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献来源(引用本文)
作者信息
李一婧, 沈卫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 201203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在女性乳腺癌保乳术中抗应激的作用。
方法: 将70例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手术全程进行电针诱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唾液皮质醇水平及不同时间点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满意度。
结果: 治疗组术后唾液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切皮、手术结束时BI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电针能有效降低女性乳腺癌保乳术术中唾液皮质醇水平,减少术中应激,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乳腺癌好发于40~60岁女性,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7%~10%。目前,针对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即乳房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大量研究表明,保乳术较乳房改良根治术在实际临床运用上治疗效果更明显,属于限期手术,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或延误治疗,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命质量。手术创伤作为一种应激源,对机体产生的创伤越大,围术期关于疼痛的应激指标就会升高越明显。唾液皮质醇浓度不会受制于皮质醇结合球蛋白波动的干扰,也不会受制于性别、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唾液流速和患病时间的干扰,可直观且真实地实时反映血清中游离皮质醇的动态水平。本研究在女性乳腺癌保乳根治术过程中进行电针诱导,观察其对患者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行乳腺癌保乳术女性患者均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因术中冰冻结果不符合乳腺癌而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治疗组平均年龄为(52±11)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29.00±8.95)min;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3±11)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26.76±7.11)min。两组年龄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外,本研究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2018-624-53-01)。
1.2 纳入标准
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临床TNM分期为Ⅰ~Ⅲ期,且无全身转移征象;年龄为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既往无免疫系统疾病,并已完善入院辅助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高血压者;合并严重心脏病或装有心脏起搏器者;近半年内有失眠症状者;最近半年内曾服用安眠药者;既往有焦虑或抑郁症病史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或妊娠、哺乳期者;老年痴呆或精神病者;有经穴局部皮肤感染者;近1个月内进行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术前1 d访视患者,收集患者信息,在术前等待区等待时,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手术麻醉为全凭静脉麻醉辅助气管插管方式,常规药物诱导,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追加麻醉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调整依据是以BIS达到40~60而刺激不出现体动反应来实现。
2.2 治疗组
在手术当天术前等待区进行针刺干预。取双侧合谷、内关、梁丘穴,取穴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12346—90》进行定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以双手进针法直刺,行平补平泻法,并在梁丘向外旁开1寸处针刺1针作为辅助针。然后连接G6805-2型多功能治疗仪,合谷与内关相连,梁丘与辅助针相连,选用连续波型,频率为2 Hz,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持续诱导30 min。进入手术室后,继续进行电针诱导至手术结束,其余步骤同对照组。患者麻醉清醒后取针。所有操作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完成。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唾液皮质醇
两组分别于术前等待区及术后30 min采集患者唾液。唾液采集采用专用于皮质醇检测的唾液收集管(德国SARSTEDT,上海郎赋生物器材公司)进行收集,将棉棒放入患者口腔中咀嚼1~2 min,待棉棒湿润后再取出放回唾液收集管中。唾液皮质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试剂盒由上海将来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3.1.2 BIS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将一次性脑电传感器(Covidienllc,上海柯惠有限责任公司)贴于前额,分别记录入室后、切皮、肿块切除后、手术结束、拔管时BIS值。
3.1.3 术后满意度
两组术后24 h均填写术后满意度量表以评价术后满意度。术后满意度量表分为1~5分,分数越高越满意。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对符合正态性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方差齐性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手术前后唾液皮质醇水平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术前唾液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唾液皮质醇水平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唾液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3.2 两组不同时间点BIS值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在切皮、手术结束时BI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3 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4,P<0.01)。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肝脾气郁、冲任不和等有关,以致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近代临床上运用针灸疗法改善乳腺癌患者相关症状的研究方向很多,如乳腺癌伴随的水肿、放化疗不良反应、疲乏、疼痛等,但关于术中应激的报道很少。
手术过程中创伤和出血均会引起机体作出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机体的交感神经会兴奋刺激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肾上腺素,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的终端产物是皮质醇,它是反映HPA轴活动状态的可靠指标。应激状态下,机体血清中游离皮质醇会增加,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极应激状态下,血清中游离皮质醇浓度与其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皮质醇可延缓手术切口的愈合,抗体的形成受到抑制,进而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这对整个手术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术后能否完全康复起到干扰作用。故降低皮质醇的产生,可促进机体快速康复。有研究报道,癌症患者会产生术后疲乏,这种疲乏感会引起HPA轴的功能出现紊乱或障碍,导致应激指标上升。先前早有研究证明唾液皮质醇水平与血浆皮质醇相关,故本研究选择更为便捷的唾液监测,这也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国外有研究报道,穴位刺激可减少患者应激并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可以有效抑制唾液皮质醇的升高。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术后游离皮质醇水平及血糖水平均可在经皮穴位电刺激下得到显著改善,还能有效缓解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此外,电针在降低行肺切除术患者应激状态和术中血清游离皮质醇水平方面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治疗组术后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提示电针在术中起到抗应激的作用。
BIS是一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可通过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麻醉镇静深度,及时调整术中麻醉药物剂量,以实现节约药物用量,促进患者术后麻醉尽早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它具有便利、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麻醉监测手段。在维持一定范围BIS值的基础上,在保证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的同时,患者的苏醒也非常迅速,使得整个麻醉达到了平稳快速的目的。本研究发现,治疗组在切皮时BI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电针可能具有镇静及使患者更快苏醒的作用。另外,治疗组术后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基于中医学“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从经络辨证分析,乳房属胃,胃经循行经乳房正中穿行。有学者发现几条经脉上的郄穴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这可能就是郄穴善于治疗急痛之证的原因。阴经上的郄穴还擅长治疗血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本研究电针取穴中,梁丘为足阳明胃经郄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可醒神开窍,镇静止痛,通经活经;内关最早见于《灵枢·经脉》,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交汇于阴维,主治本经络上病症及胃、心疾病,能联络诸阴经以通任脉,可养心理气,镇静安神。曾有学者通过对古籍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内关单穴适用于临床各科,尤善于治疗痛症。针刺内关还能稳定循环功能,维持血压、心率的平衡。
综上所述,电针可有效降低乳腺癌保乳术中唾液皮质醇水平,减少术中应激,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参考文献
略
扫码关注
微信号|上海针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