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父母的辛苦都来自于这个原因

文摘   2024-10-19 12:01   北京  

来源:周梵(ID:zerofield0)

作者:周梵,感谢作者授权“土豆的思考”转载


请点击标题下蓝色土豆的思考→就可关注我


这是土豆思心理学角度点评的第3654篇文章,每天一篇,点评是原创哦。


摘要:不是所有好东西都需要让所有人在所有时间都立刻接受的


01


一次课程里,一个学员小梅告诉我,她很纠结当下婚姻的问题,一旦她做了让孩子爸爸不高兴的事情,丈夫就会有很强烈的情绪。


以前小梅会尽量迁就对方,但近几年她通过学习,内在力量越来越强,开始越来越不愿意压抑自己了。【土豆思】嗯,成长了。


经常自己出来学习上课或者安排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例如,旅行或者和朋友吃饭聚会等。


对方多半是被激怒了,并非常激烈地辱骂她。【土豆思】辱骂……


她拿出手机,把最近一次聊天记录给我看了,说实话,虽然我有所预期,但我看到那些聊天记录依然有些震惊。


大段大段的指责辱骂的文字里有很多“母猪”“贱货”“母狗”之类的字眼,言辞之恶毒超出了我的想象。


并且对方最后说:你这样花钱,以后肯定会欠债,欠债了我还得帮你还,所以我要离婚!


我问小梅,你是怎么考虑的?


她告诉我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8岁,小女儿4岁。她可以接受离婚,但没能力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土豆思】怕离婚……


如果离婚了,多半是大女儿跟着她,小女儿跟爸爸。


她说对大女儿不那么担心,她已经大了,爸爸说的做的过分的时候会跟爸爸对抗。


但小女儿太小,很多时候就是恐惧和顺从了,她觉得爸爸这样的性格一定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


所以她对小女儿不放心,想回去跟爸爸谈个协议,不用他的钱,不管是债务还是其他问题都跟这个男人不相关。


然后不离婚,这样自己就能留下来“保护”小女儿,消解爸爸对女儿的伤害。


我听完这个“伟大而壮烈”的计划之后问小梅:


如果你坚持要把两个孩子都带在身边,对方会同意吗?还是会跟你争到底?


她说,不确定,有可能会放手。


接着我问了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没能力同时带两个孩子是基于金钱的考虑还是时间的考虑?


小梅说主要是时间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孩子的费用都是自己在承担,但有时候她要出来学习等事情,需要有人带孩子。


我说这个就不是问题,找人带孩子可以找外包人员,钟点工,请阿姨,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孩子同学的父母等等,总有办法解决。


她沉默了一会儿,好像试图下定某个决心。


几秒钟后,小梅说,我不离婚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爸爸还是很爱孩子的,会自己给孩子做饭,对她们身体健康很关注


我很直接的说,“我不信,我不信这个爸爸能很爱孩子。”


我不认为关心孩子吃喝或成绩就算“很爱”,养鸡的农户也关心鸡的吃喝健康,但这份爱里没有对对方主体性的爱,是一种对完全服务于自己的工具的养护。


而且一个对自己的“恶”如此放纵的人,当有一天他发现孩子也要脱离自己的控制时,会有多么恶的言行都是可以预见到的。


但凡心中有些爱的人,对身边的人要么就选择在一起,好好爱,要么没爱了就分开,而不是伤害辱骂


就像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也必然会对孩子的伴侣有基本的善意,而不是肆意的斥责伤害。


因为父母会明白这些释放出去的伤害也一定会间接的伤害到自己的儿女。


这个男人对孩子的妈妈如此的充满恶意,丝毫不懂得巢毁卵破的道理,要么蠢和坏至少占一样,要么两样都占了。


真正的爱需要有智慧的基础,还要有较为完整的人格基础。


这些基础都没有,爱就无法建立。


然后小梅又问,孩子没有爸爸的陪伴会不会有缺失,成长不完整?


暂且不提投射,是谁觉得有缺失,是谁觉得家庭有不完整。


光是看看对方辱骂的字眼,不是对行为,对智商,对能力,而是大量对性别本身的辱骂,这里面潜藏的对女性的轻视和恶意盖都盖不住。


一个这样丝毫不尊重女性的父亲,怎么可能给女儿多么正向的陪伴呢?他对女儿的爱里又有多少尊重呢?【土豆思】是啊。


后来小梅终于意识到问自己想过什么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判断什么对孩子好,然后再牺牲自己去维系这个好。


后来分开的时候,她流着泪告诉我,周老师,我知道了。


我知道她的哭泣是因为她很害怕,她要做新的选择了。


对她来说牺牲自己维持现状是熟悉的,擅长的,但这个新选择她不熟悉也不擅长。


她不再以牺牲自己来维持一个对孩子有害的环境的循环里了。这真的是两头都没落着的选择。


很多时候父母一直都执着于要让孩子好,不惜以破坏关系和自我牺牲为代价。【土豆思】这也是自己逃避的思维方式。


最后发现虽然破坏了关系,牺牲了自我,但给出的好,未必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或未必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剂量


其实很多时候,做父母的很难判断孩子真正需要什么,需要到什么程度。【土豆思】对。



02


我带的一个导师教练,有一次在督导会的时候问我,说她想拿出更多精力时间去搞事业,但孩子还很小,8岁。


她说她很担心这个选择会给孩子带来遗憾,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妈妈陪伴不足的遗憾。


我说,其实要有遗憾,怎么选都会有遗憾的。


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拼事业,那陪伴肯定不会那么足,孩子就可能会有妈妈陪伴不够的遗憾。【土豆思】陪伴过多,也不一定好啊。


你陪伴的多,更多重心都放在家庭孩子上,孩子就会有缺失一个事业独立的榜样妈妈的遗憾。


可能有未来孩子有自己的事业困扰,想跟妈妈倾诉,自己的妈妈无法理解无法回应的遗憾。


做父母的,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的遗憾感大多是自己遗憾的延伸投射(关于延伸投射,我们在《当好父母最重要的是“别装”》文章讲过)。


很多我们认为是对孩子好的标准可能是二十年前或三十年前的标准,我们可能并不清楚让孩子更适应他们长大之后的世界,什么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能力。


为人父母保持谦虚还是很重要的。其实也不难,推己及人就行了。


就像我们这些80,90后,我们的父母50后60后在教育我们的时候真的能想象的出来我们今天要应对的状况吗?


所以同理类推,我们也很难想象出来00后10后的孩子未来要应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还有些父母心里也知道,自己揪着不放的那个点也未必是完全正确的,未必一定是未来对孩子有帮助的。


但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必须得做点啥,才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土豆思】好好活出自己希望的样子,就是父母最应该做的。


其实是内心被主旋律的运动轨道裹挟了,这需要我们生发出力量脱离这个轨道,去探索自己的轨道。


这是需要力量和勇气的,还要能面对自己的孤独。


所以当你无法判断什么一定对孩子好,那就做自己最想做,对自己好的选择。【土豆思】赞同,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榜样。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那这个世界难道就没有好坏对错的标准了吗?就没有真正好的理念方向了吗?


我就不能传递给孩子一些真正的,能抵御时间和历史周期的美好品质吗?


当然是有的。


但哪怕是很好很健康的生活态度、人生品格,也是需要历练和时间的,就像好的审美,是需要足够的经历眼界来累积的。


就比如运动吧,我可以说是个运动达人,瑜伽,攀岩,撸铁,游泳样样都喜欢,可我家大女儿多多是个深度宅女,运动不了一点儿。


有一次多多说最近长胖了,要我带她练瑜伽,我说好呀,然后兴致勃勃的约了周六一个适合初学者的强度低的瑜伽课。


结果她头一天晚上答应的好好的,第二天早上怎么都叫不起来,然后丢下一句“妈咪你自己去吧,我今天不去了,再睡会儿”转身继续酣睡。


我能咋办呢,当然是自己去了。后来我也不纠结了,觉得她做个圆乎乎的小宅女也挺好。【土豆思】允许女儿做她自己,是心理师的职业优势。


毕竟我像她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对运动无感的。【土豆思】这就是共情,想起自己小时候,答应的事情反悔时的心态。


很多时候对某些东西的热爱和感觉真的是需要机缘和经验才能开启建立的。【土豆思】还给孩子找借口,哈。


不是所有好东西都需要让所有人在所有时间都立刻接受的。


用不好的方式传播好的东西,只会让人们更远离那些好的理念好的事物。【土豆思】这个好重要哦。


什么是不好的方式呢?


包括且不限于恐吓,逼迫,周而复始的催促和施压。【土豆思】这个,是不是家长常常做?特别是催促。


我身边有认识一些素食主义的朋友,包括我先生安杰同学也是十多年的老素人了。


有一些素食者相处非常舒服,他们就吃锅边素(荤素菜一起烹制的菜肴中素菜的部分),也不会对其他吃肉的人有任何的指点评判。


但还有些素食者,跟他们吃饭让人非常有压力,当上了荤菜的时候,有一些会低声念咒。


有一些会带着不可置信的表情说:“你们吃荤,不觉得肉是臭的吗?你们是怎么吃下去的啊?!”


还有一些会说:“你们这样是造业啊,以后还是开始吃素吧!”


基本这样的人我绝不会跟对方吃第二次饭了。我当然认同吃素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但我十分讨厌有人用这样带着某种恐吓和施压的方式来影响我。【土豆思】嗯,当然。


没人喜欢被不断施压和逼迫的感觉。【土豆思】是啊,没人喜欢。


无论是运动,吃素,环保,规律的作息,养成自律习惯等好的生活方式,好的理念,一旦用坏的传播方式,就像用暴力胁迫别人【土豆思】说得好。


所以那些极端的素食者环保主义也会被称为恐怖主义素食者或恐怖主义环保分子。


真正好的品质不需要耳提面命的传递,因为如果它足够美好且你已经活出来了,那么你在孩子身边,他们就会被影响,那些美好的品质迟早也会发展出来。【土豆思】嗯,厚积薄发。


毕竟所有的生命都是渴望美好和发展的,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时机就会破土而出。


如果你没有活出来,说也没有用,你自己都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活出这个品质,只是套了个形。


要真正继续做功课的是自己,而不是急着去要求身边的人。


所以如果你在“为别人好”的道路中感觉辛苦又阻力重重,还有满满的牺牲感,那么可能需要回头想想,这个“好”本身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End-


周梵:幸福心理学家,资深关系教练,蝉联2019&2020年心理咨询师权威排行Top50,百万级女性成长课《自爱力》体系主理人。著有畅销书《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公众号:周梵(ID:zerofield0) 。


这是土豆思心理学角度点评的第3654篇文章,每天一篇,点评是原创哦。


【土豆思】

不知大家是否看懂了周老师想说的核心问题了吗:


就是不要用自己的辛苦、牺牲,去“为别人好”,而那个“好”,大概率是别人不需要的或者不认可的。


比如妈妈小梅为了女儿能有爸爸而拧巴地设计了一出“婚内离婚”的牺牲。


90%父母的辛苦,都是“没苦硬吃”的结果。


当你遇到选择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对自己好的那个选项,这至少可以告诉孩子:要对自己好一点,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可能对他的一生,更有帮助。


另外,对别人好,也需要“程序正确”,就是不能“有好硬给”,不能因为你觉得好,就逼迫、施压特别是催促和唠叨给到他人。


用不好的方式传播好的东西,只会让人们更远离那些好的理念好的事物。


学习了。


小调查:


想不想看

父母的“牺牲感”,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

请不要介入孩子的命运!真正厉害的父母,原来都是孩子的莫逆之交……


更多精彩文章,点这儿👀

欢迎您找土豆思做您的私人心理师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土豆的思考,ID:potato-think
加入土豆心理群:tudouthink,注明“入土豆心理群”
互动电话: 13141425392(一生一世一思2吾生就2


土豆的思考
分享一个普通的土豆从心理学角度,对人生的一些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