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急者治疗疾病(标),缓者治理健康(本)
在中医养生文化里,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三分治七分养,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这句话凝聚了中医对疾病治疗与健康治理的深刻理解,其中,三分治和治其标就是治疗疾病,而七分养和治其本指的就是养健康或治理健康。这也就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首先,中医所谓的“三分治七分养”强调的是三分力量用在治疗疾病上,而七分的力量是用在养护健康或治理健康。也就是,生病了,我们不仅要注重药物或手术等直接治疗疾病,更要重视用日常的生活方式来调养和治理健康。中医认为,人体的自愈能力非常强大,很多时候,适当的调养可以让身体自然恢复健康。可见,重心工作不在“治”,而在“养”上。而且,这“三分治”在中医来讲是“辨证论治”,也就是说治的是疾病的“证”据,而非治疾病的“症”状。再者,中医注重是“扶正祛邪”,这分明也是扶助健康(正气)来祛除疾病(邪气)。重点也是养健康。至于“七分养”除了要求我们要注重饮食起居的调理养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支持。更重要是要养身、养气、养神,以及养心和养性,这也是说:要自个注重“心性健康”的修养了。因此,百川健康研究认为,健康不能医疗化,健康应该生活化。然而,现如今全民健康领域早已经是“医疗化”了,人们都只知道借助医疗和医药手段来防治疾病,而浑然忘掉了借助日常“生活化”的方式来去养护健康和治理健康,也殊不知治理健康是治本,治疗疾病其实是治标。治标,顾名思义,即针对疾病的表象或外在症状进行治疗。表象通常是不健康了表现出来的病理或病症现象,如发热、咳嗽、疼痛等。治标的目的在于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症状,使疾病得到控制。“急者治其标”指的是在病情危急或症状严重时,应首先采取措施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这里的“标”指的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或症状。例如,高热、剧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医生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如退热、止痛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治标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理特点,可以采取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例如,对于高热的患者,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或者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达到降温的目的。对于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者推拿手法来缓解疼痛。治标虽然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发生疾病的根源,因而,也就不能完全彻底地恢复健康。因此,治标通常只应作为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与治本相结合,以达到恢复健康这个目标结果。治本,即针对健康进行治理。健康是本,疾病是标,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健康这个本出问题,如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等。治本的目的在于让虚弱的健康能力重新强大起来,让不和谐的健康机制重新优化完善。从而在根本上消除疾病的根源,并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恶化。治本(治理健康)的方法同样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特点,可以采取饮食营养、针灸按摩、运动健身等各种调理养护手段。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可以使用营养滋补饮食或功法修炼来增强身体的正气,提高免疫力。对于脏腑功能失调的患者,可以通过膳食汤剂,艾灸、运动导引等方法来调和脏腑功能,恢复身体的平衡。治本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耐心,因为健康治理、健康建设肯定是要一步步的来,如需要逐渐改善体质、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提升健康能力,完善健康系统等。但是,治本的效果和结果是可以持久和稳定,不仅能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发生的根源,而且能恢复健康,甚至让健康更上一层。由上观之,治标与治本反应出治疗疾病与治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治标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使疾病得到控制;而治本则能够从健康本身上加强建设提升,进而从根本上可以防止疾病的复发和恶化。不过,在临床实践中,治标与治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对于病情危急、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首先采取治标的方法,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再采取治本的方法,即从根本上修复健康和提升健康。对于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以直接采取治本(治理健康)的方法,只要健康恢复和提升了,就能从根本上疗愈疾病。总的来说,“三分治七分养,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这句中医养生名言,不仅是对治疗疾病与治理健康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我们现代人健康生活的指导。愿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时刻不忘保养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心性健康,当生病时应做到治养并举、标本兼治,如此才有健康可言!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01年,长期致力于健康问题和健康理论的研究探索,初步完成健康学科体系框架,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百川健康的思维导图。(#解码:百川健康学)
主导研发了“脊柱健康5F操作系统”和“脏腑健康五行食养体系”及“慢病康复三养综治方案”,大力倡导实施全民自主健康工程。
百川独创了《三元论》思维模式,撰写《健康学大论》、《脊柱相关疾病系列挂图》8张及《食物学纲要》等著作;已出版《健康中国》和《健康革命》系列著作5册。成功策划并举办十余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主持编撰完成《脊柱健康学》系列教程36册;《自主健康学》系列20册(完成10册);《慢病康复学》系列教程5册;《健康养老学》系列教程5册