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非文集|尖山刻经分布复原(一)

文摘   2024-11-10 17:19   中国  

前段时间推荐分享了赖非老师的《考古拾趣》,这本小书摘选了赖老师参加考古工作后的60件考古趣事,基本都是赖老师的亲身经历,记录了考古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语言风趣幽默,于平凡小事可看出老一辈文博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性格。连载刊登后,反响不错,很多金石、书法、文博爱好者都表示很喜欢,希望看到更多赖老师的著作。

赖非老师著作很多,究竟选择什么作为第二本推荐的著作呢?我考虑了一段时间,这些年,赖老师的研究中心主要集中在云峰刻石和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上,发表了很多划时代的论文和专著,可谓这些领域研究的领军者,这两方面的论文和专著,是非常值得金石爱好者学习研究的。但是我觉得应该先推荐大家读《赖非美术考古文集》,这是赖老师30余年田野考古和金石研究的浓缩,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宽博,可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金石考古研究方面最新的一些成果。

《赖非美术考古文集》共收录赖老师不同时期的论文二十余篇,按照书中的序列,首先是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侯教授撰写的序一,其次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文彬教授撰写的序二,然后是赖非老师的《我的学术关注点(代自序)》,随后正文部分是二十余篇论文。考虑到更方便朋友们的阅读、理解,稍作一个调整,把赖非老师《我的学术关注点(代自序)》放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分享,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整部文集的学术主旨、研究脉络,已分享文章详见:

赖非文集|《我的学术关注点(代自序)》

赖非文集|《序一》——雷德侯

赖非文集|《序二》——韩文彬

赖非文集|关于“书法环境-类型学”(上)

赖非文集|关于“书法环境-类型学”(中)

赖非文集|关于“书法环境-类型学”(下)

赖非文集|谈当前书法理论的建设(1989)

赖非文集|家具变革引起了汉字字体的改变(上)

赖非文集|家具变革引起了汉字字体的改变(下)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类型(上)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类型(下)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分期(上)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分期(中)

赖非文集|汉代书法分期(下)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类型(上)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类型(中)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类型(下)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分期(上)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分期(中)

赖非文集|魏晋南北朝书法分期(下)

赖非文集|北朝后期的书法复古现象

赖非文集|北朝后期的书法复古现象(中)

赖非文集|北朝后期的书法复古现象(下)

赖非文集|“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是北朝书法的两个阶段

赖非文集|汉碑的起源、发展与分布(上)

赖非文集|汉碑的起源、发展与分布(下)

赖非文集|墓志起源辨析(上)

赖非文集|墓志起源辨析(下)

赖非文集|北朝佛教刻经的阶段与书法风格(上)

赖非文集|北朝佛教刻经的阶段与书法风格(下)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摩崖刻经的书丹人及其书法意义(上)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摩崖刻经的书丹人及其书法意义(中)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摩崖刻经的书丹人及其书法意义(下)

赖非文集|泰山经石峪刻经的设计与结局

赖非文集|北齐刻经:在对抗中借鉴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一)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二)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三)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四)

赖非文集|山东北朝佛教刻经研究(五)

考虑到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没完全按照《赖非美术考古文集》中的顺序分享,今天开始分享《尖山刻经分布复原》,原载《书法》2006年第11期。本文分为引言、一实地调查与访问、二文献资料、三尖山刻经拓片印证、四有关问题的辨析等几部分。准备分为四篇分享,每篇分享文中一部分,今天是第一篇,即实地调查与访问。

尖山刻经分布复原

内容提要:尖山刻经毁灭于20世纪60年代,原处仅留下一座大坑。根据遗存拓片,参考文献记载,结合实地调查与访问,对尖山经文、佛名、经名、题记与偈语梳理辨析,将其分布进行复原,是泰峄山区佛教刻经研究的一项内容。

关键词:尖山刻经分布复原

尖山北齐摩崖刻经,在山东邹城东北6公里尖山(当地人叫朱山)之东大佛岭上,是著名的“邹县四山刻经”之一,在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60年修西苇水库大坝时,于此岭开采石料,刻经遭到毁灭之灾。这一惨重的损失,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尖山刻经内容丰富,有经文、题、语,也有佛名、经名。参与刻经的人物众多,有当地名门望族,也有来自邺都的高官权贵家人。僧安20多年的刻经活动,从山东到河北,再从河北回到山东,尖山是其重要的转折点。联想到尖山刻经的价值与地位,眼看着摆在我们面前的遗址废坑,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思考。各刻位置与它们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呢?——人们企盼着对它的复原。

我们的复原工作从四方面做起:一、实地调查与访问。二、文献资料说明。三、拓片印证。四、对不明问题进行辨析。

一    实地调查与访问

(一)实地调查

刻经遗址:位于大佛岭西北部,地属邹城市大束镇郝家沟。1960年采石后,此处成为一座废坑。最初的坑规模不太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石坑向西、向南又开挖了许多。如今石坑南北长54米,东西宽24米,深6米(图1),石坑中轴线方向为北偏东5°。刻经坑之西、之南的石坑均与刻经坑相连,其北、西皆为乡间小路。“支锅石”在刻经坑东南冈子上,具体位置为东偏南19°120米处(基点在原“文殊般若”四字上部)。

图1

(二)访问

被访问人:郝家沟村原支部书记郝振洋(72岁)。

时间:2005年9月22日下午。

地点:郝振洋家。郝振洋原为村会计,后成为村支部书记,是郝家沟少数的识字人之一。

访问内容如下:

(1)刻字面积。郝言:“南北约45~50米,东西15~20米。

(2)刻字分布。郝言:“‘大空王佛’4字周围全是字。上面(南)字多些,下面(北)字少些。有两片大字(指‘文殊般若'4字与‘大空王佛’4字),其余字小些。字刻得比较集中,因为西面、南面都是‘烂石窝’,表面都是风化的石粒,不便刻字。后来这里也开凿了石头,成了大坑。”更详细地情况,郝说:“记不清了。

(3)支锅石位置。郝言:“支锅石在东南小山冈上,不在刻字附近,离刻字远着哪!

(4)清代碑与“神仙铺”。郝言:“听有年纪人讲,光绪时县令在这里立了块碑,原因是有人在‘神仙铺’乱采石。”为制止他们,碑就立在“神仙铺”石窝旁。碑上端横写着“邹县正堂吴氏”,中间竖写着“护惜古迹,禁止采石”8个字。左有一行小字曰:“光绪xx年。”“神仙铺”是由来已久的叫法,不知什么意思。笔者问:“是否有人在此烧香磕头求佛?”答曰:“没见过。

(5)拓片人。郝言:“曲阜高氏兄弟常来拓拓片。高氏与我姥爷是仁兄弟,关系不错,来时常住家里,一干就很长时间。有时也送给姥爷拓片,但他都没当作好东西。


注释

①赖非:《齐鲁碑刻墓志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


声明:本篇正文转自《赖非美术考古文集》,仅为推广介绍,相关著作权益均归赖非先生所有,建议观众朋友购买正版纸质书籍,以便获得更好的阅读感受。

赖非

山东邹城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山东金石学会会长

山东省博物馆学会顾问

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客座教授

最后推荐一波赖非老师主编的《中国石刻书法精粹》系列(部分),以北朝时期山东地区的刻经以及摩崖碑刻墓志等为主,所用拓片极精,学习书法爱好金石的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册。

齐云雅集
探寻传统文化,传播金石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