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现代中医 创建保健养生体系(三)

文摘   2024-10-20 16:06   北京  
点击上方关注[百川健康学]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来源 |  百川   (ID: 百川健康学)
作者丨 黄开斌
摘自《健康新主张》一书



3

解构现代中医,给中医以未来

    




如今,在医改陷入极度困境之时,人们似乎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试想一下,假如把全民健康都交给中医药、中医院和中医生,这能行吗?够呛!因为,要知道现在的中医(无论中医学或中医药)早已都站到了医疗卫生战线上,中医院也是抗击疾病的战场,中医生也是白衣战士,也都在防病治病的路上。这在本质上跟西医药没什么区别呀!而要想有所区别,并让中医重燃希望和未来,我们必须还中医以本来面目(参见《中医的发展应当谋求独立并升维归位》一文对中医学体系及其本质特征的认知不足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科学化的执迷不悟对中药过度依赖而掉进医药资本的圈套(一)对中药过度依赖而掉进医药资本的圈套(二)对中药过度依赖而掉进医药资本的圈套(三))。
即应有文化自信地把中医重新定位在治人和治理健康上,而不要还定位在治疗疾病上,也就是不再去与西医争治疗疾病的市场份额,而那点份额对健康也只有8%的贡献率,没多少争的价值。要争就去在那还有92%的对健康有更大贡献率的范围里争,才有广阔的未来。

那么。首先应该是改革或精简医疗卫生机构,缩减医疗卫生投入的时候了,即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建设健康的保养强生事业上,大力促进健康建设,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健康能力去调和痊愈疾病,而不再是一味的去对抗疾病、扩大矛盾、再造疾病。
也就是:应加快建立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治病卫生、中医保健养生和自主保养强生,以及环境优化促进等体系),其实,我国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生态环境部等机构已为构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参见另案:改革医疗卫生体系,创建健康保障体系)。

第二,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上医、中医和下医)里中医的修复健康(保健)和促进健康(养生)的价值,摒弃“现代中医”的一些错误思想和发展思路,解构剥离其中治神的上医(如天医、道医等)和治病的下医(如疾医、术医等),将上医部分归入到修行修炼厚生体系,把下医部分归到医疗卫生体系。重点创建中医保健学(或复健学)和养生学的语言表达和理论体系,把中医引导到保健愈病(即保健强健而非防病治病)和养生抗衰的正确发展道路上来,促进和完善整个保健养生体系的建立,使其与医疗卫生体系并驾齐驱,并成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最好别再叫“中医”了,因叫中医、中医学或中医药是有问题的。
一是显得要跟西医学和西医药比个高低什么的,缺乏大国自信;
二是让国人有点丈二的和尚莫不着头脑,总以为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医学,进而盲目自信。
所以,不要叫中医,还是叫“人医”好了,就是治人的医学,西医也别叫西医了,叫“片医”,就是靠药片和刀片治病的医学,也是比较片面的医学。治神的天医和治人的人医并而可叫“天人学”,或叫寻求天人一体的《健康学》。
如果把治神的天医、治人的人医和治病的片医(西医)都统合起来,那就叫大医好了,或者叫“人体学”(即钱老所说的人体科学),因人体由形、气、神三者组成,这三者都需要不断地建设维护和修复完善,故有上医守神、中医调气、下医调形。如非要叫“中医”也行,那就应返本归真,回到居中的治理人的健康上来,即把治神的天医和治病的下医剥离出去,全心全意地去做好调气治人(调理修复健康,而非治疗疾病)的本质工作。

再有,现在所提倡的中医药已是治病的下医范畴了。用药如用兵,兵凶战危,故用药并非上策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治则和方法有,符祝、按跷、导引、针砭、灸罐和方药等,足见,到用中药了就已是下下策了。
当然,中医药现代化已30余年了,搞出的现代中药,的确能治病,也能说清楚药理,这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可谓是一大的贡献,但这不是中医的核心内容或要素,中医的核心是岐黄之道,是旨在扶正却邪和平衡阴阳(健康)的。再说,能治病,又能怎样呢?人们的健康并没有改观,甚至是越来越差。正如,医改也改了近40年,为什么不成功呢?根源是总路线和大方向错了呀!

第三,加快把中医从医疗卫生体系里抽离出来,如此也就不再受医疗卫生法规的限制,重新修订“中医职业法”,发挥中医在保健服务上的更大优势(其对健康的作用贡献可达20%以上),而非医疗服务。同时,那些没有医疗资质证的民间中医也被“解放”了,就可以正当地从事中医保健服务或修复健康的工作,甚至,有一定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的人都可以转化成为建设健康的从业者,或至少可以成为自主健康者,因中医养生本应生活化。

古代医家也如其他各家一样是教人“学而为己”的,并非像现在这样“学而为人”,将医作为一种职业替别人“治病”。古人有言: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者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者为不孝。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我们每个都应该学着懂点“医”,一是自己懂得自医,家人生病了也懂得协助给医,二是要明白医药或医疗的利与弊。
现在的人都基本是“医盲”,小孩生病了,父母就盲目地送小孩到医院去吃药打针,以示慈爱;父母病了,子女就赶紧送父母到医院去强制检查,盲目用药和手术,或在ICU里让全身插满管子,至死都见不上一面,以示孝道。这是有情而无知的“慈孝”!

为此,现阶段应重点发展和完善以“健康治理”或“健康建设”为中心的中医保健养生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建立中医保健服务的专业学科体系和产业服务市场体系(如将中医药大学改成中医保健大学或复健大学,将中医院改为中医保健院),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力负责规划和管理中医保健服务或修复健康的工作,退出医疗治病卫生体制的相关职责(即,把少量的治病的中药划入医疗和药品管理,而大部分的“中药”应回归它的“本草”面目),也就是中医不再是医疗化,而是让其生活化和市场化
如此,中医也就可以获得新生或出路。也就是中医不再站到与疾病作无休止抗争的这一条医疗卫生战线上,而是重新开辟出另一条崭新的保健愈病或修复健康的中医养生健康路线(当然还有自主强生健康路线),这应是中医的未来。

本文摘自《解构现代中医  创建保健养生体系》一章   作者:黄开斌
END

研学班联系人:马丽:13439551916(微信号m13439551916

了解研学班更多消息百川脊柱健康学研讨班 第三期 招募研讨

发现一个期待已久行业内开办的研学班,一直做的少而精


如果对你有用,请为喜欢的文章,在下方助力点赞👍、在看👍

百川脊柱健康学
脊柱健康学的创导者,聚焦百川黄开斌院长健康学术思想的传播,专注服务于2000多万脊柱大健康行业及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