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你太远,遥不可及
近在咫尺,随手可追
关注,或许更为实在……
受前辈校友所在日企的委托,为一家在东证优质市场上市的日本公司的公司简介做了日译中,按约定时间交稿后,跟我联系的经理帮我找出了一个小失误,并作了修改,让我挺不好意思的,而那个小失误竟然是最后一页PPT上的公司名称的英文打错了一个字母,把“O”打成了“P”!这种失误照理不应该有,但又为什么会产生,未能被自己发现呢?
公司名称的日文片假名在PPT上出现过几次,如果用“查找和替换”功能的话,就可以一次性将片假名替换成英文,但当时没用这个功能去替换掉片假名,而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打了英文。
键盘上“O”与“P”相邻,手指位置稍有偏差,就会打错字母吧。
校稿的时候,往往会潜意识地把重心放在自己担心出错的地方,而对那些潜意识里认为不容易出错的地方就可能会潜意识地被忽略掉,所以尽管会按照自己的作业流程三校译稿,但仍然是会有疏漏的,因此,委托方自己再校对一遍译稿或通读一遍译稿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什么问题,则应及时反馈给译者,或者让译者再作修改,或者自己动手改掉。
上述译稿,除了那个字母打错,别的都没有问题,得到这样的评价是令我欣喜的。至少作为译者,尽管不是那个行业中人,但可以说,我是彻底理解了公司简介的内容,并作了有效的日译中。
对方是懂日语的行业中人,而我怕的就是自己的用词没有符合行业的用语习惯,翻得让行业中人觉得有违和感。
当译稿让行业中人读得有违和感时,基本上就是译者的查阅意愿与查阅能力上还有努力向上的空间。有时候,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不了要做得更好一些的意愿,也会因为即便有意愿却没有一定的查阅能力而无法抵达自己想要的那个层次,所以意愿与能力都高,产出好东西的概率才会大大增加。
其实,人眼往往会很难发现自己写的或翻的稿件中的小失误,校稿与审稿最好是与写完或翻完之时拉开一些时间间隔再进行,让大脑彻底地从那个写稿或翻稿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之后再去做校稿或审稿会比较好。
时间较为宽裕的时候,让稿件睡上一晚,留待次日再校再审,即是本人的作业法也......
11月下旬的秋味@临港
觉得我所说的有理有用
欢迎点击订阅,常来看看
及时获得我想传递的信息
咖 咖 咖
发现“分享”、“赞”和“在看”了吗,戳戳吧!
咖 咖 咖
感谢阅读
香浓美味,有你一份
“谢你赏我一粒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