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伴焦虑状态的疗效观察

文摘   2024-10-25 08:10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献来源 (引用本文)

GU Y, HU J W, YAN Y H, et al.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warming needle therapy combined with Tuina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accompanied by anxiety state. J Acupunct Tuina Sci, 2024, 22(3): 239-245.


作者信息

顾尤, 胡嘉威, 严月华, 潘国良, 董晓薇, 曾亮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 201399,中国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温针灸加推拿治疗对颈性眩晕伴焦虑患者临床症状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70例颈性眩晕伴焦虑状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疾病宣教基础上, 观察组予温针灸加推拿治疗, 每周3次, 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 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变化。

结果: 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因不能配合治疗而脱落。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4.1%和50.0%, 对照组分别为88.6%和8.6%, 两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ESCV、SAS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结论: 温针灸结合推拿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 CV)是由颈部病变压迫、刺激附近血管、神经,导致基底动脉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症。国内成人发病率约为17.3%,是中老年性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CV发病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并且病程长,容易复发。因此,CV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本研究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对CV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的影响,旨在探索CV伴焦虑状态这一身心共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0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CV的诊断标准: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旋颈试验阳性;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


1.2 纳入标准

    符合CV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不伴有意识障碍,病情稳定,能够配合治疗;经门诊专家辨证后纳入;近一个月内未采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50-70分;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伴有精神疾病者;伴有严重高血压者;眼源性、耳源性眩晕者;神经官能症或颅脑病变者;急性或严重椎间盘突出者;颈椎有骨折、脱位者;结核或肿瘤患者;伴有感染或头颈部急性炎症者;患有严重心、脑、肝或肾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长期服用兴奋剂药物的患者。


1.4 脱落标准

    依从性较差,未依照治疗方案执行者;自行退出或中途更换治疗方式者;治疗过程中意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其他严重疾病者。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median (minimum, maximum), M (min, ma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70例CV患者,均为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上海市浦东医院中医针灸推拿科及神经内科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有1例因不能配合治疗而脱落。研究流程见图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0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于每周一、三、五接受疾病宣教,包括病情解释(颈椎与眩晕、眩晕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等)与心理支持(倾听、鼓励等)。

2.1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

2.1.1 温针灸治疗

    穴位:百会、神庭,及双侧C3-C6夹脊和风池。

    方法:穴位定位根据相关国家标准。患者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穴位。穴区局部消毒后,以直径0.25 mm, 长40 mm毫针针刺上述穴位。进针后以出现酸胀感为度。夹脊穴针灸针柄上插长度15-20 mm的艾灸,从下部点燃,注意防止掉落或烫伤。燃尽为1壮,每次每穴灸3壮。共留针30 min。

2.1.2 推拿治疗

    颈项推拿:患者取俯伏坐位。医者先用拇指按揉颈椎两侧5 min,由轻到重(图1);然后指压两侧风池约1 min (图2);最后用㨰法施于冈上肌、肩胛提肌等颈部肌群,约5 min (图3)。

    头面推拿:患者取仰卧位,头额部覆治疗巾。医者用拇指指腹施按揉法,从印堂向上经神庭至百会往返3~5次 (图4)。双手大鱼际分推前额3~5次(图5),然后分抹双侧眉弓6~8次。最后1遍抹至两侧太阳时改用掌抹法向头两侧后方,经率谷穴到风池方向。以一指禅偏峰推百会、四神聪、本神、神庭,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约10 min (图 6)。每周3次,共治疗4周,合计12次。


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H20040130,6 mg/片, Eis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hina)饭后30 min口服1片,每日3次,共治疗4周。

03

治疗效果

3.1 观察项目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症状评价。

3.1.1 颈项眩晕与功能评价

    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 ESCV)是专门用于评估CV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日常功能受限情况的工具。ESCV可评定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5大类项目。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轻、功能越好。

3.1.2 焦虑状态的评价

    SAS用于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SAS包含20个条目,涵盖了焦虑相关的多个方面,如心理症状(如紧张、担心、害怕等)和生理症状(如心悸、头痛、出汗等)。将所有条目的分值相加得到总分。分值越高表示个体的焦虑水平越高。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用于评估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HAMA包含14个条目,涉及心理焦虑症状(如感觉紧张、害怕、不安等)和躯体焦虑症状(如肌肉紧张、胃肠道症状等)。每个条目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总分是所有条目分值的总和。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症状越严重。

3.1.3 不良反应

    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出现意识不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停止针刺治疗。如出现针刺不良反应,如过敏、晕针、滞针、弯针、血肿、皮肤感染、针后异常感等不良反应,需进行如实记录,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制定预防和处理方法。如果患者治疗中出现不适,可依据患者自身意愿暂停或中断治疗。若受试者出现明显戒断症状需药物治疗者中止试验。

    不良事件记录:记录受试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并真实准确填写病例报告表中的不良事件记录表,在研究结束后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研究疗效标准。以ESCV量表作为临床疗效评价计算依据,通过计算治疗前与治疗后ESCV量表的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

    ESCV评分改善率=(治疗后ESCV评分 -治疗前ESCV评分)÷(30 - 治疗前ESCV评分)× 100%。

    痊愈:ESCV评分改善率≥90%。

    显效:ESCV评分改善率≥60%但<90%。

    有效:ESCV评分改善率≥30%但<60%。

    无效:ESCV评分改善率<30%。


3.3 结果

3.3.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经统计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50.0%,对照组愈显率为8.6%。经统计分析,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3.3.2 ESCV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ESC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ESCV评分均降低(P<0.01);观察组ESCV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CV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温针灸结合推拿的效果更显著。见表3。


3.3.3 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降低(P<0.0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减轻CV伴焦虑患者的焦虑状态,且温针灸结合推拿的作用更显著。见表4。


3.3.4 HA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减轻CV伴焦虑患者的焦虑程度,且温针灸结合推拿的作用更显著。见表5。


3.4 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04

讨论

    目前关于CV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在有关CV病机的主流观点包括“椎动脉狭窄学说”、“交感神经刺激学说”、“血管活性因子学说”、“颈部本体感受器学说”等。针对CV的临床诊疗指南也暂未公布。CV潜在发病人数众多,目前临床多应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镇静等药物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常会引发药物依赖、嗜睡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其使用的局限性。同时,CV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往往伴有焦虑状态,且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概率与眩晕发作的频率呈正相关。焦虑情绪大多是由于患者对这类疾病的过度担忧和内心不安所致,病程久则会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异常病理状态,从而演变成身心疾病共存。

    共病这一概念于1970年被首次提出。临床实践发现身心共病,即躯体疾病与精神疾患的共病现象,是极其普遍的。一些以躯体症状为主的障碍能引起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症状,其中某些障碍称为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心理障碍可起因于以中枢神经系统为基础的疾病,或一种治疗的副作用。同样,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可使患者自理能力降低,损害他们集结社会支持的能力,或损害生理功能。因此,治疗疾病时应考虑身心共治。

    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不同,中医治病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需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辨证施治。本次研究采用温针灸与推拿相结合的手段。一方面,针刺与艾灸疗法相结合,可以阻滞痛觉纤维传导,并借助灸火的温热刺激及艾叶的药物作用,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来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从而达到镇痛及抗焦虑作用。配合推拿手法能缓解颈部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紧张与痉挛状态,并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从而缓解眩晕。另一方面,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穴位(如百会、风池、神庭等)既是眩晕类疾病的经典取穴,也是治疗焦虑等神志疾病的常用穴位。在给患者宣教和推拿过程中,适时的交流与疏导也能不同程度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情绪,做到了身心兼治。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CV疗效明确,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如何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和客观化等问题始终需要完善。对于CV伴有焦虑状态的中医临床治疗,不应将CV和焦虑状态单独施治,须结合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治疗手段,要从中医整体观出发,重视该类患者的身心共病状态,治疗上内外兼顾,真正达到身心共治,以便取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针灸推拿医学杂志

上海针灸杂志
由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主办的《上海针灸杂志》创刊于1982年,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技术、普及为一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