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快递哇,遛狗哇,倒垃圾哇,接娃儿哇,赶场哇……
——今天的编辑 吹风
四川人打招呼,简称一本抽象文学,尤其是遇到半生不熟的人,有一种敷衍的礼貌,不会在心里打腹稿,而是随机应变——
守株待兔的寒暄,“回来啦”;
根据一日三餐的时间来过问,“吃了吗”;
不小心迎头撞见,“转路哇”;
不是发自内心的问候,而是看见什么说什么,以观察为出发点。
看似自然,但其实细品一下,很好笑,属于是没话说找话说系列,也许不打招呼尴尬就是一秒,但有时候打了招呼尴尬一分钟。
之前邻居给我打招呼,一句对白之后没下文,两人一起尴尬等电梯。
重点,回答的人一般更敷衍——
你说吃面哇,“嗯,吃碗面”;
你说出去哇,“对,就是出去下”;
你说买菜哇,“是,买点菜”;
没有多余的话,迅速擦肩而过,提问者不会深入追问,回答的人潦草带过,本质上谁都不想了解谁,但却必须开口社交。
这是四川人的万能话术,也是一种彼此都懂的寒暄文学。
01
#回来啦
一般发生在小区里电梯前巷子口
你往回走就是回来啦
你往外走就是出去哇
依据脚步的方向发出问候
永远没有错
本质上是四川人的
你好啊
再见吧
02
#出去下
稍微详细一点的问候
开场白会是走哪去
但是回答的人一般不会选择纠缠
就是出去下
或者具体一点会说过去一下
过去哪里不知道
但意思就是从这边去那边
03
#在外头
很久没有见的熟人
一般会多说一句
好久不见啊跑到哪儿去耍了
看似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
结果
“就是在外头耍了下”
不在屋头
反正就是在外头
外头也许是北极
也许就是回了趟娘家
04
#吃饭没得
这一句话是万能钥匙
不晓得对方在干什么的时候就问
吃饭没得
就算在厕所门口都可能会问你
吃没得
吃了就是吃了
没吃反正也不得请你吃
下一次碰见你继续问你吃没得
05
#办点事
是不是非常熟悉
这依然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熟悉的人出现在了不经常出现的地方
大概率会得到一句
你咋个在这儿喃
然后对方一般用五个字终结好奇
欸
我来办点事
很官方
06
#转路哇
小时候在县城上
几乎每一天都要跟老辈子出门散步
然后迎面过来
随时随地都是熟人
但每个人的嘴里都只有一句话
转路哇
你们也出来转了耍
表面无话可说
车过背就开始八卦刚招呼的那一家人
07
#好久回来的
这一题会出现在好久不见的亲戚口中
不知道说什么
就会问好久回来的
本身问题就没有意义
那回答的人只好说
回来好久了
那好久走呢
过两天就走了
咋个不多耍两天
就是每次回来都耍不到几天
车轱辘话来回说
08
#买了些啥子
如果碰到熟人提着大包小包
一般会顺势而为发问
买了些啥子
配合一些故意有兴趣的表情
这个时候对方不知道从何说起
最后抖出一句
没买啥子
随便买了点
稍微不谦虚一点的大概就是
各种
四川人的人情世故,就是明知故问,明明肉眼已经看到的事情,一定要说出口招呼一遍,敷衍式发问,随意式回答——
老年人拎着菜,一般都是赶场了的哇;
年轻人提着电脑,一般都是去上班哇;
小学生背着书包,一般都是放学了哇;
一个随便问一下,一个随便答一下,然后露出一副彼此都懂的表情。
虽然好笑,但却是必要的招呼,不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纯粹就是混个熟脸,维持基本的礼貌,有一点互动但仅有一句对白。
有一个四川人说,她去外地读书,刚开始在寝室里就是这样问室友。
“吃了吗”,“去哪儿耍了”,“什么时候回寝室”,室友很不适应,觉得我跟你还没那么熟,干嘛过于关注我的生活。
后来才晓得,这是四川人的寒暄废话,一种热情随和的表达方式。
虽然不按章法,但有礼貌,出发点或许有一点关心,但实际上根本不在乎答案,有分寸感,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绝不追问。
想起@李伯清 的经典段子——
看到人家端碗面走过来,“吃面哇”,我端的是面的嘛。端饭就问“吃饭哇”,拿起锅盔就问,“吃锅盔哇”,这些都可以理解。
最呕人的就是,在厕所头碰到,“嘿,解手哇”,我不解手我跑这里头来爪子嘛,修灯泡唆。更呕人的是,看到你在厕所格格头蹲到,脸都涨红了,他还跑过来问“解大手哇”。
说者无意,听者无心,但细品一下,只有四川人才懂的聊天方式。
设计 | 小L
今日编辑 | 吹风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CHUAN²
哎呀,地真是滑
再打两盘切接娃儿
今天楼上楼下都是大洗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