸掉,目前,除支锅石上还残留个别笔痕外,其他皆荡然无存。

(一九)铁山刻经

刻经位于邹城北铁山之阳摩崖石坪上。内容包括经文、石颂、题名。

经文刻在巨大的碑形图案中。碑首刻六龙缠绕,额题“大集经”3字。碑身线刻界格,其下刻龟形图案,仿碑跌而作。长53米,宽15.6米。经文为《大集经·海慧菩萨品》节文,《石颂》称《穿菩提品》。隶楷书,17行,行57 ~62字,字径50~70厘米。

《石颂》位于经文左下方。刻面长17米,宽3.5米,上刻“石颂”2字,篆书。颂文隶楷书,12 行,行43~52字。经文、颂文下部有孙洽等题名,隶楷书,6行,行3~10字。又有李巨敖题名在其右,已毁灭。有拓片传世。

(二〇)葛山刻经

葛山位于邹城东13公里大束镇葛庄村北1.2公里处。海拔235米。经文刻在山之西麓一巨大石坪上。隶楷书,10行,行42 字。内容选自《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鸠摩罗什译。经文下方刻题名6行,行5字。风化严重。

(二一)冈山刻经

冈山在邹城北近郊,铁山北邻。海拔243米。山体花岗岩质,巨石凸兀,树木葱郁,风光秀丽。山上有刻经两种:一为《观无量寿佛经》节文,在东区鸡嘴石上,另一是《人楞伽经·请佛品第一》节文。刊刻两遍:一为大字书写,字径30~40厘米,分布在东、西两区30余块巨石上。另一为小字书写,字径10~20厘米,分布在东、西两区5块巨石上。两遍内容基本相同。

另外,还有以下刻经碑。

(二二)曲阜胜果寺刻经碑

北魏天平四年(537年)正月刻,出土于曲阜胜果寺遗址,现藏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碑青石质,正面刻一佛二弟子像,背面刻《金刚经》节文。魏书,12行,满行28字。起“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至“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止。后有“大魏天平四年(537年)正月”年款1行。

(二三)泗水天明寺刻经碑

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刻,清乾隆间出土于泗水县泉林镇韩家村天明寺遗址中,嘉庆七年(1802年)知县郭绶光等移置县学宫。20世纪50年代毁。有拓片传世。高1.14米,宽0.55米。碑刻两面,碑阳为《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节文,魏书,12行,行23 字。碑阴刻《大齐乡老举孝义隽修罗之碑》。魏书,17行,行21字不等。下有题名,魏书,17行,行12字。

(二四)东平海檀寺刻经碑

在东平县老湖镇梁林村北塔山前海檀寺遗址上。碑已倾斜,有座。正面上部刻三佛龛,下部刻《观世音经·普门品》节文。“北凉体”书,34行,行51字。碑阴刻题记,两侧刻题名。

(二五)巨野石佛寺刻经碑

原在巨野县大义镇小徐营村石佛寺遗址内,1993年运至巨野县文物管理所。碑高2.9米,宽0.88米。龙首额,中央镌一龛,造像三尊,卢舍那佛与文殊、普贤二菩萨,即“华严三圣”经文刻于碑阳,内容为《大方广华严十恶品》。隶书,8行,行25字。碑阴刻题名、发愿文,皆楷书。风化剥蚀严重。

(二六)兖州金口坝刻经碑

金口坝位于兖州城东泗河上,古称泗津桥堰石门,是古代瑕丘城(今兖州市)东出的交通要道。1993年,鲁南大旱,泗河干涸,金口坝基石露出水面,暴露出一些碑刻文物残石。其中一部分被兖州市博物馆收藏,另有一部分散存在民间。内容有刻经、造像、题记、题名等。刻经残碑有《文殊般若波罗蜜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书体有隶书、魏书等。

(二七)汶上水牛山刻经碑

原在汶上县白石乡小楼村东1公里水牛山顶上,1972年移藏汶上县博物馆。碑高2米,宽0.7米。碑阳额中央刻一佛龛,两旁题“文殊般若”4字。下为经文,隶楷书,10行,行30字。碑侧为刻经人题名。

注释

瑕丘,北朝兖州治所。《魏书》卷一○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兖州:后汉治山阳昌邑,魏晋治廪丘,刘义隆治瑕丘,魏因之。领郡六,县三十一。户八万八千三十二,口二十六万六千七百九十一。”六郡包括:泰山郡、鲁郡、高平郡、任城郡、东平郡、东阳平郡。三十一县包括:巨平、奉高、博平、赢、牟、梁父、鲁、汶阳、邹、阳平、新阳、高平、方与、金乡、平阳、任城、亢父、巨野、无盐、范、须昌、寿张、平陆、富城、刚、元城、乐平、顿丘、馆陶、平原。其范围北抵泰山、东平湖,东达泗水源,南至滕州,西到巨野。胜果寺、金口坝、天明寺、峄山、阳山、尖山、铁山、葛山、冈山、陶山、罗汉山、水牛山等地刻经,属鲁郡;石佛寺刻经属巨野;徂徕山、东平湖沿岸刻经属东平郡。总之,目前发现的刻经作品除黄石崖经偈在齐州、洪范众佛名在济州外,皆在北朝兖州辖区之内。

卢衍庆:《重修泰安县志》,1929年。

大阪市立美术馆:《中国の石仏--莊嚴なる祈り》图版说明107,1925年。

(清)赵英祚:《泗水县志》卷一三,光绪十八年刻本。

樊英民:《兖州沙丘城发现北齐碑刻》,《李白在济宁》,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


声明:本篇正文转自《赖非美术考古文集》,仅为推广介绍,相关著作权益均归赖非先生所有,建议观众朋友购买正版纸质书籍,以便获得更好的阅读感受。

赖非

山东邹城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山东金石学会会长

山东省博物馆学会顾问

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客座教授

最后推荐一波赖非老师主编的《中国石刻书法精粹》系列(部分),以北朝时期山东地区的刻经以及摩崖碑刻墓志等为主,所用拓片极精,学习书法爱好金石的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册。

齐云雅集
探寻传统文化,传播金石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