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tour | 是让你心动的那门公选课吗?(上)

文摘   2024-09-19 09:34   广东  

通识教育中心

公选课

现场报道

来啦!

本学期公选课呈现

养生之精

摄影之美

科学之妙

......

风格迥异的老师

带领同学走进不一样的课堂


现在

我们跟随前线记者开启“沉浸式”体验吧

01

《公益慈善》


所属模块:道德影响力

课程模式:面授

授课老师: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朱晓红

采访助教:刘冉

什么是公益慈善?如何参加公益慈善?参加公益慈善能做些什么?“公益慈善”这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在朱晓红老师层层解剖下,揭开了面纱。

在朱晓红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同学们看到了五花八门的公益慈善,逐渐拓宽了对公益慈善这一概念的理解。老师通过多种媒介向同学们展现了大学生们在公益慈善这一领域所能做的事情并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各类形式活动。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不断强调着同学们亲身去实践远比仅仅局限于课堂更有感触。


教师采访

Q

老师,关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我听了您的演说有了许些新颖的感受,您能再细致的谈谈吗?

老师:大家可能在上这门课之前,普遍会认为,公益慈善是指扶贫济困或是扶老助残。但其实,这都是很古早的说法了,在现今,公益慈善,指的更多是参与一些跟社会公益与服务有关的活动或项目。它涉及到的面可以是传统文化,即非遗的传承,也可以是支教、下三乡等社会实践,甚至还可以是科学上的慈善,如开设面向大众的科学展览馆。现在的公益慈善越来越不仅是局限于物资上的捐赠了,我们可以捐步数、可以捐声音——在有需要的范畴之内捐赠各种各样形式不一的“慈善物资”。

学生课堂感受

听了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的公益慈善越来越注重体验感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越来越多慈善事业不仅仅是捐款资助了,有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去体验各种被施予慈善处的交互感。如饥饿24小时、蚂蚁森林等,让资助者去体验,这无疑能加深资助者的感触,有利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向上发展,与大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02

《魅力科学》


所属模块:高阶创造力

课程模式:混合式

授课老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雁飞

采访助教:莫双嘉

课堂上老师通过视频讲解的方法,让同学们了解今年的两个热点词语“多巴胺”和“美拉德”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紧接着老师抛出几个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与同学们互动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程度,还通过解析水分子的结构,将专业的知识融入当课程当中,同学们纷纷觉得受益匪浅。




教师采访

Q

老师你好,能否介绍一下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老师:主要的目标是让公选课的参与主体多元化,让更多非本专业的学生也能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与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怎么样能够从现象到本质去探索自然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与科学知识。

Q

您在教学中采取了哪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老师:会将简单的实验搬到课堂上,比如人民币上的荧光材料,用紫外灯照射就能看到清晰的防伪标志,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常识现象,如海边的蓝眼泪。教学方式多样化,会结合视频,带同学们探索身边的科学。通过身边的这些科学现象,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期末的课程论文做好铺垫。

学生课堂感受

在报名了《魅力科学》这门公选课之后,我的心情是很忐忑的,因为很久没有接触过化学和物理相关的课程,对于很多知识都很陌生,在课前十分担心自己没办法跟上老师的授课步伐。但是课堂上老师准备了许多简单有意思的课堂互动和视频,通过许多生活常识和自然现象导入,即使对于科学知识完全不了解的我也能很好地融入课堂,跟随着老师的节奏了解科学原理和化学知识。对我来说这门课更多是科普类的课程而不是一门理论的课程,老师通过多种有趣和有效的方式降低了听课门槛,即使对科学没有什么了解的我也能充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03

《新媒体与社会》


所属模块:沟通表达力

课程模式:面授

授课老师:文学与传媒学院 王芹

采访助教:陈永钊

王芹老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阐述了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引入视频辅助教学的方式为课堂打造出更精彩、更灵活的视觉化效果。王芹老师讲述了人工智能对于新媒体的影响,鼓励同学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人工智能帮助自己学习与实践新媒体知识。同时,采用互动的方式了解同学们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与偏好,并引导同学们建立与新媒体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师采访

Q

请问您认为您这门课可以为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呢?

老师:《新媒体与社会》这门课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学生选修,比如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师范)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学科视野,学生们在通过我的课程讲授和引导,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围绕特定主题的互动讨论,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互相汲取思想营养,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认知疆域,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Q

 您认为未来新媒体的发展是什么样的?

老师: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在适应这种趋势和变化。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情感、爱与尊重的需求、态度与价值都会做出更准确、合理的判断,新媒体的发展也会更凸显类人的特点,智能物联会成为人们未来生活的常态。

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新媒体与社会》课程学习、课堂互动研讨,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当今新媒体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审视新媒体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思想的碰撞,才能擦出思维的火花。激烈的思想碰撞,能够激发无限的智慧。希望同学们能享受这个过程,体验新媒体前沿带给我们的惊喜!


04

《食品营养与健康》


所属模块:认知理解力

课程模式:面授

授课老师: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彭敏

采访助教:龙至善

“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一切。”

 老师用引人入胜的方法,让我们说出自己的一日三餐,通过老祖宗的方法加以说明如何检验一个人是否健康及健康的重要性,并给我们科普了许许多多的生活常识,课堂生动形象,充满欢笑声。

老师也提到:“吃是生命的基础,没有吃生命如何延续呢?”许多与营养有关的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教师采访

Q

请问您为什么想开设这一门课程呢?

老师:最早其实是因为我零八年正好生了小孩,我感觉营养对我和小孩都很重要,并且也能给同学们很多指导。所以零八年的时候我就关注了一下饮食、营养、健康。我就发现对我的帮助很大,所以我就想开这样一门课。

Q

您认为这门课程能带给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老师:主要是健康,就是能让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我觉得就对他们是很大的帮助,并且健康是一切的基石,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有健康,希望这门课能帮助大家关注健康,我觉得就是最大的好处了。

学生课堂感受

因为我也是一个身体不太健康的人,然后它可以帮助到我稍微发现一些我自己身上的营养问题。再加上我睡眠问题非常严重,就是每天四点钟睡觉的那种,这门课挺有意思的,能让我更加关注营养和健康问题。


05

《摄影》


所属模块:审美鉴赏力

课程模式:面授

授课老师:文学与传媒学院 马旭

采访助教:刘溢

《摄影》作为校内秒抢的实用公选课,一直备受同学们追崇。任课老师马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摄影的器材,又对比分析了手机与相机在摄影方面的区别,并让同学们了解到手机摄影的优势;此外,老师分析了各种品牌对应的手机摄影功能,不仅详细地教授了手机摄影的常规操作,还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以此教授同学提高照片美感的方法,并热心提醒同学们手机拍摄是可以选择照片格式的。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此门课程,探索校园生活的艺术价值与记录价值,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采访

Q

请问与其他公选课相比,《摄影》课程有哪些特色呢?

老师:第一,《摄影》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学们所学的知识是可以马上运用到的。第二,《摄影》和审美联系得十分紧密。因为每一张照片都能传递出对审美的认知、理解以及层次,而我们现在生活于一个图片时代,不可避免地会阅读、制造一些照片,因此这门课程会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第三,我认为我们学校作为理工科院校,像《摄影》这种审美课程是越发显得重要的,因为当同学们沉浸在某一个领域时,必须有时间跳出来,才可以更好地认识所钻研的领域;同时,《摄影》对于某些领域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计算机的页面设计、工业设计的产品美感等等,因此我认为文理兼容是未来的一种走向。第四,《摄影》公选课与摄影协会有一定的联系。有很多同学会因为《摄影》课程来参与摄影协会,继续提高自己的摄影能力。第五,《摄影》课程具有专业性。因为我是学习与从事摄影专业的,所以我所讲的内容专业度很高


06

《社会公共危机治理:案例及启示》


所属模块:协作领导力

课程模式:面授

授课老师: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 丁淑娟

采访助教:冷雪华

课堂上,丁淑娟老师首先由风险的内容、四个特点引本门入课程,向同学们详细的论述了什么是公共危机,该如何判断事件是否属于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的一些基本类型等,以视频、图文等形式向大家详细地介绍近些年发生的一些社会公共危机案例。随后老师也通过一些小游戏的形式模拟了火灾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公共危机发生时的处理方法。


教师采访

Q

请问您认为您这么门课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能带来什么启示呢?

老师:在课堂上也提到过这点,首先希望大家能够建立起危机意识,其次能掌握一些当危机真正发生时能应对的急救措施,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到一些管理学的思维,变成一个更好地复合型人才。

Q

那么老师您认为大家该如何把在这门课程中所学的东西切实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呢?

老师:意识的融入确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们也会通过发布一些调查问卷让同学们完成,加强他们对这个课程的理解和收获。我们还是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减少遇到危机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需要建立预防意识,要有应急救护的能力,在真正遇到危机时能够所学所用,以此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

教师寄语

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较为有趣的,在课堂中涉及到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管理学有关的小游戏,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学有余力的同学前来学习本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培养预防意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0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所属模块:行动应用力

课程模式:面授

授课老师: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袁志军

采访助教:严盈盈

课堂伊始,袁志军老师强调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鼓舞同学们积极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随后老师开展了一次激烈的讨论,有趣的教学方式激起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同学们上台展示小组的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顶峰,每个小组各显神通、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小组介绍结束之后,老师讲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历程,其中面临着专插本、转专业、考研or就业等问题。最后,老师围绕舒伯生涯彩虹图向同学们发起提问,让同学们找出其特点以及变化原因。


教师采访

Q

老师您好,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老师:其实这个观点我认为它不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不缺工作,找工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去找一个适合自己或者说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根据我这么多年对就业信息的了解,虽然社会整体提供的岗位数有所下降是事实,但是于学生来说他还是能匹配得上的。

Q

那针对这些非常现实的就业问题,那您有什么建议是可以给到同学们的?

老师:我的建议是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的过程当中去了解更多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行业的信息,让自己认识到怎样的职业才是自己合适的。第一,先提高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素养,把专业学好;第二,做好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学生课堂感受

该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老师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都沉浸在高涨的学习氛围中。总的来说,本课堂能让我们在欢乐当中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更有利于我们确立明确的发展方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公选课作为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

培育通识能力的重要课堂

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些有趣有料的课堂上

找到自我兴趣、成长方向

享受学习的快乐~




图文来源 | 通识教育中心助教

图文编辑 | 龙至善

初审 | 吴秋诗  刘   蒂

复审 | 许燕转

终审 | 王红成



莞工教务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