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第1期4场读书沙龙
在9月与大家共读了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爱的艺术》
《论法的精神》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的碰撞》
四本经典书籍
现在让我们
一起回顾现场吧!
教师:邓雨
助教:刘冉
在课堂的开始,邓雨老师用活泼幽默的语气提问,调查同学们对于《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这本书籍的了解程度。在一连三个询问之后,课堂的气氛也逐渐活跃了起来。老师十分提倡同学们有谈书先习书的习惯,因此在课堂的开展之前,老师便提醒同学们要适当的进行书籍预读。
其次,在介绍书籍方面,老师很巧妙地用作者的自序抓住了同学们的眼球。“我不像许多人那般幸运”、“居住的地方仅与紫禁城一箭之遥”、“压文的苦楚,全文从50多万字删改至40多万字”等一系列有故事的信息被老师所传输给同学们。同学们也跟随着老师的节奏走进了茅海建先生的自序当中。
接着摊开来讲书籍,邓雨老师以点带面,举例几个书中章节具象化地为同学们描摹出了全书的核心理念。由琦善卖国谈起,世人皆说其卖国,可他果真卖国吗?世人说,世人说,那都是听去他人言语得来的,茅海建先生通过查阅各类资料,从不同方面均考证了其历史的真假半参。鸦片战争呢?是否也是真假半参呢?邓雨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疑问。在历史流传下来的过程中,事实与传言可能被混杂,老师指出——要有求真和批判思维,再回到当时的历史战场上,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在这些方面,同学们都各抒己见,谈到了文明和文化的辨析,也随老师的引导提到了“共情”这一概念。
在沙龙的最后,邓雨老师带领同学们对鸦片战争进行了再探讨。“尽管现代人已对战争下了数以百计的定义,但是,战争最基本的实质只是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对抗”。根据茅海建先生这一新奇的想法,在不同角度,思考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回顾历史,我们总说要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我们当然有理由将一切责任都推给历史。事实上,我们也从历史中找到许多无可辩驳的原因。但是,我们在历史中看得最少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尽管历史已经明白无误地说明,我们犯过错误。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正如茅海建先生所言“而我们现在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如此,观照历史,以史为鉴,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教师:朱丹华
助教:陈媛晖
“爱是一种感觉吗?”“爱是一种本能吗?”“爱是一种能力吗?”本场读书沙龙以三个问题开场,朱丹华老师引导同学们共同进行著作解读与交流。
在“爱是一种艺术吗”章节中,朱丹华老师提到:爱是给予,不是领受。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总是觉得在爱里选择当被爱的人。但事实上,一个只知道被爱,从来不曾把爱作为主动的行为的人,并不是真正懂爱的人,又或者说是没有能力爱的人。真正懂爱的人,是懂得化被动为主动,知道爱是给予,而给予不是牺牲不是奉献,是能力。只有一个具有蓬勃生命力和丰沛爱意的人,才可以做到真正意义的给予爱。
最后,朱丹华老师建议同学们:先学会爱自己、建立爱的信念,明白爱是动词,是一项积极主动的行动,每个同学都应该去爱,而不是等着被爱。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爱一个人就应当接受其本来的面目,而不让其成为自己希望的模样”。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巨著,其中对于爱的洞见的精准性令人惊讶。尽管现代人对爱有着重重迷思,在爱的实践中也有重重阻碍,但这本书却为我们领悟爱与生命、自我与存在指明了方向。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个太阳。灿烂千阳,会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也会让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地展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加入到读书沙龙之中,与老师、同学一起坐而论道,拆解品读更多的经典书籍。
时间:9月24日晚
教师:罗艳
读书会开始之初,罗艳老师在询问同学们的书籍阅读情况后,便开始向同学们讲解《论法的精神》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罗艳老师讲到《论法的精神》这部书中对法律的定义主要指的是源于客观事物性质的必然关系。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大类。自然法是在人类及人类社会诞生之前就已存在的法则,而人为法则是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逐渐产生的,如国际公法、民法等。
随后,罗艳老师讲到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时,说到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只能是人们能够做应该做的事,是做一切法律所允许做的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那么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同样有这个权利。罗老师用疫情期间我国“清零”政策与西方“共存”政策进行对比来举例论证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不仅如此,罗艳老师还结合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为我们一一举例说明法律与地域气候、贸易、人口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令同学们对法律与地域气候、贸易、人口等因素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对于探讨“法律之内的正义”,罗老师通过自己对于《论法的精神》一书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罗老师指出了司法公正的特殊品质,并结合具体的法律案例为同学们讲解了作为合法性的正义与有限的正义这两个要点。
《论法的精神》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其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作者在该书中阐述了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还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19 世纪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部著作的影响。
最后,我们期待更多的同学可以一起阅读《论法的精神》一书,跟随此书开阔思维,参悟正义之法,从而建立“法治是一种信仰”的信念。
教师:孙锋
助教:严盈盈
本场沙龙由孙锋老师进行阅读分享,沙龙伊始,孙锋老师首先介绍了本书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萧功秦的学术背景、本书的出版背景以及它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萧功秦教授作为历史学和政治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产生了广泛影响,而《儒家文化的困境》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孙锋老师从书中选取了几个关键章节,带领大家一同回顾了近代中国士大夫在面对西方列强侵扰、战争以及文化冲击时的复杂心态和行为反应。从洋务运动的兴起,到戊戌变法的失败,再到庚子国变的悲剧,萧功秦教授深刻剖析了儒家文化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瞬间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在分享过程中,孙锋老师不仅讲解了书中的内容,还引导大家进行思考和讨论。他提出了诸如“乾嘉时期的统治者为何屡屡拒绝开关?”“传教士南怀仁身为异国人为何深受康熙信任?”“近代中西接触带来了哪些显著的问题?”等问题,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大家或低头沉思,或热烈讨论,或会心一笑,共同沉浸在这场文化的盛宴之中。最终,在孙锋老师的总结发言中,本次读书分享会缓缓落下帷幕。他深情地回顾了活动的精彩瞬间,并鼓励我们继续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热爱,不断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回顾这次读书分享会,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关于儒家文化困境的知识与见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重新认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文编辑 | 陈媛晖
初审 | 刘 蒂
复审 | 许燕转
终审 | 王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