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作者:主创团·猪妈妈,感谢作者授权“土豆的思考”转载
请点击标题下蓝色“土豆的思考”→就可关注我
这是土豆思从心理学角度点评的第3667篇文章,每天一篇,点评是原创哦。
摘要:“虚假的民主”,“包办”的父母,造就了“随便”。
00
前几天,看到一位妈妈在朋友圈吐槽,说自己快被青春期儿子“气吐血”了。
因为不管她跟儿子说啥,回答都是“嗯、哦、随便、不知道、都行”。
“儿子,晚上想吃点啥?”
“随便。”
“你们班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吗?”
“不知道。”
“儿子,你快来看这件衣服怎么样?”
“都行。”
每次听到这些词,她都很抓狂,感觉孩子像在应付她一样。【土豆思】就是在应付啊,懒得跟母亲沟通。
而且,她想不通:“十几岁不应该正是激情满满的年纪吗?怎么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土豆思】兴趣,被毁了吧。
“随便”这类词,确实很魔幻。
明明是在说“没问题”、“你决定”,但给人的感受却是冷淡、敷衍、不关心。
可以一下子毁掉原本积极的氛围,让人瞬间充满怒气。
这话经常从孩子口中出来,我们还会担心:
他听进去没有啊?
我这是哪儿又惹着他啦?【土豆思】母亲也可怜。
做事这么不积极、没热情,以后不废了吗?
要是一直这样敷衍、没主见,可怎么办呢?
家长想:我都这样征求孩子意见了,也算对他够尊重吧,他怎么还这态度?
但从心理学来看,一个孩子经常说“随便”,反映的不是他总被平等对待,反而是他的需求大多数时候都被忽略或者压制了。【土豆思】嗯。
我们只有听到“随便”背后的潜台词,才不会因为孩子一句回应就火大,才能从根源上去解决孩子的“积极性”问题。
01
孩子敷衍说“随便”是清楚自己根本没有决定权
一个家长问孩子吃什么,孩子说“随便。”
家长想,怎么能没想法呢?待会点了,你又不喜欢!
于是,坚持让孩子选。
孩子说,“火锅?”
家长一听,“前几天还在嗓子疼,怎么不长记性?”果断拒绝。【土豆思】孩子选了,被否了。
孩子又说,“麦当劳?”
家长更火大,“都说多少遍了,油炸食品不健康!你不是前几天才吃吗?” 【土豆思】孩子又选了,又被否了。
孩子最后说,“那比萨可以吧?”
家长说,“这不一样吗,热量那么高,又没啥蔬菜,怎么就不能选个健康点的?” 【土豆思】……
接着继续问,“吃啥?”这次,孩子不回答了,直接抛出一句:“你点吧,我随便,都行。” 【土豆思】孩子太有涵养了,这是礼貌的反抗。
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它每天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生活中上演。【土豆思】是啊。
有时是让孩子挑衣服,有时是帮孩子选兴趣班,还有时是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
为了“尊重”孩子,我们很“民主”地将事情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但当孩子做出决定时,我们又希望他的决定,得是我们满意的答案。【土豆思】这样的民主,比比皆是,从家庭到单位到国家……, 看着好像有民主,实则……
有时,伤害了亲子关系也未察觉。【土豆思】没学心理学的父母,是真不知道这伤害了亲子关系,还以为自己很尊重孩子呢。
《少年发声》中,有个叫宣宣的初二男孩,他用“木然”来形容自己面对妈妈时的沟通状态。
他说,妈妈允许他打游戏,但只接受每天打15分钟;
也允许他玩手机,但一到点就必须要上交;
还鼓励他多看书,但却不能是他最喜欢的推理或科幻小说……
宣宣起初也会和妈妈商量:15分钟打一局游戏都不够,而且一旦开始也没办法暂停;自己拿手机,是希望能多一些时间跟朋友交流;对推理和科幻小说感兴趣,是里面的逻辑、预测令人着迷……
但妈妈的态度要么强硬,要么就换着方儿让他服从。
后来,妈妈说什么,他都听着,也不解释了。【土豆思】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否还能成长出“顶天立地”?是否还能“有主见”?
妈妈说完以后,他就问:“说完了吗?说完让我继续干我的事吧,别浪费时间了。”——以此来回绝与妈妈“纠缠”。 【土豆思】一种绝望吧。
在他看来,“说什么都没有用,最后还是得按照她的意见来”。
我们经常说,真搞不懂现在小孩到底想要什么,一问都是随便,一选都是不喜欢。
但我们忘了,最开始,孩子不是这样的。【土豆思】嗯。
他们也有认真地向我们解释过自己的需求,只是我们“不相信”或者“不认可”就否决了。
他们躺平的潜台词是:
对,你们是什么都让我发言、听我意见,让我决定。
但是我真选了,你一定会证明我是错的——那我还有去选择、去决定的必要吗?【土豆思】孩子们真聪明,选择了对自己最好的对策:省心省力高效。
02
孩子冷淡说“随便”是家长总比孩子还“能干”
今年高考结束,表弟分数630+!
全家人都聚在家族群里,热火朝天地为他选学校、选专业出谋划策。
我观望半天,就是不见表弟本人发言,于是@他,说想听听他的想法。
结果,问了半天,他不是回答“不知道”,就是“也行吧”。好像我们操心的根本不是他的事。
最后,还是他妈妈出来“解围”说,“你们别问他了,他什么经验都没有,选了也是瞎选的。我看啊,还是……”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禁思考:
孩子们这么辛苦地考试,到底是为谁考的?【土豆思】好问题啊,也不能说都是为了父母,但为了自己的成分,也不够多。
考了高分,家长是安心了,但孩子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教育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吗?
生活中,我们总觉得孩子做不好,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享受自己被孩子需要的状态,所以,总是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
结果是,现在太多孩子,十几岁还没自己洗过衣服,吃饭还得人不停夹菜,出门都靠接送,写作业也得陪着,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家长。
武志红说:“太喜欢包办事情的父母,会把‘我很有用’这种‘好我’留在自己身上,然后,把‘你没用’这种‘坏我’投射到孩子身上。” 【土豆思】然后,父母还偏得说是为了孩子好。
我们总比孩子还“能干”,才是孩子动手劳动能力差,独立自主能力弱,懒惰没上进心,不知道怎么与人协作沟通,没办法为自己做决定和选择的最根本原因!【土豆思】嗯,希望做父母的都能看懂这一点。
我们总看不惯孩子说“随便”,抱怨他们对什么事都不上心。
但孩子冷淡背后的潜台词是:你把什么都想好了、做完了,我是真不知道自己还能有什么用。
03
孩子怯懦说“随便”背后是深深的“不配得”感
前几天,带儿子去商场玩,正巧遇到了前邻居一家。
儿子见着他小时候的玩伴,特别激动,吵着要跟弟弟去喝奶茶。
我见他家姐姐也在,就问姐姐想喝点啥。结果小姑娘腼腆又礼貌地回绝道:“不、不……阿姨,你给弟弟他们买就好,我不用的,谢谢。”
毕竟是孩子,她嘴上说不要,眼神却不自觉瞥向妈妈。
我看懂了,就坚持说,没事儿的,选杯喜欢的吧?没想到小姑娘还是忸怩道:“我都还好,阿姨您随便点吧……”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我想那就“随便”点杯适合小朋友喝的。没想到邻居却一下子“炸”了:
“你别问她,你一问她就是‘随便’,急都急得死你!”“这么大了,嘴巴长着就知道吃,还没弟弟会说……”
我当时正准备买单,看着小姑娘被妈妈数落得直不起头的样子,既尴尬,又心疼。
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敢做选择的?
我想是被告诉作为大的要懂事,要让着弟弟/妹妹的时候;
是被告诉家里不富裕,给你报了班,你就必须要珍惜的时候;
是被教育生日蛋糕不划算,我们买个别的也照样过的时候……
过分懂事的孩子,他们从不做选择。
即便他们心里有自己想要的,但说出口,也会是“随便,我都行”。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表达需求就是对别人的“索取”;如果自己有明确的选择,更是对别人的一种打扰。【土豆思】嗯。
从小到大的经验告诉他,我们不应该这样去麻烦别人,而且自己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他们“随便”背后的潜台词怯懦得令人心疼:我真的配选更好的那一个吗?【土豆思】心疼。
04
父母们要做到“真尊重”孩子们才不会“假随便”
《不被理解的少年》中,一位初中生对作者陈瑜说:“如果不是真的遇到了问题,谁愿意‘摆烂’?”
这些挂着脸、关着门的孩子,其实内心也在经历翻腾和挣扎。
他们不是没有自救过,只是家长一直读取不到他们内心深处的讯息,还时不时火上浇油,才让他们在关上房门后,又关闭了心门。
我们只有从思想到行动都做到“真尊重”孩子,他们才能告别这种“假随便”:
1、别再搞“虚假的民主”
青春期所有矛盾,实质都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独立需求增加与自身管控能力尚不足之间的矛盾。
我们认识到要给孩子权力,但又没办法真正放手,其实是担心孩子一松手就“失控”。
但《自控力》一书中指出,自控必须先有“自”,才有“控”。 【土豆思】说的好。
如果孩子大脑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知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他是没办法体验到真正的“自我”的,也就一直达不到“自控”状态。
所以,“虚假的民主”看似是帮孩子上保险,但实际是限制孩子的能力发展。
况且,哪种失控最危险呢?——是我们明明看着孩子要掉下悬崖了,他还不让我们拉!
搞“虚假的民主”,伤害的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信任,那才是真正扯断了父母能为孩子兜底的最后一根“救命绳”!
2、多给孩子“负责”的机会
之前听绿城教育集团总校长黄建明,分享过一件事:
他说,有次一个家长找他,说孩子在食堂吃饭,发现菜里有只青虫。孩子跟食堂工作人员反映后,对方答应退还伙食费,可过了几天,还是没退。
孩子家长找到他反映情况,他是这样回应的,现在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我现在就去关注这事,让他们退还伙食费。
第二个,你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把伙食费退回来。
“比方说,食堂工作人员回答,‘我已经和上级反映了,上级还没答复。’那就指导孩子去找‘上级’是谁呢?
他会发现,原来还有总务主任、副校长,最后还可以找校长。
孩子一个人不敢,就鼓励他约同学一起去,让他自己把问题解决掉。
这时候孩子获得的成功感,以及他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肯定比他在课堂上学到的还珍贵。”
我们经常一听孩子说“随便”,就担心孩子“没出息”、“没主见”。
但把孩子培养得更“能干”,不是给他讲多少“你要想办法、你要有主见”这样的大道理,而是真的让他去“干”!
不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能干事的机会,鼓励孩子“负责”到底,才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才能让孩子的能力,自然生长出来!
3、肯定孩子本身的价值
Momself的创始人崔璀,倡导父母不能盯着孩子的短板,而是要顺应孩子的优势去养育。
她分享了自己和6岁儿子小核桃的一件事:
小核桃非常喜欢变形金刚。但每次买回来,他不是自己去研究,而是非要让爸爸先操作。
换做其它家长,可能会在旁边着急:
你自己尝试啊,要动脑筋啊,有说明书怎么不看呢?你这是懒吗……她是怎么做的呢?她什么都没做!
她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然后发现,小核桃虽然不愿意动手,但会仔细看爸爸是怎么玩的,然后看会了,就开始自己上手了,而且每次上手都能很快成功。
原来小核桃很擅长人际学习,有很强的观察力!
你看,焦虑是怎么来的?
亲子冲突是怎么来的?是不是我们都太爱挑孩子的“错”了。【土豆思】是呀。
而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独特之处”,肯定孩子本身的价值,矛盾就已经不存在了。
曾被伊能静和儿子哈利的一段对话暖到。
哈利问:“当我在做一些大部分人看来比较特立独行的事情时,你有感到困扰吗?”
伊能静答:“我从来没觉得你特立独行,我更多的认为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是特立独行、独一无二的。【土豆思】这个妈妈,好赞啊。
没有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去复制别人的生命……你特立独行,这恰恰是你存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意义!”
哈利听完伊能静的话后,肯定地点点头,低头露出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微笑。
生活中,很多孩子拼尽全力,都在求一个父母的肯定。
但父母们,又紧盯一个“模子”,努力想把孩子卷成大众喜欢的“样子”。
我们嫌弃孩子说“随便”,可又为何要去追随这么“随便”的标准呢?【土豆思】或者,我们绝大多数成年人,也在用另一种方式,“随便”着。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卡尔罗杰斯说:
我们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孩子内心都天然具有被主流社会接受的愿望,我们只要尊重他就可以了。
真心尊重孩子,孩子就会有自我生长的力量。
真心尊重孩子,孩子才不会用“随便”糊弄我们,也更加不会用“随便”糊弄自己的人生!
-End-
作为一个以前也总是给女儿民主,然后就打着“为她好”的名义而否定她的选择的妈妈,也同样经历过被女儿用“随便”打发的日子,直到,我学了心理学。
其实,那种总是表面民主实则控制孩子的妈妈,如果能看到这样的好文章,应该能很容易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问题吧?
说句网络用语,就是“又当又立”, 那真的是做父母的一种很隐晦的贪心。
贪心的结果,不肯定是鸡飞蛋打吗?
所以,聪明的孩子才不跟父母玩儿这个游戏了,随口而出的“随便”,就是反抗和反击,让父母自己去玩儿吧……
傻眼了吧?
哈。
小调查:
欢迎您找土豆思做您的私人心理师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土豆的思考,ID:potato-think
加入土豆心理群:tudouthink,注明“入土豆心理群”
互动电话: 13141425392(一生一世,一思2,吾生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