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浙商何以在新的起点拥抱变革、开山拓海、奋斗潮前,寻见无限可能?何以在新的中国求索,在新的征程奋进?
今年,世界浙商上海论坛首次使用英文主题——“NEXT”,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尤其喜欢这一主题:“未知却有无限可能。”他记得,今年初,第七届世界浙商上海论坛的主题是“春耕”,“那时,我们一起播撒希望的种子,经历夏季的耕耘,到冬日盘点时,或许有人丰收、有人歉收。但不要紧,种子还会发芽。只要我们一直有期待,我们就会想方设法,给种子更大的空间、更肥的土壤,让它充分地吸收阳光和水分。这就是浙商始终在深耕、始终在坚守、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今年的冬天好像不太冷,这样的热度,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们,心底都有一团火焰,是对生活的热切盼望,要过上好日子。”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回忆,这团火焰,遇上浙江人无处安放的大胆和倔强,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带着800万颗种子,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从白山黑水到南国椰林,从钱塘江畔到世界各地,在改革春雷、开放春风中发芽生长、繁衍生息,从一棵树长成一片森林。
每当遇到困难,王均金总会回想起当初创业的日子,这些记忆的碎片,在漫长的季节里,支撑激励着他与一众浙商向前迈进,“这种动力,就是浙商的韧劲,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韧劲,来自在座的你我他,来自我们每一个人。”
年年此时相聚,王均金总与浙商朋友们说,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扛住,“千难万难,只有扛住才能不难;东风西风,只有咬定青山才能占据上风;红海蓝海,只有出海才是搏击商海;小路大路,只有创新才是华山一条路。”
“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穿越经济周期的过程,一定会面临这坡那坎,这风那雨,但浙商只相信路在脚下,从来没有‘躺赢’,也拒绝躺平,拥有‘永不言败’的脊梁,‘笑看风云’的心态。冬日将去,又一个春天再来,Next是无限可能,是无尽期待,是不可预测,让我们一起把目标变为现实,把竞争当作机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并不是第一次与在沪浙商群体面对面,在年初的第七届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上,他分享了关于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需要回答好的五大问题。
今年两会,公布全国全社会研发经费R&D突破了33000亿元,企业执行了77.6%,即25600亿元;与之对应,全国的大学拥有全国60%以上的创新资源。“如何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流大学人才、技术、成果、研发环境的优势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上来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的培育。”卢建军说。
去年以来,王均金带队两次到访陕西,到访创新港,推动西安交通大学与上海浙江上海各企业的对接合作,西安交通大学也与上海浙江商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将与商会展开战略合作,与商会各企业一道持续推动企业对接技术,资本对接成果。”卢建军谈到,就在昨天(12月21日),他们到访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在人工智能赋能各个领域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培育达成了共识,并于今年启动在上海布局长三角研究院,与台州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校地一体联动、产教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陈十一也对产学研深度融合颇有感触。
“我们做科研的人经常会问‘What’s Next’?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对于企业同理。现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那么,What's Next?”陈十一说起2024年科技界最大的新闻,即物理、化学两个诺贝尔奖都给了AI,为什么会这样?AI究竟给人类、社会、企业家、生活带来了什么?
陈十一的研究领域主要聚焦在工业软件,过去三年,他走了100余家企业,包括航空、航天、航海,也包括汽车、新能源,“我想了解,工业软件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走下来,我可以说,绝大多数创新企业必须用工业软件,‘工业软件+AI’‘数字孪生+AI’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因为从产品设计就开始了改变。”他展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将形成五大趋势,分别是生成式设计、重塑工业软件、弥合数据断点、进入控制环节,最终大小模型融合,“希望我们企业把工业仿真软件、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整合在一起。”
“昨天,我们举办复旦大学EMBA同学年会,与许多经济学家、企业家交流,发现大家都很关注‘出海’问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谈到,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大家的共识,但为什么过去十多年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潮流?“因为全球化发展不平衡,因为失去机会的人没有得到补偿。历史上,有很多国家不欢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因为他们的到来为本地带来了许多污染,对当地民众奴役式的欺诈和剥削,只是后来在整体社会普遍文明的推动下,跨国公司逐渐收敛自身行为,法律日益完善,问题得以缓解。”
然而,进入新时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而且成为跟美国规模几乎相当的国家,可能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机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是如此,在地缘政治的推动下,这一问题便愈加激烈。“如此态势下,是否要出海?”陆雄文表示,从国家视角来看,企业不仅要出海,融入全球经济,还要成为全球经济的某种引领者,保持强竞争力,成为各领域的主要玩家,“中国有大量科技创新企业,需要寻求国际市场的机会,大量中小企业也需要跟随跨国公司,完成供应链的重构。”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也特别谈到全球化的话题,他直言,全球化一定会碰到很多挑战,但也正因如此,全球化的能力才更有价值,“复星是全球化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现在我们有将近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业务,海外员工也接近一半。以前我们提出来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更多的是通过全球化将优质的资源引入国内,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但现在,我觉得中国很多产业的竞争力已经非常强了,中国特有的效率优势、创新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完全可以与全球动力相结合,通过出海进入全球市场发展。因此,我觉得未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一定是依托于中国竞争力,要创新,不要内卷,全球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仙德是台州玉环人,27岁开始创业,2006年成立晶科能源,而今,晶科已迅速成长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品制造商,组件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N型电池转化效率不断刷新行业标杆。李仙德很认可陆雄文对过去三十年企业出海的变化分析,“晶科也从以前的‘卖出去’,卖到200多个国家,迈向‘造出去’的新阶段。”
“今年我们与PIF资本与沙特一个本土企业合作投资在沙特的一个NEOM新城,建设零碳工厂,这也是晶科海外投资的第四个工厂,但这次不仅只是去海外建工厂,而是希望通过输出技术落地本土合作,最终赢得市场模式,这可能跟当年德国大众到中国跟上汽合作的模式是一样的,我认为这也是未来全球化的一个趋势。”李仙德说。
红蜻蜓品牌创始人、浙江惠利玛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钱金波是传统行业出身,从事红蜻蜓皮鞋产销接近30年,“但从2022年11月份OpenAI发布ChatGPT的时候,我就开始考虑如何把这种技术移植到我们传统产业的全链路,为中小企业服务。”惠利玛产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有38家全国院校利用此大模型开始教学,将近4万个设计师已经注册在线,500多家企业在使用,“但这样一个非常传统行业产业的AI技术应用,困难重重,不过,作为新质浙商,我们必须迈出这一步,迎接数字化的到来。”
在龙旗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杜军红的观察中,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有两大特点,其一,智能产业制造是大赛道,符合人类刚需;其二,全球化或全球合作趋势仍不会变,“2019年6月28日,我们决定去越南建厂,如今,我们共有4家工厂,2家在中国,2家在越南、印度。未来,全球化趋势不会变,只是与过去的‘中国制造、服务全球’不同,而必须‘全球制造、服务全球’。”
面向未来,杜军红的关键词是“增长”,持续有质量地增长,围绕为社会和客户创造价值,同时坚持长期主义,以创新驱动,“三年前我们一条50米的产线25个人,今天只要3个人,就是靠智能制造、自动化。”
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冯玉川长期致力于固态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主持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带领团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显著提升了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除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外,今年明显感觉到在无人机、具身机器人这些新质生产力推广的过程中,固态电池也是发展的关键,因为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加高效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高的能量密度。”
在论坛的最后,郭广昌分享了一组太极图,“我们的古人太有智慧了,通过观察记录一年中每天日影的长短,制成了日晷,夜为阴,日为阳,根据阴阳的此消彼长,演化得到了最初的太极图。”他谈到,昨天(12月21日)是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所以冬至之后的每一天,白天都会变得比前一天长,天气也都会变得比前一天暖,请大家一定充满信心、共同努力,向阳出发,太极生阴阳,冬至始新程。”
关注“浙商杂志”视频号
文丨《浙商》全媒体中心资深记者 李艳霄
编辑丨杨文茜
审核|姚恩育
监制|冯永明 余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